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简介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圣才考研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简介相关内容,欢迎大家点击查看!更多考研动态|模拟试题|历年真题请关注圣才考研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简介


  一、关于我院基本院情


  我院前身是1958年6月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武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党的一大代表、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哲学家李达同志时任所长。1961年3月,中国科学院武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更名为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归属湖北省委领导。“文革”期间,研究所于1970年撤销。1978年6月,成立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首任院长由省委书记、省长许道琦兼任。


  现设有11个研究所、2个科辅单位、7个职能处室。现有在编人员234人,离退休人员156人。在职人员中,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37人,其中:研究员24人,副研究员42人,中级职称52人;博士66人,硕士63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62%,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66%,45岁以下中青年占全院职工总数57%。拥有首届“荆楚社科名家”1人,中组部直接联系的专家1人,科技部特聘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7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1人,入选湖北省宣传文化战线首届“五个一批”人才1人,入选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七个一百”项目5人。


  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我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院方针和发展理念。在办院方针上,坚持学术立院、人才强院、改革兴院、制度治院、开放办院“五院齐抓”;在职能定位上,确立专门智库、理论阵地、学术殿堂、人才基地“四位一体”;在发展目标上,努力建设成为“中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地方社科院智库,争创国家高端智库。


  1978年建院以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科研成果。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29项、省软科学基金项目39项,出版著作850部,发表文章共计1642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达196项。《江汉论坛》连续两届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名刊”,学术论文转载率一直稳居全国前10名,并被评为首届湖北省出版政府奖,2012年被国家社科基金办列为全国首批资助的100种学术期刊。大力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国务院学位办授权的七个硕士点,共为社会培养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


  努力打造服务决策的荆楚品牌。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一些重大决策中,每一时期,我院都做出过一些贡献。上世纪80年代,率先提出发展商品经济问题;80年代后期提出了湖北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90年代初期提出了实施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发展建议;90年代后期,对湖北农村改革与发展、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和湖北精神问题提出了不少参考意见。新世纪以来,相继提出了“武汉城市圈”、省域经济中心“一主两副”、“两圈两带”、“中三角”等战略建议,开展了“两型”社会试验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区、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汉江生态经济带、三峡城市群、“宜荆荆”城市群等重大战略问题研究。有关中部崛起、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及长江中游城市群、汉江生态经济带等研究成果,被中央有关部门采纳。近年来,我院专家学者关于长江经济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基层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累计获得中央领导批示达33次。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研究报告(2017)》,我院被列为全国166家核心智库之一,在地方社科院系统中排名前4位。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智库报告》,我院在地方社科院“系统影响力”中排名前6位。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主要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院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广泛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与宣传工作,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湖北特点的新型智库之路,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坚持正确的办院方针和学术导向,切实履行宣传阵地职能


  本着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双轮驱动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三个五”改革发展思路,即:以“五重”建设(重点岗位、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为核心,以提升“五力”(科研生产力、成果转化力、智库竞争力、人才成长力、管理执行力)为目标,以构建“五大体系”(组织体系、评价体系、平台体系、制度体系、保障体系)为保障。在“三个五”改革发展思路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创新工程培育工作,在科研考核、人才激励、经费管理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出台了相关制度,为推进科研、人事、财务等改革作了基础准备。以改革促科研,以管理出效率,引导全院专家学者积极践行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努力建设“中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地方社科院。


  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重大理论问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湖北日报》等大报大刊发表理论文章150余篇,出版《筑梦中国》《论文化自信》等通俗理论读物50余本。作理论宣讲报告416场,接受媒体采访651次。在省委组织的重要宣讲活动中,我院均有专家担任宣讲团成员。一名专家被评为全国理论宣讲名家,一本书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经全国第十七次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经验交流会组委会研究认定),一本书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科技部2016年组织评定)。认真履行意识形态职责,及时组织专家学者开展舆情研判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研究、研讨、宣讲、访谈等活动,努力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当代社会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


