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现在的位置: 圣才考研网 > 【复习指导】

口腔医学考前复习重点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1.口腔颌面部的常用检查器械包括:口镜、镊子、探针。
2.牙齿的组织结构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
3.牙周的组织结构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4.恒牙名称,从中线起向两旁,分别是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5.龋病(dental caries/tooth decay)的病因:细菌、食物、宿主、时间。
口腔致龋菌群的作用,蔗糖等适宜的细菌底物,敏感的宿主,在口腔滞留足够的时间。
6.龋病根据病变深度可分为:浅龋、中龋、深龋。
7.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浅龋:窝沟龋的龋损部位色泽变黑,用探针探查时有粗糙感或能钩住探针尖端。平滑面龋一般呈白垩色、黄褐色或褐色斑点。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对冷、热、酸、甜刺激也无明显反应。X线片检查有利于发现隐蔽部位的龋损,还可采用荧光显示法或氩离子激光透射法辅助诊断。
2)中龋:龋坏达牙本质浅层形成龋洞,洞内牙本质软化呈黄褐或深褐色。有主观症状,刺激后有酸痛感觉,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颈部牙本质龋的症状较为明显。
3)深龋:龋洞深大,达牙本质深层。位于临面的深龋,外观略有色泽改变,洞口较小而病损破坏很深。无自发性痛,若食物嵌塞于洞中,可出现疼痛症状。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是,产生较为剧烈的疼痛,去除刺激后症状立即消失。
8.急性牙髓炎(acute pulpitis)的临床表现:(特别是疼痛特点)
1)剧烈疼痛: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疼痛加剧,温度刺激疼痛加剧,疼痛不能定位。
2)患牙可查及极近髓腔的深龋、充填物、深牙周袋或外伤等。
3)探诊常可引起剧烈疼痛,有时可探及微小穿髓孔。
4)患牙对温度刺激极为敏感,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进行牙髓活力电测时,患牙在早期炎症阶段,反应性增强,晚期炎症则表现为迟钝。
5)晚期炎症的患牙有垂直向径叩痛。
9.急性牙髓炎的应急处理方法:
开髓引流:局麻下直接进行牙髓摘除,完全去除牙髓后,放置无菌小棉球暂封。
10.成人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1)一般侵犯全口多数牙,少数患者仅发生于一组牙或个别牙。
2)活动期与静止期交替进行,病程长达十余年甚至数十年。
3)牙龈呈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大量牙石,菌斑,暗红色,松软,水肿,边缘钝圆。
4)牙周袋形成:袋内壁出血、溢脓。
5)牙槽骨吸收。
6)晚期可出现牙齿松动,疼痛,急性牙周脓肿。
7)其他症状:牙移位,食物嵌塞,继发性颌创伤,牙根暴露对温度敏感或发生根面龋,急性牙周脓肿,逆行性牙髓炎,口臭。
11.牙周炎晚期的四大特征: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牙松动。
12.复发性阿佛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C)的临床表现:
1)轻型阿佛他溃疡(MiAU):1-5个孤立散在的溃疡,直径2-4mm,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好发于唇、颊。溃疡中央凹陷,表面有黄色假膜,疼痛明显。愈合不留痕迹,需1-2周,具有自限性。
2)重型阿佛他溃疡(MjAU)/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腺周口疮:溃疡大而深,直径10-30mm,深达粘膜下层、肌层,“弹坑状”。单个发生,周边红肿,边界清晰。病程长达数月,自限性。疼痛较重,愈合后留瘢痕。
3)疱疹样阿佛他溃疡(HU):溃疡小而多,直径小于2mm,散在分布,黏膜充血,疼痛较重,溃疡可融合,唾液分泌增加,伴全身症状,愈合后不留痕迹。
13.口腔白斑病与口腔扁平苔藓鉴别:
