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现在的位置: 圣才考研网 > 【笔记讲义】

2017年教育学考研笔记(11)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


  (略)


  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策略★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激发学习的动机


  促进知识的理解和保持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分析学习任务,找出必备技能


  加强理解


  进行有效的联系


  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专门教学与渗透教学结合]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进行具体的训练


  (这一部分书上很条理,很清楚。但只记住是不行的,主要还是学会应用,比如出了实例题,应以此为理论基础。因此,重在运用,而不是记忆)


  几种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运用★


  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的行为分为:主教、助教、管理行为。


  讲述策略


  1、讲述的含义、特点


  特点:信息传播单向性;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2、讲述的功能和表现形式


  功能:说明“是什么”或“怎样做”;解释原因


  从所用时间和简繁程度看分为:正式讲述和非正式讲述;


  从讲述内容的性质差异分:诠释性讲述、描述性讲述、和说明原因性讲述


  3、讲述的步骤:介绍讲述纲要;详述内容;综述要点


  讲述策略的运用


  误用:过少时间过多知识;时间过长;内容无逻辑;不顾学生基础;没激发···


  对教师的建议:语意准确;语词恰当;语速适中


  对话的策略


  含义、特点


  特点:体现学生主体性;巩固知识;学习迁移;课堂气氛活跃


  形式


  问题策略及运用(提问策略)


  发问策略;侯答策略;叫答策略;理答策略


  讨论策略及运用


  讨论前:说明要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讨论中:唤起注意、调解、劝阻


  讨论完:应总结、归纳重点,使所讨论知识有系统性


  指导策略


  中小学常用的指导:练习指导;阅读指导;活动指导


  活动指导策略的功能及表现形式


  功能: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提供活动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从教师对学生指导的作用:显著性的直接指导和隐性的间接指导


  从学生自主活动的学习类型:体验学习指导;探索学习指导;解决问题学习指导


  从学生自主活动的组织形式:个人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指导;班级活动指导


  活动指导策略的运用


  学生活动方案的设计


  教师制定活动主题;制定学生活动目标;选择活动方法和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基本条件的提供:物质条件、信息条件


  自主活动的引入


  自主活动的促进


  成果交流的组织


  复习建议:本章虽属于重点部分,但不侧重记忆,而是侧重应用,实际的操作,可出实例题型。比如做一个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时间、措施、评价、教学策略的使用等。这种题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水平,也容易出。因此,大家可以到网上下载一些好的教学设计学习其基本方法和思路,是非常有用的。此外一些重要的概念也应理解记忆,如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一些教学理论也应做相应的理解。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次重点章)


  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


  ————分析学生的整体生活环境,反思学校生活环境


  学生整体生活环境分为: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生活环境;


  邻里、社区及宏观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


  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


  学校生活的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是其他所不能比拟的。


  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1、家庭生活表现出的基础性、持久性给学生以持久、独特影响,存在的教育优势和家长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教育难以具备的,是极其深远的。


  但也有一定负面影响。


  同时,家庭生活对孩子的成长过程的影响并非固定不变的,家长应正视这种变化。


  2、二者差异:


  家庭生活:感性与感情、自由与放松、个体性与特殊性


  学校生活:理性与理智、强制与限制、社会性与一致性


  3、这就要求学校要尊重学生、因材施教、与家庭生活密切联系


  学生的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同辈生活:民主平等、互助合作、自由表达


  学校生活:权威与不平等、互相竞争、有限表达


  因此,学校要区分同辈群体生活的性质,发挥其积极影响。


  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1、社会文化生活:广泛灵活、多元性、丰富、煽情


  学校生活:古板、严肃、抽象与理性、更多强调学习活动。


  2、学生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可拓宽学生知识面,扩大学生交往空间和范围,锻炼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但社会生活又是鱼龙混杂的。


  3、应正式二者差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学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校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


  原因:


  三重社会生活环境各有一套价值、规范,存在如何协调、适应的问题;


