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现在的位置: 圣才考研网 > 【专业动态】

金融学各章知识点整理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第一章           货币
第一节   货币的概述
一、            货币的产生 一)商品的二属性 二)价值形式 三)货币的形式
1、实用货币 
2、代用货币
3、信用货币
4、复合货币
二、            货币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储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三、纸币及银行劵
 
第二节、货币的流程、划分、需求
一、货币的流程
二、货币的划分
三、            货币的需求
1、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   商品价值   货币价值
2、纸币流通规律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所必需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量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对货币的偏好----〉对货币的需求
动机 1、交易动机 个人与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2、预防动机 是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的支付而持有的一定量的货币。
     3、投机动机 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第二章货币制度
第一节概述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
1)前资本主义的铸币流通
1、什么是铸币
经过国家证明的,具有一定的形状、重量、成色,标有面值的金属货币。
2、铸币流通特点
铸币权的分散 
币材主要是贱金属(铜、银)。
铸币不断变质(重量减轻、成色变小)
————〉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货币制度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货币本位制度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构成要素:1货币金属(整体货币制度)要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2 规定货币单位 包括:货币单位的名称;
            每一个单位货币所包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
          3 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
主币四个特点:自由铸造 自由融化 超差兑换   无限法偿
自由铸造和自由融化经济意义:保证主币的票面价值与铸币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一致,保证铸币流通量自发的适应流通需要。
无限法偿:法律赋予本位币具有无限制的支付能力。
辅币:属于不足值的贱金属
有限法偿:支付能力有限,当支付金额超过一定限额时,对方有权拒绝接受。
第二节货币制度演变
货币本位制度分为
一、古代货币制度
二、金融货币制度
1、银本位制 a银币本位制b金银双本位制c跛行本位制
2、金本位制 a金币本位制b金块本位制c金汇兑本位制
三、纸币本位制
1)银本位以白银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分为银两本位和银币本位。
银币是可以充当世界货币只能,可自由输出入过境,银行券可自由兑换,再加主币的四个特点。
不足之处:白银价格不具有稳定性。
2)金银本位两种货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1、金银货币按照它们所包含的实际价值流通。
2、金银两种货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并按国家法定比价流通的一种货币制度。
主要特征:国家在法律上为金银规定固定的重量兑换比例。
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在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票面价值相同,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良币)必然会被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流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劣币)反而刺激市场,成为只要的流通手段
3、金银铜为货币,以金银铜为本位币,均为无限法偿,并有固定兑换比例,但停止了银币的自由铸造,银币演变成了金币的符号。
3)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制的货币制度。
1、金币本位制度
2、金块本位制度
3、金汇兑本位制度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一节金融活动的基础与方式
.金融活动的基础
   1.信用: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让度,表现为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以及货币的借贷行为
   2.金融活动的四大经济主体:企业家庭政府金融机构
                       
3.金融方式:直接金融,间接金融。
第二节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
1.概念:企业间以商品交易为基础相互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
   1.概念: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取得或提供的信用
 
.国家信用
   1.概念: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借贷活动
  
.消费信用
   1.概念:银行企业或典当行以货币或生活资料的形式对消费者提供的信息
 
.企业信用: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直接筹措资金的形式,在国外称为“公司信用”
主要形式:股份公司
.民间信用:民间自发地产生的由个人或民营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主要为民营经济服务,处于政府管理之外。
 
.国际金融:国与国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形式:国际商业信用、国际银行信用、政府间提供的信用、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信用
第三节信用工具
一. 信用工具的种类
一)商业票据(以商业信用进行交易时所开出的一种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具有一定格式、金额、日期(票据
种类:1)汇票:债权人开出汇票通知债务人在约定期限向第三者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支付命令书
      2)期票:债务人向债权人签发的承诺在一定期限支付一定款向的债务凭证
二)银行信用工具
三)股票与债券
 1.股票: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以投资入股并以取得股息的所有权证书
        按股东权利划分:普通股、优先股
        按记名与否划分:记名股票、不记名股票
 2.债券:表明债权债务关系一种书面凭证,指筹资者为筹集资金承诺按一定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书面债务凭证
    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
二. 信用工具的特征
1)偿还期:从发生借贷关系到全部清偿这一段时期,不同的偿还期满足不同债权债务人的需求
2)流动性:信用工具迅速变为现金而不受损失的能力,与债务人信用成正比,与偿还期成正比
3)安全性:收回本金的保障程度
              
