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现在的位置: 圣才考研网 > 【专业目录】

2014年考研教育学笔记: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本章仍然属于教育学的基本知识部分,主要讲述了教育的定义及其类型、教育的结构与功能、我国关于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以及教育的发展。这一章仍然不是考研中考查的重点,在考试中的考核方式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为主,但本章同时也是答好论述题必备的知识基础,因此对本章应给予中等程度的重视。建议考生在复习中对教育定义的类型、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结构做到理解并且识记,能够灵活地回答相应的选择题;对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观点做到了解即可;对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记清楚它们各自的代表人物、观点和不足之处;对教育的发展这部分内容中的近代、现代教育的特征做到理解、记忆。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定义的类型
 
  1教育的词源
 
  (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中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但这两字在当时没有确定的含义,而是分别指。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中,与相伴出现的字多为。古代的主要指教学生学有关的知识主要指儿童在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只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是统一的。因此,我们把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词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不得不广开民智,兴学育人,一些留日学生把日文中的教育教育学翻译过来指称当时的兴学活动和理论。此后,教育一词就渐渐取代了传统的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
 
  (2)西方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西方,教育由拉丁语educare分别分化为英语的education,法语的education,德语的erziehung。其中拉丁语的e的意思,ducare引导之意,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2.中外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
 
  (1)中国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身体坏了,人便活不成或活得无趣,所以要给他种种体育。没有几样看家本事,就不能养活自己,所以要给他种种智育。其他一切教育事项虽然很复杂,目的总是归到学做人这一点。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孙喜亭: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
 
  (2)西方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
 
  柏拉图: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地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夸美纽斯: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中取得的。……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和自觉地、完美无缺地表现内在的法则,即上帝精神,并指明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教育的目的是表现忠于天职的、纯洁的、完美无缺的,因而也是神圣的生活。
 
  裴斯泰洛齐: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斯宾塞:从教育的生物学方面来看,可以把教育看作一个使有机体的结构臻于完善并使它适合生活事物的过程。”“教育即为未来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
 
  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巴格莱:我们把社会进化定义为积累和提炼人类知识的进步过程,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则是传递这些知识的过程,或者说教育是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中具有永久不朽价值的那部分的过程。
 
  斯普朗格: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人们对教育的定义和定义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原因不仅在于个人观点的差别,还在于文化背景、哲学基础、阶级立场等的差别及各自所处特定时代精神的不同。因此想求得一个普遍认同的教育定义是勉为其难的。不过,也可以看出,人们一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前者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分配着或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后者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心理品质的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两种定义中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它们对于一方的过分强调往往会导致在现实中对另一方的忽略。所以给教育下定义时,应该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至于如何具体表述,则因人而异。
 
  3教育定义的类型
 
  谢弗勒根据教育定义的陈述方式,将复杂多样的教育定义划分为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
 
  (1)规定性定义
 
  规定性定义是指作者自己所下的定义,并在自己的教育论述中始终遵守。规定性定义主要是为了叙述和表达的方便而指定某些词语代替某一词语,或者规定某一词语所代表的意义。例如,规定“A”代表一等;一个人为了叙述的方便可以这样说教育的概念有多种,我们所说的教育是指传递人类文化遗产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规定性定义有创造性和非创造性之分。例如代表优秀是非创造性规定定义,因为历史上人们已经有类似的规定,使代表优秀的观点成立。
 
  (2)描述性定义
 
  描述性定义是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如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是发展人的智力的最好途径。它对被定义的词在历史上以及目前的种种进行概括。词的意义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而且词的意义本身可能是模糊的,因而,描述性定义常常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
 
  (3)纲领性定义
 
  纲领性定义是描述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的一种复合形式,既揭示被定义对象或隐含地表明被定义对象应是什么,如教育是社会借以发展年轻一代认识生活中的善和价值的能力的手段。纲领性定义描述的是一个方案,指向实践,它或隐或显地告诉人们事物应该成为的样子,因而,它是教育中常见的定义。
 
