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现在的位置: 圣才考研网 > 【笔记讲义】

税务专业基础 第1讲讲义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税务专业基础 第1讲讲义
财政现象和起源
 
  前 言
  一、关于经济师考试的介绍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通过考试成绩合格的学员,可以获得相应级别的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表明该学员具备担任相应级别的经济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由人事部统一发放合格证书。这一资格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有效的。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资格考试设置两个级别,分别是经济专业初级资格和经济专业中级资格。初级资格含经济专业技术职务中经济员和助理经济师任职资格;中级资格指经济专业技术职务中经济师任职资格。
  初级资格考试设有两个科目:《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其中《经济基础知识》为公共科目,涵盖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管理学、市场营销和法律等六部分内容。《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分为工商管理、农业、商业、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人力资源管理、邮电、房地产、旅游、建筑等12个专业,其中运输又分为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四个子专业。考生可从中任选1个专业或子专业报考。
  二、关于本科目考试的说明:
  1.属于全国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为取得经济员和助理经济师任职资格所设置
  2.考生如选择报考财政税收专业,需同时报考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和财政税收专业知识和实务两门考试;
  3.题型题量:单选60道,每题1分;多选20道,每题2分;案例分析20道,每题2分;总题量100道,总分值140分。
  4.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在一天内进行。今年的考试时间为11月7号(星期日)。上午进行专业知识与实务科目考试,下午进行经济基础知识科目考试,时间均为150分钟。各科试卷均为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笔试形式。考生应考时可携带钢笔或圆珠笔(黑色或蓝色)、2B铅笔、橡皮。
5.近年来考试合格标准:2009年为84分,2008年为84分,2007年为84分,2006年为84分,2005年为75分,2004年为75分,2003年为70分,普遍高于或等于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的标准,等于或者低于中级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的标准。
 
  三、2010年教材内容、考试大纲情况简介
今年的教材仍然沿用2009年的版本,包括十章内容,分别介绍财政、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税收制度、政府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等内容。2009年新版大纲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在“考试目的”中说明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对“考试内容”取消了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区分。
 
  四、命题规律及学习方法
  通过对历年考题进行分析,命题规律仍然是全面考核,重点突出,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案例分析这三大题型中,整体顺序与教材顺序大体相同,
  学习方法:全面学习教材,重点看大纲,将大纲中的知识点在教材中一一标记,做到心中有数。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能够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充分安排时间。
 
  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与职能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考试,考察考生对财政的产生,财政的概念和财政的职能等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提高应试者的理论水平。
  考试内容
  (一)财政的概念
  1.财政现象
  2.财政的起源
  3.财政的一般特征
  4.公共财政理论
  5.财政概念的一般表述
  (二)财政的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的概念与必要性
  2.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3.收入分配的目标
  4.财政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5.经济稳定的含义
  6.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
  7.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手段
  8.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做法
9.财政利用预算调节和内在稳定器调节的主要手段
 
  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
  一、财政现象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着财政现象,人们总是主动或者被动的参与着财政活动。人们参与财政活动,都是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
 
  二、财政的起源
  国家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国家财政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一)原始公社制度下,没有独立意义的财政
  (二)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原始社会末期,发生了社会分工,出现了商品生产,出现了剩余产品,这样就为国家财政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处理原始公社内部事务的氏族组织逐步地演变为国家。在整个社会产品分配中,就分化独立出一种由国家直接参与的社会产品的分配,就是财政分配。奴隶制国家的出现,为奴隶制国家财政的产生提供了必然性
  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例题1: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
  A.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B.私有制、阶级的出现
  C.社会化生产方式
  D.国家的产生
  答案:A
  财政的一般特征
财政的一般特征
 
  三、财政的一般特征
  (一)财政分配的主体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如此。财政分配以国家存在为前提,由国家来组织进行,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这是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配范畴的基本特征。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具体包含了三层含义:
  1.国家是财政分配的前提
  2.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处于主动、支配的地位
  3.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例题2:财政分配具有的特点是()。
  A.社会性
  B.分散性
  C.国家主体性
  D.集中性
  E.微观性
  答案:ACD
  解析:国家主体性是财政分配的基本特征。国家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和它执行的社会职能,决定着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具有社会性和集中性的特点。
  例题3:在财政分配中处于主动和支配地位的主体是(  )。
  A.企业
  B.个人
  C.国家
  D.主管部门
  答案:C
  (二)财政分配的对象
  从财政分配的实际内容来考察,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
  例题4: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2005年单选真题)
  A.C+V
  B.C+V+M
  C.V
  D.M
  答案:D
  解析:首先需要明确的英文简称代表的意义,C代表生产过程中折旧基金部分,V代表职工个人劳动报酬部分,M代表剩余产品价值部分。从财政分配的实际内容来看,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但不是全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三)财政分配的目的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
  所谓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公共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具有四个特征。
  第一,提供的公共产品,其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
  第二,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产品不具有排他性;
  第三,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需付出代价或只需付出少量的费用;
  第四,其物质来源只能是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
  例题5: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促进经济发展
  C.分配社会资金
  D.平衡国民经济
  答案:A
  解析:社会公共需要分为三个层次,需要考生牢记,其中,教材上每一个层次的代表行业也是考察的重点内容。
  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如国防、外交、普及教育等。
  准社会公共需要。如高等教育、医疗事业。
  大型公共设施。如邮政、民航、电力和城市公共设施等。
  例题6:社会公共需要有不同的层次,主要有(  )。
  A.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
  B.大型公共设施
  C.准社会公共需要
  D.企业的需要
  E.个人的需要
  答案:ABC
  例题7:下列属于满足半社会公共需要的财政支出是(  )。
  A.国防支出
  B.基础科学研究支出
  C.卫生防疫支出
  D.高等教育支出
  答案:D
  解析:高等教育既具有个人需要的特征,因为大学教育可为国家培养专门人才,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所以也可以被列入社会公共需要之列。所以,属于准社会公共需要。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