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现在的位置: 圣才考研网 > 【历年真题】

2007年考研教育硕士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2007年考研教育硕士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辨析题:                 
  1、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                 
  答:错误。教学方法是教师采用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模式则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侧重在理论化方面,不能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等同看待。                 
  2、培养目标的制定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答:错误。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培养目标的制定当然要考虑到教育目的,但制定培养目标还要考虑教育对象的特点及特定的社会领域如化工医疗等的特点。                 
  3、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                 
  答:错误。思维的定势使人的思维活动刻板化,有时会限制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但定势有时也会促进问题的解决,如卢钦斯的定势实验中,对于不用简便方法的水壶问题,定势会促进对这些问题的解决。                 
  简答题:                 
  1、简述教育文献综述报告包含哪几个部分                 
  答:教育文献综述报告包含以下四个部分的内容:                 
  (1)提出问题。                 
  (2)确定方法。                 
  (3)正文部分。                 
  (4)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简述孔子的教师观                 
  答:孔丘热爱教育事业,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他所主张的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学而不厌。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                 
  (2)温故知新。教师负有传递和发展文化知识的使命,既要注意继承,又要探索创新。既要了解掌握过去政治历史知识,又要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认识当代的社会问题,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                 
  (3)侮人不倦。教师以教为业,也以教为乐,要树立诲人不倦的精神。诲人不倦还表现在以耐心说服的态度教育学生。                 
  (4)以身作则。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不仅有言教,还有身教。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                 
  (5)爱护学生。教师应该爱护关怀学生,表现在要学生们努力进德修业,成为具有从政才能的君子,为实现天下有道的政治目标而共同奋斗。                 
  (6)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                 
  3、简述提高教育实验研究内在效度的方法(至少五个)                 
  答:内在效度是指实验者所操纵的实验变量对因变量所造成的影响的真正程度。影响教育实验的内部效度的因素有八种:                 
  (1)偶然事件。是指除了实验变量之外,一些未经控制的因素会介入周期较长的实验过程,引起实验结果的变化。                 
  (2)成熟。指在实验期间,实验对象的身心发生变化也影响实验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                 
  (3)测验。指前测的暗示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                 
  (4)工具。指测量手段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                 
  (5)统计回归现象。可能混淆实验处理对因变量的效果,使实验结果难以解释。                 
  (6)差异的选择。所选择的两组或几组受试者,在未受实验处理之前,本来各方面的能力就有所偏差或不相等,那么实验结果的差异,就不能说是单纯由于实验处理所造成的。                 
  (7)实验对象的流失。实验对象在实验期间的流失,如择校、转学等,则可能使实验结果难以解释。当实验组和控制组有不同比率的实验对象退出实验时,就会导致结果的偏差。                 
  (8)上述七项因索的彼此交互作用,是影响内部效度的另一个因索。                 
  4、简述道德教育实践缺失的原因                 
  答:目前,中国的中小学德育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德育缺乏实效,缺乏魅力,教师与学生关系失调等。但深层的问题是德育定位不准,德育观念陈旧,德育价值取向偏移,德育目标与评价错位等。这些问题归根结蒂源于德育思想观念的陈旧与模糊。                 
  (一)德育定位问题                 
  德育定位不准或偏移,会影响到德育的实施等一系列的问题。我国德育的理论与实践一直认为德育是一种单独的教育,它可以脱离其它各育、脱离学生的整体生活,导致学校德育脱离了完整的教育体系,脱离了生活。                 
  (二)德育的价值取向问题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两个向度:一是学生基础德性的培养;二是学生独立判断能力的培养。                 
  (三)德育实践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国内中小学德育实践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针对性较差,缺乏魅力,实效不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教育者认识的局限和德育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两方面。                 
  5、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答:背景:(150年代后美国社会各界对美国教育问题的批评,批评的焦点是美国教育质量差,与其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2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美国朝野极为震惊,改革教育的呼声高涨。                 
  195892日,美国总统亲自批准颁布了《国防教育法》。                 
  (1)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该法案要求让更多的青年学习这些学科。                 
  (2)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各地区设立职业技术教育领导机构,有计划地开办职业技术训练,使更多的青年和成年人成为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或熟练工人。                 
  (3)强调天才教育。鼓励有才能的学生完成中等教育,攻读考入高等教育机构所必需的课程并升入该类机构,以便接受更深的教育,从他们中间培养出拔尖人才。                 
  (4)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6、简述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答:确定课程目标,首先要明确课程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衔接关系,以便确保这些要求在课程中得到体现。其次要在对学生的特点、社会的需求、学科的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人研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的课程目标
007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
教育硕士
心理学试卷B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lo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是(    )。
A.观察   B.感觉       C.知觉     D.思维
2.艾森克认为;性格差异除表现为内外倾似外,速有稳定性和(    )性。
A.独立   B.敏捷        C.直觉    D.求实
3.英国心理学家培因把人的性分为理智型、情绪性和(    )型。
  A.独立    B.经济     C.理论    D.意志
4.不能直接用于交际的言语是(    )言语。   
  A.内部    B.书面     C.口头    D.独自
5.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概括的(    )的反映。   
  A.深刻    B.间接     C.抽象    D.综合
6.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并与头、面部的运动和感觉有关的神经是(    )神经。
  A.植物性    B.脑     C.脊    D.自主   
7.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是(    )、心理学。   
  A.构造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     D.精神分析   
8.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这是知觉的(    )性。  
  A.恒常       B.选择    C.理解    D.整体
9.其它刺激物的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发生的抑制称为(    )抑制。
  A.消退    B.超限      C.外    D.分化
10.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 
A.练习    B.正迁移   C.示范    D.反馈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从刺激的来源分,感觉可分为外受感觉、内受感觉和    感觉。