口腔白斑病特点:由长期外来刺激引起。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口内颊部,外形为不规则的白色斑块,稍高于正常粘膜,质地较硬,缺乏弹性,表面粗糙无光泽周围粘膜无炎性反应。属于癌前病变。
口腔扁平苔藓特点:病因不明,与精神、内分泌、免疫、感染因素有关。多见于中年女性,好发于颊部,左右对称,无自觉症状或有粗糙感,颊粘膜充血、糜烂,刺激时有疼痛,病损为白色丘疹。同时伴有皮肤和指/趾甲病损。属于癌前病变。
难以确认时,可进行活检。
14.口腔白斑病的癌变倾向:
1)年龄:年龄较大者。
2)性别:不吸烟的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
3)吸烟:时间长,烟量大者。
4)部位:舌缘、舌腹、口底、口角。
5)类型:疣状、颗粒状、溃疡型、糜烂型及伴有念珠菌感染者。
6)病理:伴有上皮异常增生者,,程度越重越易恶变。
7)时间:病变时间较长者。
8)症状:有刺激性痛或自发性痛者。
15.口腔:是指由牙齿、颌骨及唇、颊、腭、舌、口底、涎腺等组织器官组成的功能性器官。
16.颌面部(maxillofacial region):上起额部发际,下至舌骨水平,左右达颞骨乳突垂直线之间的区域。
17.临床上,颌面部分为面上、面中、面下三部分。两眉弓中间连线为第一横线,口裂平行线为第二横线。
18.颌面部的解剖区域可分为:额部、眼眶部、眶下部、颧部、鼻部、口唇部、颊部、腮腺咬肌部、耳部、颞部、颏下部、下颌下部。
19.磨牙后区:由磨牙后三角及磨牙后垫组成。其中,磨牙后三角位于下颌第三磨牙的后方。磨牙后垫为覆盖于磨牙后三角表面的软组织,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时,磨牙后垫常显红肿。
20.舌乳头包括: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
21.上颌骨由一体、四突构成,一体即上颌骨体,四突即为额突、颧突、牙槽突、腭突。上颌骨体分为四壁一腔,为前、后、上、内四壁和上颌窦腔构成的形态不规则的骨体。下颌骨分为下颌体和下颌支,下颌体分为上、下缘和内、外面。下颌体外面相当于前磨牙区上下缘之间有颏孔开口向后上方,颏神经血管经此穿出。下颌支上方有两个骨突,前者称冠突,后者称髁突。下颌骨的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及髁突颈等为下颌骨的骨质薄弱部位,易发生骨折。下颌骨血运较上颌骨少,且有强大的肌肉筋膜包绕,炎症化脓时不易引流,骨髓炎发生较上颌骨多见。
22.闭口肌群(升颌肌群)主要附着于下颌支,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牵引力方向以向上为主,伴有向前、向内的力量。开口肌群(降颌肌群)主要起于下颌体,至于舌骨,包括二腹肌、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总的牵引方向是使下颌骨向下后方。
23.头颈部的动脉来自于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颌面部血液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包括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等。
24.颌面部的静脉系统可以分为深、浅两个静脉网。浅静脉网由面前静脉和面后静脉组成,深静脉网主要为翼静脉丛。面部静脉位于表情肌内,肌肉收缩可推进血流,面部静脉瓣很少,一定条件下血液可以逆流。当面部感染时,特别是鼻根部和口角连线三角区内感染,处理不当细菌和毒素可以逆流到颅内,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
25.翼静脉丛:位于颞下窝,大部分在翼外肌的浅面,少部分在颞肌和翼内外肌之间,通过卵圆孔和破裂孔与海绵窦相通。
26.颌面部常见的重要的淋巴结有环形淋巴结群和纵行淋巴结群。前者包括腮腺淋巴结、颌上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后者包括颈浅淋巴结、颈深上淋巴结、颈深下淋巴结。
27.口腔颌面部的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运动神经主要是面神经。三叉神经自颅内三叉神经半月节分三支出颅,即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下颌神经的分支包括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颏神经分布于双尖牙前的牙龈、下唇、颊粘膜和皮肤。颊神经分布于下颌磨牙颊侧的牙龈、黏膜和皮肤。
28.面神经分支及其损伤后的表现:(非常重点!!)