  这三种定义的分类是根据定义出现的上下文情景来决定的,同一定义根据不同的上下文可能归属不同的类型。三种定义的功能各不相同,规定性定义的功能是使该定义能够表达下定义者所需要的含义,使该定义能够在群体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描述性定义的功能是该定义的用途,而纲领性定义的功能是指明一种价值取向。
 
  (二)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教育概念的内涵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地,教育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2.教育概念的外延
 
  由于教育的内涵不一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因此教育的外延也不一样。广义的教育包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等,而狭义的教育仅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育的结构
 
  教育的结构可以分为教育活动的结构和教育系统的结构。
 
  1.教育活动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可从内外两个层次加以分析。
 
  (1)教育活动的内在结构即教育活动主体参与要素的构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主体)。教育者通过自己的活动实施一定的教育影响,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其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主导性和社会代表性。
 
  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教育个体)。教育对象是在教育者的影响和指导下获得发展的。只有人才能成为教育对象。
 
  教育措施。教育措施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手段和方法,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些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总和。它包括教育工具、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2)教育活动的外部结构即教育活动种类的构成。种类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这里主要从教育活动的任务、性质和时空三个维度进行分类。
 
  1)以教育活动的任务为标准,可划分为德育活动、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活动。
 
  德育活动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其任务是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法律观点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智育活动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并形成科学精神的一种教育活动。
 
  体育活动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培育他们优良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美育活动是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劳动技术教育活动即技术教育活动,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技术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从事生产劳动的实践操作能力的一种活动。
 
  2)以教育活动的性质为标准,可划分为教授活动、学习活动和管理活动。
 
  教授活动是以教育者主动讲授、传递等为主要方式,通过受教育者的领受、接纳来产生教育上的效果与价值,实现受教育者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活动过程。
 
  学习活动是受教育者以主动探究、发现为主要方式,通过教育者的点拨、指导来产生教育上的效果与价值,最终实现受教育者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活动过程。
 
  管理活动是教授与学习活动正常进行并取得实效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说的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就是管理活动的一个主动体现。
 
  3)以教育活动的时空为标准,可划分为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
 
  课内活动又称课堂教学,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以班级课堂为空间,以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中的学科为主要内容,以法定的时间为依据来开展教学,从而达到系统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身心素质的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是完整的学校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两部分。在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关系的历史上,两者一直都是一种主辅关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中心,担负着传递系统文化科学知识的任务。而课外活动只是课内活动的补充、拓展延伸和深化,仅在学校正课以外的边缘时空里开展。今天,这种认识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代课外活动有其独立的教育价值,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内活动是一种并列互补的关系。它以真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为对象,通过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达到人性的丰满、主体性的提升,最终实现人文关怀之目的。
 
  2.教育系统的结构
 
  教育系统是由于一定的教育目标,由一定的要素构成的组织形式,实现一定的教育功能的整体。教育系统的结构是指教育机构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合方式。教育系统的结构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面性:
 
  教育层次的结构,由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组成。
 
  教育类型结构,由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特殊教育组成。
 
  办学形式结构,由全日制、半工(农)半读学校,业余学校,函授、刊授、广播、电视等学校组成。
 
  教育管理体制结构,由公办、民办、社会团体办、企业事业办以及私人办学等组成。
 
  教育系统完全具备系统的三大条件:元素、结构、环境。它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复杂的(巨大性)社会系统。教育系统的功能是传递文化,包括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和培养德行等。
 
  (二)教育的功能
 
  1.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
 
  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包括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二是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指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指教育可以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得到,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的感觉,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2)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和教育的科技功能。
 
  (3)教育个体功能与教育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派生其他功能的源泉,在教育功能系统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个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指出:功能是客观的,既可能是正向的促进作用,也可能存在负向的阻碍作用。按照默顿的思想,教育功能也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和隐性也是默顿的一个分析维度。默顿指出,显性功能是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而隐性功能与显性功能相对,指这种结果既非事先筹划,亦未被觉察到。可见,显性功能是有目的实现的功能,而隐性功能是主观愿望之外的意外结果。按照默顿这一思想,教育功能也分为显性和隐性。
 
  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进行的,在教育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
 
  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原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都是隐性功能的表现。
 
  显性与隐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转变成了教育的显性功能。
 
  来源:网络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