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现在的位置: 圣才考研网 > 【专业动态】

教育硕士和教育学硕士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的区别
 
GS 2010-03-23 194003 阅读52 评论10 字号:大中小
在论坛里看到很多人对教育学硕士和教育硕士两个不同的事物有些混淆,出来稍微归纳下,毕竟刚参加完教育硕士的考试,自己报考之前对两者区别了一段时间,才最终弄明白,在这段考研的时间,在考研论坛上收获他人经验不少,怎么着也得贡献一回!
这里我所说的教育硕士是指2010年国家第一次通过一月份的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实行招生的,不指在职人员之前联考的那种。教育硕士是专业硕士,不是学术型硕士,只读两年,要考四门考试,其中政治和英语是全国统考,332教育综合和一门专业课,这两门是学校自主命题。教育硕士里大部分方向应届毕业生可以考,不用工作经验,比如说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英语,但是教育硕士里的教育管理一般要求有工作经验,大家看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即可,都有说明。
332教育综合,教育部有发布一份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目,内容和广度大概是教育学硕士所考的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的70%-80%,难度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低一些,有些学校是完全借鉴教育部这份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目,但有些学校是自主编了一份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目,一般会比教育部那份容易些,比如说只用考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而不用考中外教育史,这样任务就要减轻很多。想报考的那所大学到底是借鉴教育部的,还是自主编的,这些大家可以在想考的大学的研究生院的招生简章或考试大纲里查到,和教育部那份对比一下就知道了,教育部那个考试大纲呆会儿我发一份上来。
第四门考试——专业课是跟你所报的教育硕士里的方向息息相关的,要是报的教育管理,则可能考门管理学,报的学科教学物理,就考物理专业课,报的学科教学英语,就考一门英语专业课。所以教育硕士,跨专业考的不多,毕竟要考门专业课!
接下来说教育学硕士,这是学术型硕士,读三年,考三门,政治,英语,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是全国统考,很多都是跨专业来考这个,竞争较之教育硕士激烈,毕竟教育硕士作为专业硕士,是新生事物,很多人还不知情或抱着质疑的态度,并且教育硕士要多考门专业课,跨专业来考的人少。但就目前来说,教育学硕士招生应该比教育硕士公正一些,毕竟教育硕士有两门是学校自主命题,其中暗箱操作空间大些。
教育学硕士因为不用考数学,很多人跨专业考,听说读出来不是很容易能找到份理想的工作,当然家里有关系的同学另当别论。教育硕士是新生事物,就业方面不好评判,网上关于专业硕士就业前景好坏的讨论和争辩很多,大家到处看看,问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考研论坛专业硕士下面的教育硕士,即当前这个版块,是面向要考332教育综合的同学的;要考教育学硕士,即要考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的同学,在专业硕士版块下有个统考/联考科目的版块,里面有个教育学,那个是报考教育学硕士的同学交流经验的家园!
大家不要被332教育综合和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两科类似名称的考试科目,还有教育硕士和教育学硕士只差一个字的细小差异所迷惑,而把教育硕士和教育学硕士混淆起来哦•••~
说了这么多,希望能帮到一些人啊
 
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指导之教育本质
默认分类 2010-01-17 183708 阅读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一、教育是上层建筑
20世纪50年代初,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的发表,引起苏联教育界对教育本质属性的讨论。《苏维埃教育学》杂志编辑部在讨论总结中提出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观点,因而我国教育本抽的讨论总结中提出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观点,因而我国教育本质同的讨论自一开始,就是围绕教育是不是上层建筑而展开的。上层建筑说的论点有:
①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为政治、经济服务的;
②教育与生产关系的联系是直接的、无条件的。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是以生产关系为中介的;
③教育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的,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教育的性质也发生变化。因此,历史性、阶级性是教育的根本社会属性;
④上层建筑也具有一定的继承成分。
二、教育是生产力
①教育劳动是生产劳动;
②教育具有传递生产劳动经验的职能;
③教育实现了劳动力的再生产,它把一个潜在的劳动力变成一个直接的劳动力;
④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⑤教育与生产力有着直接的联系,为生产力所决定。
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
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制约,从来就有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传授一定生产所要求的社会思想意识,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另一种是传授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用的劳动经验和生产知识,为发展生产力服务。教育本来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性质。不能简单地把它归之于生产力,也不能归之于上层建筑特点的:
①教育部分属于上层建筑,另一部分不属于上层建筑,但整个说来,不能说教育就是上层建筑;
②教育部分属于上层建筑,另一部分属于生产力,但主要属于生产力;
③教育部分属于上层建筑,另一部分属于生产力,但主要属于上层建筑;
④教育既属于上层建筑,又属于生产力。
四、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通过培养人才来为社会服务的。教育的专门特点决定了它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联系。既同生产力的发展有关,也同生产力关系有关;既同经济基础相联系;同也政治、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相联系;教育的本质是其社会性、生产性、阶级性、艺术性、社会实践性等的统一。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既同意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过程,但又对这一学说不太满意,它只是对教育现象的描述,是同义语的反复,而不是对教育内涵的揭示和阐明。有鉴于此,提出“社会化说”,这个过程的规定性就是:教育者以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向受教育者主体的转化,实现人类文化的传递,促使和限定个体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这一学说成立的依据是:它揭示了教育的内部矛盾——社会要求和个体心理发展水平的对立统一;揭示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其教育的作用。
六、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说”一开始是作为“上层建筑说”中“教育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悖论出现的。有论者认为,不能把教育作为观念形态,唯物主义的观念形态是第二性的,而教育是由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所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与教育思想、教育观点是两码事。作为促使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主要属性,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受教育者给予影响和利用,促使其发展的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对于长期处于“生产力说”或“上层建筑说”争论的人们来说,“社会实践活动说”似是一股清风,但“社会实践活动说”不久就遇到了“特殊范畴说”的挑战:
①培养人的活动,并非人类所有教育现象的本质;
②“社会实践活动说”不可能成为教育区别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依据。把教育的本质定义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很难说明教育与文学、艺术、道德等其他也具有培养功能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差异;
③“教育”与“培养”常为通用词语,故为同义反复。 (来源:圣才考研网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