  社会生活中常与学校生活中经历的发生矛盾,学生面临各种适应性的困难。


  学生有两种认识


  把学校生活理想化;看到了现代学校制度化生活的负面,总相信外面生活很精彩。


  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主要表现在人格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三类。


  在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四种:


  攻击;退缩;焦虑;恐怖。


  学生失范行为的主要表现★★


  有两类:越轨行为和违法行为(普通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当前学生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在:


  校园暴力触目惊心


  学校、家庭教育,不良大众传媒的毒害及其社会问题是主要原因。


  直接诱因:影片中暴力镜头过多过滥。


  青少年色情犯罪严重


  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比例最高


  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影响极大。


  追求高消费、讲排场、摆阔气、贪图享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


  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新倾向————吸毒


  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


  社会生活环境中的问题————社会


  社会规范失控


  文化的商品化 整个文化娱乐市场呈现出低俗化倾向


  城市化的影响 社会控制力削弱,个人空间结构与社会心理变化


  价值观多元观


  人口流动影响


  学校教育失误问题——————学校


  1、指导思想的偏差  德育问题


  2、个别教师素质差  导致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紧张


  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


  已开展的中小学还较少,缺乏专业人员,或作为“思想政治”来对待;学生不能正确地把握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冲突。


  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家庭


  两方面:“四过现象”;“教育真空现象”


  家庭结构裂变:核心家庭,单亲家庭,破裂家庭


  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


  心理学解释


  1、“心理缺陷说”:正常人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而“心理缺陷者”不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心理缺陷”主要是因童年的社会文化失调所造成的。


  2、“挫折—侵犯说”:认为越轨行动是一种由挫折产生的针对他人和社会的侵犯形式。侵犯的强度与挫折强度有关。


  社会学解释


  结构模式————从社会结构和文化角度


  差异交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控制缺乏说:社会内外部的控制削弱和受到破坏引起的


  失范说:控制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松弛,个人之间的道德制约丧失。


  手段—目标说:社会文化为每个人制定了合法目标,但在结构上并未每个人提供合法手段去实现这些目标,人产生挫折、紧张,就会采用非法手段。


  亚文化群理论:亚文化(其产生由于社会化过程不完善、不适当,在下层阶级居住区形成)群所具有和维护的价值观及行为倾向,与主流文化相抵制。


  过程模式


  以“标签论”为代表。


  用互动理论探讨了越轨—犯罪的过程。


  失范是一种政治现象,权力决定一切。


  必须改造社会关系,而非失范者。


  失范和控制失范是相互联系的。


  (三)韦伯提出的关于社会行为的“理想类型”,把学生失范行为分为:


  1、目的型失范行为:目的是理性的,手段是违规甚至是违法的。


  2、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价值观念与教育主导观念背离。


  情感型失范行为:行为目的是个体需求型。


  传统型失范行为:仅因遵循传统习俗而违背教育规范所造成的失范行为。


  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


  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态度


  受制约于多种因素:社会大背景、学校背景、学生自身


  学生自身特征对学校态度的影响


  年龄和年级水平{负相关};性别差异(女>男);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正相关);学生认知能力、学习成绩(正相关)


  学校特征与学生对学校的态度


  在开放性学校中,学生积极性比传统学校高。


  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


  重要他人的概念


  Mills提出的,专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学生的互动性重要他人


  1、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同的重要他人。


  2、受年龄阶段的影响(家长—教师—同伴—不存在的);


  还因学生的社会属性不同


  3、往往会有层面差异


  学生的偶像性重要他人


  指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尊敬而被学生视为学习榜样的具体人物。


  与互动性重要他人的区别:


  具体任务VS社会知名人物;双向VS单向;


  所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VS突发的、短暂的、刻骨铭心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


  学习压力的含义


  来自环境的紧张刺激;(压力源)


  个体的内部紧张状态;(压力体验)


  个体的反应;(压力反应)


