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现在的位置: 圣才考研网 > 综合资料

2011考研政治知识点: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虽然各项工作有所进展,但是党的指导思想没有实现根本改变,党和国家的工作处于在徘徊中前进的状态。
  (一)“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当时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他继续毛泽东的“左”倾错误,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两个凡是”就是1977年2月7日两报一刊社论中提出的: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使人民群众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要求和愿望遇到严重阻碍。
  1977年5月10日,邓小平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其原因在于:
  ①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相对的。“把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讲的移到另外的问题上,在这个地点讲的移到另外的地点,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讲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这样做不行嘛!”
  ②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那回事情
  ③任何人都不可能穷尽真理,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也没有说过凡是。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由于“两个凡是”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从1977年底,全党上下对继续“左”倾指导思想的不满日益强烈,迫切要求回答判断路线是非、思想是非、理论是非的标准。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重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注意和讨论。
  (三)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致信华国锋、叶剑英和党中央,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重申,“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科学命题,其内容主要有三:
  ①毛泽东思想是个科学体系,“所以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
  ②要从精神实质方面去理解、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③要从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入手,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
  ①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其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②明确地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继而影响了党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贯彻,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一)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12月13日,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讲话围绕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原则和政策。这篇讲话,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提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为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克服思想僵化状态,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这个讲话实际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贡献: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意义: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三、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1978年安徽、四川最早开始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保障基层干部和农民因时因地制宜的自主权,发挥其主动性。
  (3)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的谈话》,肯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
  (4)“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1983年10月,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
  四、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拨乱反正的推进(平反冤假错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拨乱反正,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了平反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此后,又为遭到错误批判、处理的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各族各界的代表人物恢复了名誉,复查和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二是采取措施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投诚起义人员落实政策,将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支持各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等等。这就为有效地调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改革开放和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2.国民经济的调整(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1977年至1978年我国出现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开始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清理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
  五、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针对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出现的对党的错误加以夸大、渲染以及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等情况,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四个坚持)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六、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全面拨乱反正,既是要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也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这是比涉及到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1.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
  从1979年11月起,在邓小平主持下,中共中央着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讨论和修改,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这个决议。全会还决定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选举胡耀邦为中共中央主席、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核心问题是: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历史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2.《决议》对毛泽东历史地位的评价
  《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3.《决议》对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评价
  《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作了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决议》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并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