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现在的位置: 圣才考研网 > 【笔记讲义】

2011年中医综合_中医基础理论考研笔记:阴阳失调病机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大纲要求
 
  (一)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
 
  (二)阴阳失调病机的内容: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难点重点
 
  (一)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
 
  阴阳失调是指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阴阳消长失去相对的平衡,从而形成阴阳偏胜、偏衰,或阴不制阳、阳不制阴的病理状态。阴阳失调是脏腑、经络、气血、营卫等相互关系失调的概括,也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
 
  (二)阴阳失调病机的内容
 
  1.阴阳偏胜。
 
  阴阳偏胜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实证。阳邪侵入人体则阳偏胜;阴邪侵入人体则阴偏胜。“阳胜则热,阴胜则寒”是阴阳偏胜的临床表现特点;“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是阴阳偏胜的病机发展趋势。
 
  阳偏胜,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阳气偏盛、机能亢奋、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其形成原因为感受阳邪,或虽感受阴邪但从阳化热;或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或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化热。临床征象为壮热、面红目赤、舌红、脉弦数洪等“阳胜则热”,及口干、口渴等“阳胜则阴病”的症状。若阳盛伤阴,从相对阴亏发展为绝对阴亏,疾病病机则从实热证转为虚热证或实热兼阴亏证。
 
  阴偏胜,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偏盛、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其形成原因多由感受寒湿阴邪;或过食生冷、寒滞中阻、阳不制阴等。临床征象为形寒、肢冷、舌淡、脉沉迟等“阴胜则寒”及“阴胜则阳病”的症状。
 
  2.阴阳偏衰。
 
  阴阳偏衰,是指“精气夺则虚”的虚证。机体的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及生理功能均可分为阴阳两类属性,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阴或阳某一方面物质减少或功能减退时,必然引起对方的相对亢盛,形成阴阳偏衰。“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和“阳虚则寒,阴虚则热”为其病理征象。
 
  阳偏衰即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热量不足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阳气不足(以脾肾阳虚为主,尤其是肾阳虚,即命门火衰极其重要),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证。其形成原因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养和劳倦内伤,或久病损伤阳气等。其临床征象为面色6光白、畏寒肢冷、舌淡、脉迟等寒象,以及喜静蜷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等阳虚象。此证与阴胜则寒的实寒证(以寒象为主,虚象不明显),在病机和临床征象上均有所不同。
 
  阴偏衰即阴虚,是指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亏耗,以及阴不制阳,导致阳相对亢盛,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液不足(以肝肾之阴,尤其肾阴为主),其滋养、宁静功能减退,以及阳气相对偏盛的虚热证。其形成原因多由于阳邪伤阴;或因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因久病耗伤阴液所致。其临床征象为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面红升火、消瘦、盗汗、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内热、阴虚火旺和阴虚阳亢的症状。此证与阳胜则热的实热证(以热象为主,虚象不明显),在病机和临床征象上均有所不同。
 
  3.阴阳互损。
 
  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阴阳互损的病机依据为。肾藏精气,内寓真阴真阳,为全身阴阳之根本,无论阴虚或阳虚,多在损及肾阴肾阳而致肾阴阳失调的情况下,发生阴阳互损。阴阳互损包括阴损及阳和阳损及阴。
 
  4.阴阳格拒。
 
  阴阳格拒包括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两方面,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或阳的一方偏盛至极,因而壅遏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不相维系,从而出现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等复杂的病理现象。阴盛格阳,又称格阳,为阴寒壅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临床表现为面红、烦热、口渴、脉大等假热之象,又称真寒假热。阳盛格阴,又称格阴,为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而格阴于外,临床表现为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又称真热假寒。
 
  5.阴阳亡失。
 
  阴阳亡失包括亡阴和亡阳两类,是指机体阴液或阳气突然大量亡失,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亡阳时多见大汗淋漓、肌肤手足逆冷、蜷卧、神疲、脉微欲绝等危重证候。亡阴时多见喘渴烦躁、手足虽温而汗多欲脱的危重证候。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