  学习压力的现状——主要来自考试、作业量


  学习压力的影响


  1、“恐学症”——中小学生流失大量——影响我国劳动者素质、民族素质的提高。


  2、心理疾患:适应环境不良,人际关系不好;情绪轻度抑郁;人格障碍


  学习压力的形成机制


  导致学习压力的原因:1、环境因素(分流教育制度;家庭)


  个体身心素质因素


  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生活就是教育;学生并非被动的受教育者;学习教育影响的有限性问题。


  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1、18世纪60年代,学校教育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近代史上,教科书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是“教书匠”,主要任务是教书。


  所需要的是具有功利价值的的知识,而人类的情感、价值和精神的力量、道德的意义受到忽视


  2、二战后,出现“全球问题”


  20世纪70年代起,“培养完人”————《学会生存》


  1990年3月 基本学习需要包括基本学习手段和学习内容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发展”。


  因此,学校教育的宗旨由“教书”向“育人”转变。


  生活经验


  学校教育的确忽视了对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注意。但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生活经验均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经验。


  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尼勒和杜威)


  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率先提出“终生学习”这一名词。


  1989,“面向21世纪国际研讨会”提出“学会怎样学习”“学习将成为一个终生的过程;学校再也不是一个为学生一生准备一切的地方”


  因此,终身学习和学会学习不仅关系到受教育者个人未来的发展、成长、生存,且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为此,在教育教学全部过程中,学校教育与教师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小结:学校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注意。因此,应向“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发展。


  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为培育丰富人性的学校


  ——由“教书”向“育人”★★★


  原因(略)


  学校教育实践的重点应该转变


  让学生从受到管制的生活转向自主的、创造性的生活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发展


  充分给予每个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社会


  要变革学校生活还设计学校文化环境的建设问题


  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激发


  正确认识创新与全面发展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


  创新是人的自由活动


  正确理解创新和守旧的辨证关系


  要把握创新的正确导向


  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旨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这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全新的任务:培养科学精神和增强社会责任感


  复习建议:本章要求记忆的东西很少,只有部分的基本概念。由于这部分与现实联系比较紧密,体现了当代的教育理念和对传统教育教学的反思,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此章需要大家充分的理解,并使之系统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转变自己的话,自己的观点。这样在答题时才能比较全面。首都师范大学04和05年各有一道大题出自本章,都不是死题,需要大家灵活回答,但实际上内容还主要是本章的。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非重点章)


  班级组织


  班级组织的概念


  班级组织概念的历史考察


  中世纪末,将相同年龄和相近知识经验的学生组织起来施教


  17世纪,夸美扭斯 “班级授课制”


  贝尔 “导生制”


  凯洛夫 分科课程论 教师主导论 课堂教学原则等


  班级组织的改造


  19世纪70年代,班级授课制开始遭到批判。


  道尔顿制 :学习者自定学习步调;依据儿童学习各科的难易程度,适当分配课程时间


  哈利斯 “圣路易编制法” :根据儿童的能力在短期内升级


  “巴达维亚法” :把同步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率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进行了教学组织形式方面的改革尝试。


  目标是: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活动形式;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教学组织形式;


  寻找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特普郎制 :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与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采用灵活的时间代替固定的上课时间。


  协同教学:大组采取讲课式的同步教学;小组彻底实施个别教学。


  班级组织概念的界定★★★


  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同书上)。班级的基本成员是班主任、教师和学生,班级通过师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来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


  班级组织的发育★


  经历了三个阶段:


  最新推荐:2016年考研成绩查询时间汇总(含34所高校) 

        2017年考研报考指南专题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 >>>2016年考研复试调剂指导专题

  点击查看 >>>2016年考研成绩查询专题

  点击查看 >>>2016年考研真题汇总

  点击查看 >>>考研考博电子书辅导资料

  点击查看 >>>2017考研全套资料

  点击查看 >>>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点击查看 >>>2017 考研动态 复试信息调剂信息 成绩查询 等。更多考研信息,敬请关注圣才考研网  
 

考研考博类电子书(题库)

查看全部>>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