面神经分支神经分布损伤后表现
颞支额肌、眼轮匝肌上份、耳上肌、耳前肌额纹消失
颧支额肌、眼轮匝肌患侧眼睑闭合不全
颊支颊肌、笑肌、提上唇肌、口轮匝肌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不能鼓腮
下颌缘支三角肌、下唇方肌、口轮匝肌口角歪斜
颈支颈阔肌对功能影响小
29.在颌下切口时,应在下颌下缘1.5-2cm以下,以免损伤下颌缘支。
30.三对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腮腺分泌液主要为浆液;下颌下腺分泌液主要为浆液,含少量黏液;舌下腺分泌液主要为黏液,含少量浆液。唾液内含淀粉酶和溶菌酶,唾液具有湿润口腔,软化食物,消化食物,抑制致病菌活动的作用。
31.舌的感觉神经,在舌前2/3为舌神经(Ⅴ的分支)分布,舌后1/3为舌咽神经(Ⅸ)及迷走神经(Ⅹ)分布。舌的味觉为面神经的鼓索支支配。舌的运动由舌下神经(Ⅻ)支配。
32.口腔颌面部感染:因致病微生物入侵引起的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局部乃至全身的复杂的病理反应过程。
33.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侵入途径包括:牙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腺源性感染,损伤性感染,医源性感染。牙源性感染和涎腺炎扩散引起的感染是口腔和面部独有的感染。
34.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性质分为化脓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前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厌氧菌感染引起,后者主要由结核、放线菌、梅毒、破伤风引起。
35.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
1)口腔、鼻腔、鼻窦与外界相通。
2)牙齿的疾病常见,发生率高。
3)筋膜间隙的存在。
4)颌面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丰富。
5)口腔和面部暴露在外。
36.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pericoronitis of the third molar of the mandible):下颌第三磨牙在萌出过程中个,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
37.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是:牙量大于骨量。
38.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临床表现:
1)常见于18-25岁左右的青年人。
2)炎症早期,仅感觉磨牙后区不适,偶有轻微疼痛,患者无全身症状。炎症加重时,局部有自发性跳痛,放射至耳颞区。炎症波及咀嚼肌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咀嚼和吞咽时疼痛加剧,口腔清洁差而有口臭。此时有全身不适,发烧、畏寒、白细胞升高、头痛、食欲减退及便秘等症状。
3)口腔检查见下颌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牙冠周围软组织红肿、溃疡、触痛,并有炎性渗出物,有时可形成冠周脓肿。
39.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并发症/冠周脓肿的扩散途径:
1)首先形成骨膜下脓肿,顺下颌骨外侧向前下方扩散,在下颌第二磨牙、第一磨牙的颊侧形成脓肿,破溃后形成慢性窦道。
2)颊间隙感染:炎症蔓延至颊间隙,在颊部皮下形成脓肿或破溃,形成经久不愈的面颊瘘。
3)咬肌间隙感染:炎症可循下颌支外侧向后扩散,发生咬肌间隙感染和边缘性下颌骨髓炎。
4)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感染:炎症循下颌支内侧向后扩散。
5)舌下间隙、颌下间隙及口底多间隙感染:感染循下颌骨体内侧扩散。
40.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消炎、止痛、建立引流、对症处理。
1)冠周冲洗:3%H2O2、生理盐水冲洗盲袋,涂1%碘甘油。
2)口服或静脉给予消炎药,用盐水或Dobell’sol漱口,每日3-4次。
3)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
4)消炎后及时拔除下颌智齿,如位置较正,上有对颌牙可做龈瓣切除术。
41.颌面部间隙感染弥散期称为蜂窝织炎,化脓局限期称为脓肿。
42.腮腺炎的鉴别:
鉴别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病毒感染(有接触史)
表现1)多见于成人
2)以耳垂为中心肿胀
3)导管口红肿,挤压有脓性分泌物流出
4)WBC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加,核左移
5)血、尿淀粉酶不高1)多见于儿童
2)整个腮腺肿大,腮腺软,可累及双侧
3)导管无红肿红,挤压无脓液
4)WBC总数不升高,淋巴细胞升高
5)血、尿淀粉酶升高
