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成花生理
花熟状态(ripeness to flower state):植物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期后具有了能感受环境条件而诱导开花的生理状态被称为花熟状态。花熟状态是植物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的转折点。
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一般冬小麦等冬性禾谷类作物和某些二年生植物以及一些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开花都需要经过春化作用。
春化处理(vernalization):对萌动的种子或幼苗进行人为的低温处理,使之完成春化作用促进成花的措施称为春化处理。
解除春化(devernalization):在植物春化过程结束之前,将植物放到较高的生长温度下,低温的效果会被减弱或消除,这种现象称为去春化作用或解除春化。
再春化作用(revernalization):大多数去春化的植物返回到低温下,又可重新进行春化,而且低温的效应是可以累加的,这种解除春化后,再进行春化的现象称再春化作用。
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自然界一昼夜间的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昼夜的相对长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叫做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休眠和落叶,以及鳞茎、块茎、球茎的形成,都受日照长度调节,即都存在光周期现象。但其中研究得最多的是植物成花的光周期诱导。
日中性植物(day-neutral Plant,DNP):成花对日照长度不敏感,只要其它条件满足,在任何长度的日照下均能开花的植物。如月季,黄瓜等。
临界日长(critical daylength):引起长日植物成花的最短日照长度或引起短日植物成花的最长日照长度。如长日植物天仙子的临界日长约为11小时,短日植物苍耳的临界日长约为15.5小时。
临界暗期(critical dark period):引起短日植物成花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成花的最长暗期长度。同临界日长相比,临界暗期对诱导成花更为重要。
光周期诱导(photoperiodic induction):植物在达到一定的生理年龄时,经过一定天数的适宜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仍能保持这种刺激的效果而开花,这种诱导效应叫做光周期诱导。
成花决定态(floral determinated state):植物经过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后,就能感受外界信号(低温和光周期):产生成花刺激物,成花刺激物被运输到茎端分生组织,在那里发生一系列诱导反应,使分生组织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能诱导成花的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成花决定态。
想了解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圣才考研网。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 >>>2016年考研复试调剂指导专题
点击查看 >>>2016年考研成绩查询专题
点击查看 >>>2016年考研真题汇总
点击查看 >>>考研考博电子书辅导资料
点击查看 >>>2017考研全套资料
点击查看 >>>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Copyright©2007–2024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