4)收益性:净收益与本金的比率
   名义收益率、当期收益率、单利最终收益率
三.信用工具的市场价格
     1.股票的市场价格
     2. 债券的市场价格
 
第四节利息和利息率
一. 利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二. 利率:利息率的简称。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的比率,体现生息资本的增值程度
1.      单息法:在计算利息额时只按本金计算利息
2.      复利法:将本金计算出的利息额再记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的方法
三. 利率的种类
一)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和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
二)            同行业之间的拆借利率和国债利率
三)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息
四)            正利率和负利率
四.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五. 利率的经济效应
一)            成本效应:利率通过影响资金的使用成本来传导它的作用
二)            资产组合调整效应:
三)            财富效应:
四)            利率的预期效应:
五)            利率的汇率效应:
六. 利率的作用
第四章商业银行
第一节概述
.银行的产生
 一)早期银行:发放的资金有一定的高利贷性质,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二)现代银行
        1.早期银行向现代银行演变 (适用于资本主义需要
        2.股份制的银行
            特点:1)利率水平适当
                  2)信用功能扩大
                  3)具备利用创造功能
二.组织制度
   1.单一银行制度:业务只有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而不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机构
   2.分支行制度:银行在某一大城市设立总行,并在该市及国内国外各地设立分支行的制度
   3.银行持股公司制度:专指控制收购两家以上银行股票而组成的公司。公司与银行业务紧密联系。
三.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性质: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
     职能:1.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经济意义:满足了流通过程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要,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充当信用中介:银行通过其自身信用活动充当企业间货币借贷的中介人
 经济意义:将社会各方面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集中起来转化为现实的职能资本,使货币得到更充分有效的运用,实现全社会范围的资本集中与分配
3.充当支付中介:银行通过办理转帐结算和现金收付业务完成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
      经济意义:在于有利于加速资本周转,促进生产和流通顺利进行
4.把消费基金转化为生产基金:银行通过开展储蓄业务以储蓄存款的形式把社会各闲置资金贷放给企业转化为生产基金。
       经济意义:扩大了整个社会的资本总额,有利于加速生产的发展。
四.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1.全能化
   2.证券化
   3.电子化
   4.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业务
一.负债业务: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
      一)自有资本:银行经营业务自身所拥有的资金
            1.资本金:银行通过发行股票而筹集的资金
            2.资本盈余:股票溢价发行所获得的收益
            3.未分配的盈余:历年利润给股东分配后的剩余部分
     二)存款: 1.活期存款: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
              2.定期存款:以存单为存取凭证的存款
              3.储蓄存款:以存折为存取凭证的存款
     三)借款: 1.向中央银行再贴切或再抵押借入资金
                2.银行同业借款
                3.发行长期金融债券借入资金
                4.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5.回购协议
二.资产业务:银行的资金运用业务
     一)放贷业务:银行将资金贷给借款人使用并按契约规定时间收回本金和利息的信用业务
 
1.种类:1)按是否有抵押品来划分:抵押贷款 
                                       质押贷款
                                       信用贷款
              2)按贷款对象划分:工商业贷款
                                 农业贷款
                                 消费贷款
              3)按时间划分: 短期 1年以下
                              中期 1-3年
                              长期 3年以上
      2.管理:
          a.确定合适的利率
          b.确定合适的最低余额
          c.确定合适的抵押担保品
     二)贴现业务:银行买进未到期的商业汇票的业务
     三)投资业务:银行用资金购买有价证券的业务
             目的:1.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2.取得利润分散风险
                   3.作为控制其它企业或与其他企业保持密切关系的手段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银行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代客户承办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扩大商业银行服务范围。
            表外业务:资产负债表之外的业务 (书本P111)
 