43.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1)血液循环丰富,组织再生和抗感染能力强,但出血较多,且易形成血肿。
2)颌骨上有牙,可作为固定和骨骨折的基础,但打折的牙可形成“二次弹片”
3)容易发生颅脑损伤
4)有时发生颈损伤
5)容易发生窒息
6)影响进食和口腔卫生
7)容易发生感染
8)并发神经、腮腺等解剖结构的损伤
9)严重的功能障碍和颜面畸形
44.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急救处理:
(1)窒息的急救处理:
1)彻底清除口腔内的异物血块并迅速止血
2)让患者采取仰卧头侧位
3)舌后坠者,用粗线或别针离舌尖2cm处贯穿舌前部,将舌拉出口外
4)上颌骨及软腭后坠,可将骨折片复位固定
5)口咽部肿胀,可安置通气道,窒息不缓解可行气管切开术。
(2)出血的急救处理:
1)加压包扎止血:颜面小静脉、毛细血管渗血
2)填塞止血:深而窄的伤口或广泛的静脉出血,或伤口又感染,无法结扎的出血
3)结扎缝合止血: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4)手指压迫止血:紧急情况下,手指压迫供血动脉近心端,压在深层骨面上
5)药物止血:小静脉、毛细血管渗血。
(3)休克的急救处理:及时补足血容量,补血、止痛、镇静、保暖。
(4)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常见的有颅脑损伤综合征、脑挫裂伤、颅内血肿那个、颅底骨折。密切观察病人,必要时请神经科医生帮助诊治。
(5)包扎固定,包扎可压迫止血、保护创面、减少感染、防止窒息
(6)预防和控制感染,应彻底止血,包扎、固定、缝合,以减少感染;同时给予广谱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45.上颌骨骨折的特点:
(1)分类:
1)Ⅰ型骨折(水平骨折):梨状孔下缘→上牙槽底部→上颌结节上方→翼突外板下1/3
2)Ⅱ型骨折(锥形骨折):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下方→翼突外板中1/3
3)Ⅲ型骨折(横断骨折):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下方→翼突外板上1/3
(2)骨折片的移位:不明显,多向后下、后内移位。
(3)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2)特有症状:咬合错乱;面部扁平;眼球位置改变,出现复视及眼运动功能障碍,还可形成颅面分离;颅脑损伤,昏迷、嗜睡等神经科症状。
46.正中联合骨折的移位:
1)正中颏部单线骨折:不发生移位
2)颏部粉碎性骨折:两侧骨折片向中线移位,下颌牙弓窄小
3)颏部双线骨折:中间骨片向后下移位,易产生舌后坠,引起呼吸困难。
47.颏孔区骨折的移位:
长骨折片向下移位,后骨折片向上移位。如果骨折线的方向右前下斜向后上,骨折片镶嵌,不移位。
48.下颌角骨折的移位:
1)骨折线恰好在下颌角处:不移位
2)骨折线在肌肉附着之前:短骨折片向上前内移位,长骨折片向下移位。如果短骨折片上有牙,并于上颌牙对颌正常,则不移位。
49.髁状突骨折的移位:髁头向内上移位下颌骨体向上移位,耳前髁头运动减弱或消失。
50.肿瘤是人体组织细胞,由于内在、外界致病因素长时间的作用,使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产生突变,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和功能失调所造成的一种疾病。
51.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鉴别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发病年龄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老年,肉瘤多见于青壮年
生长速度一般慢一般快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包膜,不侵犯周围组织,界限较清楚,可移动侵犯破坏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受限
症状一般无症状局部疼痛、麻木,头痛,张口受限,面瘫,出血
对机体影响一般对机体无影响。如生长在要害部位或发生并发症时,也可危及生命对机体影响大,常因迅速发展、转移和侵犯重要脏器及发生恶病质而死亡
转移无常发生转移
组织学结构细胞分化良好,细胞形态和结构与正常组织相似细胞分化差,细胞形态和结构呈异型性,有异常核分裂
52.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有效方法
2)放射治疗: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放疗前应拔除口内病灶牙及肿瘤临近的牙。拆除金属套冠、冠桥。
3)化学药物治疗:对中晚期肿瘤,化疗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4)其他:热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53.最常见的良性牙源性肿瘤是成釉细胞瘤,以下颌骨体及下颌骨角部(磨牙区)为常见。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