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现在的位置: 圣才考研网 > 【复习指导】

2014考研历史学:知识点迷你解之中国古代史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中国古代史——旧石器时代的人类
 
  旧石器,是人类用打制的办法制成的粗糙石器工具。通常把使用旧石器的原始人类生活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以采集、渔猎的“掠夺性经济”为主。用磨制的方法制成的石头工具,历史上称为新石器。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我国的新石器时代是从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才开始,即以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出现为标志。
 
  结构图:
 
  
 
  中国古代史——西周政治制度
 
  一、政治制度
 
  1.官僚机构
 
  卿士竂管理政事,最重要。另有尹与太师,也是掌握国家军政的重臣。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称为“三事”或“三有事”,主要有司徒、司马、司空。太史:宗教长官,在周王左右备咨询;内史:起草诏令,出纳王命,为王室近臣。
 
  2.分封制
 
  周灭商前后,已开始将子弟分封于新征服地区,周公东征以后大规模分封,在当时称为封建,即分封土地,建立国家之意。分封的诸侯要对天子孙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在自己国内可以将土地继续向下分封给子弟亲属,后者称为卿大夫。分封制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3.宗法制
 
  宗法制是古代贵族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统辖管理的制度,从而成为统治者维护社会和政治秩序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在商朝后期已经存在,到周朝变得更为典型和系统。天子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余子分封为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君位,余子分封为卿大夫,依此类推,直至最低层。嫡长后裔称做这个家族、家族的“大宗”。嫡长以外各子及其子孙则为“小宗”。无论经过多少代,大宗始终是本宗族的核心,通过他将始祖的后裔联结成一个具有实体性的血缘团体。
 
  宗法关系的基本内容,实质上就是大宗或小宗依据自己的特殊身份,对不同范围内、包括直系与旁系亲属族人的统辖管理。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有效地起到了维系社会、政治秩序的作用。这也是周朝政治有别于后世的一个重要特点。(朱著63页)。
 
  4.兵制
 
  周六师由周人组成;殷八师由殷遗民组成;虎贲为禁卫军。
 
  5.刑罚
 
  墨、劓、剕(音费)、宫、大辟五刑。司寇。
 
  中国古代史——秦汉农民起义
 
  (一)秦末农民大起义
 
  1.秦始皇残酷统治
 
  秦始皇的统治原则是“事皆决于法”,把法看成治理国家唯一有效的工具,为此颁定了规范类型完全、结构较为严密的法律。实行什伍连坐制,把连坐法作为司法的普遍原则;还普遍实行“赏告奸”的原则;并据轻罪重罚的理论,实行严酷的刑罚。
 
  秦始皇修建宫殿和骊山墓,给人民造成极大的负担和灾难。
 
  秦二世对人民的剥削、压榨更加残酷。
 
  2.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七月,一队开赴渔阳的闾左戍卒900人,遇雨停留在大泽乡,不能如期赶到渔阳,按秦法“失期当斩”。于是他们在陈胜、吴广的领导下举行起义,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只有半年就失败了。
 
  3.项羽刘邦领导的反秦斗争
 
  陈胜起义后,项羽在吴起兵响应,在巨鹿取得对秦作战的巨大胜利,基本消灭了秦朝赖以存在的军队,为最后推翻秦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4.秦的灭亡
 
  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公元前20710月,秦朝灭亡。
 
  (二)汉代农民起义
 
  1.绿林、赤眉大起义
 
  王莽改制后,阶级矛盾尖锐。公元17年,荆州饥民发动起义,起义军以绿林山为根据地,称“绿林军”。起义军拥立刘玄作皇帝,复汉国号,年号更始。公元18年,琅琊人樊崇起义,起义军用赤色染眉,因此称之为“赤眉军”。这次起义推翻了王莽政权的腐朽统治,打击了地主阶级。
 
  2.黄巾起义
 
  (1)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五斗米道的创始人是张陵。顺帝时张陵在四川鹄鸣山学道,向群众传道医病,从受道或医病者出米五斗,遂被称为五斗米道。
 
  太平道领袖是张角。他自称“大贤良师”,派弟子用符水治病,经过长时间传道活动后,将农民组织起来,各有首领。
 
  (2)黄巾大起义
 
  张角经过长期准备,决定于公元184年在全国同时起义,提出“仓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起义军头裹黄巾,向东汉统治者发起进攻。在东汉统治者和各地豪强地主的夹击下,黄巾军的主力经过九个月的激战后失败。
 
 
  相关推荐: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