第三节 商业银行存款货币派生原理
一.现金货币与存款货币
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原因:
三.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
1.具备部分准备金制度
2.非现金结算:在银行存款的基础上,通过存款的转移,完成货币的收付
四.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存款准备金
   原始存款:银行吸收到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
   派生存款:通过银行转帐方式发放贷款而创造的存款
   存款准备金:银行在经营中保留的现金
   超额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实有额-法定准备金
五.创造过程
   假定1)每家银行只保留法定存款准备金
       2)每一客户收入的全部款项全存入银行活期存款账户,不提取现金
     活期存款超过原始存款的数额就为派生存款
          D=R/r
七.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量限制
约束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现金漏报率
     3.超额准备留存率
     4.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一.盈利性原则:银行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既是内在动力,又是其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增收渠道:提高贷款利率,扩大存款数量,增加各种手续费收入,增加各种管理费用,推进设备更新
节支渠道:降低负债利益水平,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各种管理费用
二.安全性原则:银行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性程度
三.流动性原则:体现在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
四.关系:三原则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
目标:谋求三原则合理搭配:盈利性为目标,安全性为前提要求,流动性是银行操作性和工具性要求。因此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灵活调节流动性,来致力于提高盈利性。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安全与监督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1.信用风险:至关重要
   2.市场风险(利率风险)
   3.外汇风险
   4.购买力风险
   5.内部风险
   6.政策风险
二.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1.准备策略:设置多层预防线
 2.规避策略:1)避重就轻的资产选择原则
              2)收硬付软原则
              3)资产结构短期化
 3.分散策略:针对难以回避的风险,实现资产结构多样化,以降低资产组合风险
 4.转移策略:通过金融延伸品交易锁定风险
三.对商业银行监督
   1.通过存款保险:政府担保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存款者的资金都能达到全额偿付
   2.资产和资本的限制:巴塞尔协议对风险投资资本不低于加权4%
   3.注册和审查
   4.分业经营
第五章 其他金融机构
第一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
一、投资银行
业务:1、证券发行1)提供信息和咨询2)公开销售3)私募发行
      2、证券交易:充分经纪商:由证券市场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发取佣金的人叫做经纪人。
自营商:直接从事证券买卖,贱买贵卖,获取投资收益。
      3、企业并购
      4、基金管理
      5、理财顾问
      6、创业投资
      7、项目融资
      8、金融工程业务
二、保险公司
 保险经营的四大原则
1、可保利益原则
2、最大诚信原则
3、近因原则
4、补偿原则
5、信用合作社
三、信用合作社
四、信托投资公司
五、财务公司
六、投资基金
开放式基金:投资者可以随时赎回和购买。
封闭式基金:仅仅规模在发行前已固定,发行购得规定期限内基金规模不变。
七、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意义
1、有助于不同经济主体多种形式融通资金的需要。
2、有助于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促进金融业的竞争,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
3、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完善。
4、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第二节政策性银行
含义;是由政府投资设立,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叫做政策性银行。
一、国家开发银行
目的:更有效的集中资金和力量,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增加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的能力。
任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筹集和引导境内外资金向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中型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等。
资金来源:向特定的金融机构发行债券和向社会发行财政担保的建设债券。
二、中国进出口银行
资金来源:由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和向特定的金融机构发行债券。
任务: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为扩大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主要任务: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办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资金来源:国家拨款,发行金融债券境外筹集资金。
第六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实现货币接待办理各种票据及优价证券买卖的场所
 1、概念:广义市场:包括银行存款等间接融资在内的所有金融市场。
           狭义市场:除去银行存贷间接金融后的交易活动。
 2、构成要素:(1)参加者---主体 构成供求双方:企业、家庭、政府、金融机构、中央银行
2)交易对象---客体: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债券
                       所有权的凭证——股票
              3)中介机构---服务于金融市场的各种类型的中介机构。提高金融市场运作效率。
              4)金融市场的管理---颁布的金融法规
二、金融市场的形成条件
三、成熟的标志
四、作用
   1、资金融通功能:其调节短期资金余缺,实现资金高度流通性和灵活性的功能。
       1)实现部门间的相互融通
       2)实现金融机构间的相互融通
   2、资金积累功能:通过长期资金市场而起作用的
   3、宏观调控功能:调节货币供应量 调节资金需求
第二节 构成
一、货币市场
一)概念与特征
      概念:经营期限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短期资金借贷业务的市场
      特征:交易期限短
            交易目的:解决短期资金需求周转的需要 具有较强流动性
二)1、同业拆借市场:金融机构之间为解决短期资金的余缺而相互融通调节的市场。
    特征:同业性    期限短    无担保性   交易量大   不提准备金
    2、票据贴现市场:对未到期的票据进行贴现和再贴现的市场
    对象:商业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期票 银行期票
    3、国库券市场:短期国库券发行和买卖的市场,其交易工具是政府发行国库券。
    特点:流动性强、安全性高、净收益较高(不用交税)
    4、定期存单市场:经营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的市场
    特点:不记名、金额大、金额固定、利率由固定利率变为浮动利率
二、资本市场:经营1年以上长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信贷市场:借贷人向银行筹借资金所形成的市场。贷款目的主要用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新建扩建和更新。
二)证券市场:经营长期有价证券的发行和交易的市场
1、发行市场:是政府和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向社会公众发行新证券所行成的市场。
1) 直接发行:发行者直接将证券出售给投资者,由发行者自己承担发行的风险。
 