    2.巴甫洛夫学说以两种      活动来解释思维的生理机制。
    3.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     。
    4.现代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是     心理学。
    5.班都拉的人格学习理论称为     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lO分)
    1.性格
    2.想象
    3.暗适应
    4.实验法
5.习惯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皮亚杰关于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2.简述运动知觉及其主要类型。
    3.简述思维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的三种水平。
    4.简述韦纳的归因三维理论的主要观点。
    5.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
6.简述气质的激素理论。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结合实际,论述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  
    3.联系实际,论述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
 
 
心理学试卷B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出题1分。共10分)
    1.C    2.D    3.D    4.A    5.B
    6.B    7.D.    8.B    9.C    lO.A
 二、填空题(每办题1分。共5分)
    1.本受(或:本体)
    2.信号系统
    3.概念
    4.人本主义
    5.社会学习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lO分)
    1.性格: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2.想象: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3.暗适应:从亮处进入暗处时,由看不清到逐渐看清物体轮廓的视觉感受性的变化。其
    变化过程常常用暗适应曲线来表示。
    4.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测试的心理
    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5.习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成熟。(2分)
    (2)联系和习得经验。(1分)
    (3)社会经验。(1分)
    (4)平衡。(1分)
    2.(1)运动知觉的概念。(3分)
    (2)真动知觉。(1分)
    (3)似动知觉。(1分)
    3.(1)知觉。(1分)
    (2)表象。(2分)
    (3)语词符号。(2分)
4.(1)因素源(或:内部矽f、部,原因源)。(1分)
    (2)稳定性。(2分)
    (3)可控性。(2分)
    5.(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2分)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2分)
    (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1分)
    6.(1)气质特点是由不同的内分泌腺所致。(3分)
    (2)可以依据内分泌腺的发达情况,把人分成不同的气质类型。(2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1)先天素质。(2分)
    (2)环境和教育。(2分)
    (3)实践活动的影响。(2分)
    (4)主观能动性。(2分)
    (5)联系实际。(7分)
    2.(1)要形成正当、合理的需要。(2分)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分)
    (3)锻炼身体。(2分)
    (4)培养幽默感。(2分)
    (5)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2分)
    (6)结合实际。(5分)
    3.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
    (1)外显记忆的内涵。(程分)
    (2)内隐记忆的内涵。(4分)
    (3)结合实际谈在教学密的意义。(7分)
08年教育硕士联考心理学部分真题解析
名词解释:
    1.标准化测试:是为了减少误差而控制无关因素对测验目的影响的过程,包括测试内容标准化、施测过程的标准化、评分的标准化和解释的标准化。
    2.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程。
    3.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4.技能: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称为技能。
    5.液态能力:是指受神经系统成熟影响较大,受后天文化和知识影响较小的能力。
    简答题(30分)
    1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答:(1)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由这两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
    (2)兴奋过程是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或加强相联系的;抑制过程则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抑制过程可分为非条件性抑制和条件性抑制两类。非条件性抑制(又称无条件抑制)是有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抑制。它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性抑制又称内抑制,它是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形成起来的,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两种。
    2维果茨基的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答:(1)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维果斯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斯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2)从“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角度。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首先,教学主导着或决定着儿童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其次,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儿童两种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3)从“学习的最佳期限”的角度。认为学习任何内容都有一个最佳年龄。
    3观察的品质
    答:人的观察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观察能力上。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主要的观察品质有:
    (1)观察的目的性。是指善于组织知觉活动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品质。
    (2)观察的客观性。是指善于实事求是地去知觉事物的品质。尊重客观事实,科学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观察的基本特性。
    (3)观察的精细性。是指在观察中善于区分出事物细微而重要特征的品质。
    (4)观察的敏锐性。是指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
    4概念掌握的途径
    答:(1)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也是构成人类知识的最基本的成分。
    (2)概念的掌握是个体对社会已形成的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掌握。掌握概念即掌握了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也掌握了具有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同类事物。
    (3)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掌握概念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与积累经验;另一条途径是通过课堂教学(也包括个人自学),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类概念一般属于科学概念。
    5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答:(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
    (2)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包括:第一,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第二,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
    6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答:(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表现在人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同一年龄层中,能力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个体差异。
    (3)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上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某些人少年早慧,某些人则大器晚成。
    (4)结构的差异。能力是多种心理特性的组合,并且组合的方式有所不同。由于不同的组合方式,就构成了能力结构的差异。能力结构的差异也是个体能力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