       2)间接发行:发行者委托第三者组织承购集团来推销新证券的方式。
1)      私募:由证券发行人非公开的向特定投资者推销新证券的发行方式
2)      公募:证券发行人公开的向社会公众推销新证券的募资方式
2、流通市场:旧证券的买卖交易场所
      功能:为金融资产提供流通性
      操作者:经济人和经济商人
      方式:1)场内交易:证券交易所内进行 投资者和券商进行自由买卖。
            2)场外交易:在交易所以外进行的证券买卖活动 可讨价还价。
3、发展市场和流动市场的关系: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相辅相成,发行市场是流通市场的基础,因为只有通过发行市场证券才能进入流通,才能有可能进行转让和买卖。同时流通市场又是发行时常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流通市场保证了证券的流通性。
4:证券的交易方式
1)现货交易(即期交易):即证券买卖成交后立即履行合同进行交割的交易。
2)期货交易:证券买卖成交后在约定时期进行交割的一种交易方式。
3)信用交易:投资人只交付一定保证金,其余部分由经济人垫付,又称垫头交易。
4)期权交易:交易买进或卖出某种有价证券的权力。
第七章中央银行
 第一节概述
一、产生与发展
二、组织形式
1、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在国内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只有惟一一家。 特点:权力集中 职能齐全                                         
2、多元的中央银行制:在国内建立多家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特点:权力分散 划分职能
3、联邦中央银行制:中央银行作为一个体系存在,它由若干相对独立的地方分行组成共同行使职能。   特点:权力和职能相对分散
4、准中央银行制:国内没有建立起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5、跨国中央银行制: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共有的中央银行。 特点:跨国界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三、中央银行的业务: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负债
资产
1、流通中的现金
2、金融机构存款
3、财政存款
4、邮政储蓄存款
5、国际金融机构往来
1、再贷款
2、外汇占款
3、黄金占款
4、公开市场业务
5、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资产
四、中央银行的性质
五、中央银行职能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有权发行纸币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特权,            成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主要职责:1)确保货币的适度发行
          2)根据流通的需要印刷、铸造和销毁票币,调节地区间的货币分布和面额比率,满足社会对货币提取和支付的不同要求。
    2、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既作为政府管理金融的机关,又为政府服务,即代表政府贯彻实施财政政策,代为管理财政收支。
        内容:1)代理国库
              2)对政府融通资金
              3)代理政府的金融事务
              4)代表政府参加国际活动,进行国际金融事务的协调和磋商
              5)充当政府的金融政策的顾问,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资料、数据和方案
    3、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只同商业银行发生特殊业务往来关系
         表现:1)集中保管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2)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3)办理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
               4)办理外汇营业银行的头寸抛补业务
    4、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的银行:指央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居首脑地位,有权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并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进行领导、管理、监督。
          职责:1)制定执行货币政策
                2)制定和执行金融法规和银行业务的基本规章制度
                3)监督和管理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
                4)管理境内金融市场
第八章货币政策
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概述
 一)货币政策概念
     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一)货币政策的内容
1、信贷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在信贷方面采取的措施
         包括:a、量的方面,即中央银行调节社会信用总量以适应社会发展资金需求。
               b、质的方面,即中央银行调节信用量的构成及信用方向以保证社会资金的合理分配,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2、利率政策:   中央银行控制调节市场利率的方针和各种措施,即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率和利率等方式对市场利率的一般水平利率结构进行调控,从而使社会资金在合理的资金价格体系下指导,进行有效的分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外汇政策:   中央银行控制和调节外汇市场,汇率实施外汇管制,平衡国际收支的方针和措施。
三)货币政策的类型
 扩张型货币政策:央行在一定时期内放松银根,扩大货币供给量,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的政策。
 均衡型货币政策:央行通过抽紧或放松银根,使货币供应量和货币需求量大体保证均衡,从而保持社会供求平衡的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央行在一定时期抽紧银根,收缩货币供应,减少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四大目标
1)币值稳定:指保持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基本稳定,相对不发生剧烈或显著变动。
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1、社会总需求过大
                          2、商品成本增加
                          3、生产结构失调
   引起物价下跌的因素:1、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2、生产盲目扩大,重复建设
   2)充分就业:凡有劳动能力并且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合适的工作。
      造成失业原因:1有效需求不足,造成劳动力供大于求。
2劳动力供求种类与需求不吻合形成的结构性失业
3市场因信息不灵或因季节性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3)      经济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影响因素:社会劳动力增加及质量的提高
                资本投入的增加、
                科技进步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      国际收支平衡:一国的外汇收入与支出基本平衡
影响因素: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总量
          一国对外以及外来投资贷款量
二)目标的统一与矛盾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间的矛盾
2)稳定物价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
3)稳定物价与促进经济增长的矛盾
4)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统一
三)选择
1、单一目标论:认为各目标间存在内在冲突
2、双目标论:应同时兼顾币值稳定和经济发展
3、多重目标论:坚固多个目标,在不同时间采取不同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和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措施.
1.      作用于经济的途径:
1)      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进而影响银行信用创造能力.
2)      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直接影响商业银行超额储蓄规模进而影响商业投资贷款规模.
3)      宣示效果的作用:给公众直接以宣示效果
2.      优缺点:
1)      该政策的实施对所有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
2)      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强有力,并且效果明显,收效迅速.
3)      中央银行具有主动权.
局限性:
1)      对货币供给量的作用过于猛烈,缺乏弹性.
2)      法定准备金提高容易引起整个金融体系流动性不足,使整个金融体系面临危机.
二) 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来干涉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1.      该政策的实施作用于经济的途径:
1)      对借款成本的影响:a假设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央行借入同量货币需要付出更多利息,使借款成本提高,商行便会减少想央行借款数量,从而信贷资金相应减少。
                    b.商业银行因借款成本提高出于盈利的根本动机,他们的贷款利率也会相随提高,客户借款成本也相应增加,客户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也相应减少,从而影响整个社会货币投放量。
2)对信贷结构调整的影响
 a.规定载贴现率票据的种类
 b.对再贴现的票据实行差别再贴现率
 c.具有告示效应
2.      该政策实施的前提条件
1)要求在金融业中一票据业务作为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
2)商业银行要以再贴现方式向央行借款
3)再贴现率低于市场利率
3.      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并通过对再贴现率的变动来调节经济
2)该政策具有相当灵活性,既调节信用总量又可调节信用结构
3)以票据融资风险较少
   缺点:
1)以控制货币供给量来看,再贴现政策不是理想工具
原因:a.该政策实施央行出于被动地位
      b.增加了央行的压力
2)告示效应是相对的,存在出现负效应的可能
3)再贴现率高低的限度
三)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业务的活动.
1、分类
1)保卫性公开市场业务2)主动性公开市场业务
2、影响经济途径
1)通过调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来影响经济。
2)通过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以此来影响货币供给量和经济活动。
3、需要条件
1)需要一个具有相当深度广度弹性的金融市场
2)央行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有价证券,才能影响货币供求的利率。
3)商业银行根据准备金的升降开展资金运营,这样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才能发挥有效作用。
4、优缺点
优点:
1)主动权在中央银行,其操作规模大小完全受央行自己控制。
2)运用公开市场业务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准确性较强。
3)具有较强的可逆转性。
4)操作可迅速进行。
局限性
1)技术性较强,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
2)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 
三大大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详见课堂笔记
 
二.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它政策性工具
1、直接信用控制:借央行依据有关法令对商行创造信用业务驾驭各种直接干预的总称。
包括:
1)信用分配:央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客观经济需要,对商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分配控制其最高数量。
2)直接干预:指央行对商行的信贷业务、放款范围等加以干预的措施。
3)流动性比率:央行规定流动性资产对存款的比例以保证存款的安全。
4)利率最高限额:央行对商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利率规定最高限额的办法。
2、间接信用控制:央行采取各种间接措施对商行创造信用业务施加影响。
措施:1)道义劝告:央行利于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要求商行控制信贷规模或者限制对某个行业的放款。
      2)窗口指导:与道义劝告大致相同。
3、消费信用控制:央行对不动产从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融资所预以的控制。
1)规定用分期付款购定耐用品时第一次付款的最低金融。
2)规定最长期限。
3)规定消费品的种类
4)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指央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规定贷款额与证券交易额的百分比,以控制和调节证券市场的资金维持和稳定证券市场的行市。
5)对不动产信用控制:央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的放款的限制措施。
目的:抑制房地产投机
三.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工具-----1-------2—最终目标
1操作目标------------准备金、短期利率
2政策目标-------------货币供给量,长期利率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