  (二)聚焦“五个湖北”和“六个强省”,积极发挥专门智库功能


  坚持问题导向。近年来,我院应用研究坚持“以学为基、以用立业、问题导向、创新求实”的工作导向,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湖北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湖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五个湖北”“六个强省”建设的发展布局和“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大力开展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等发展战略研究;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农村土地流转、新型城镇化、开发区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融资、生态文明建设、乡镇体制改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管理创新、荆楚文化传承与发展等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培植智库品牌。重点加强湖北发展战略研究院建设。主要开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战略的湖北实施研究;“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战略目标定性定量研究,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研究;“五个湖北”建设与国家有关战略对接研究,汉江流域发展战略研究等。构建智库平台。主要是创办湖北智库网,编印《智库成果要报》,召开湖北智库论坛,筹建湖北智库联盟,编印《湖北智库年度报告》。打造品牌论坛。主要有鄂韩合作论坛(国际层面)、中国长江论坛(国家层面)、长江中游城市群论坛、汉江论坛(区域层面)等。设有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评估中心、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荆楚文化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社会治理体系研究中心、湖北省“一带一路”研究院等特色研究组织,加强协同研究。完善服务决策工作载体。主要是:开展省领导圈批和交办课题研究,近五年共完成圈批和交办课题89项;编辑出版《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年度报告》(5本)、《三农中国》(10本)、《中部发展蓝皮书》(5本)、《中三角蓝皮书》(5本);编印服务决策的内刊,主要有《要文摘报》《智库成果要报》《决策咨询快报》《中三角瞭望》。《要文摘报》近五年共发稿196期,共获省领导批示102次,被省级内刊采用64期,平均批转率达74%。


  积极服务中央和省委决策。受国家发改委和省发改委委托,完成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被国务院采纳。圆满完成中宣部、农业部、商务部等部委委托课题,其中完成的中宣部课题被转化为中央文件。完成的《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湖北小池滨江新区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12年—2020年)》,以省政府文件印发。多次参与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起草工作。参与省“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参与省人大《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的起草工作,现正承担省人大交办的《湖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起草工作。承担省发改委委托的湖北大别山区、武陵山区两个试验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参与了武汉园博会主展馆“长江文明馆”展陈方案的撰稿与设计工作,该项工作荣获国家住建部和省政府授予的第十届园博会“专家贡献奖”。


  应用研究成果显著。近五年累计完成调研报告409项,向省委、省政府共呈报决策咨询建议541篇,向中办、国办、全国政协办共呈报决策咨询建议180篇。研究成果获中央领导批示33次(其中获习近平总书记批示2次,李克强总理批示2次),获省领导批示321次。被中办、国办内刊采用39篇,被省内刊采用334篇。获得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组织的首届中国智库咨政建言“国策奖”1项,获得省级成果奖89项。


  (三)加大理论创新力度,努力打造学术殿堂


  加强优势学科建设。重点学科主要有应用经济、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楚文化。


  构建学术窗口。共办有《江汉论坛》《社会科学动态》《湖北社会科学》3种学术理论刊物,其中《江汉论坛》被国家社科规划办列为首批资助的全国100家重点理论刊物之一,刊发文章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排名位于综合性刊物前10名,在中部地区位居第一。办有一报(《湖北社会科学报》)、二网(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网、湖北智库网),出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库”(已出8辑)、《楚学论丛》、《长江文史论丛》,每年不定期举办“荆楚社科大讲堂”。


  生产学术名品。近五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光明日报》等国家级权威期刊发文40余篇;在核心期刊发文1200余篇;出版《大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研究》《辛亥革命前后的湖北经济与社会》《中国县制》《世纪楚学》《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湖北卷)》《第四增长极:崛起的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研究与规划》《中国乡村社会治理》《中国城市社会治理》等学术著作157部。由我院专家担任学术顾问的《楚国八百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深受学术界高度关注,该片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学术影响不断提升。近五年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13项,省社科基金57项。发表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转载数在全国地方社科院系统位居前8名。承办了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中国长江论坛、全国社科农经网络大会、全国社科哲学大会、全国社会学年会等重要学术会议。


  先后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西伯利亚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了中俄茶叶贸易研究,建立了互访关系。与韩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建立了互访关系,与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韩国忠清北道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与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联合举办鄂韩合作论坛5届,我院专家学者先后4次访问韩国。与韩国济州道也建立了互访关系。专家学者先后赴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智利、南非等10多个国家访问或讲学。


  (四)加强人才培养与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育社科人才基地


  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为社会输送社科高层次人才。我院是全国地方社科院中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五家研究生教育单位之一,2017年我院再次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办开展的学位点合格评估和学科评估工作,3个学科获批为一级学科。近五年共为社会培养毕业生200余人,不少学生已成为党政部门、教学科研单位的业务骨干。


  加强中青年科研骨干的选拔培养工作。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人员43人,其中博士31人。制订了遴选青年学术骨干办法,已遴选三批15人。开展李达青年学术成果奖评选活动,选派年轻同志到基层挂职锻炼,资助科研人员出国留学、做访问学者。


  努力建设人才梯队。拥有“荆楚社科名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组部直接联系的专家、科技部特聘专家等一支专家队伍。


  (五)干事创业氛围不断浓厚,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严格落实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广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教育、“两学一做”教育等重大政治活动。按照省委巡视组的要求,认真完成了巡视整改各项任务。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通过上述方方面面的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全院干部职工的“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团结创新的良好院风日益浓厚,我院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全省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全省党委、政府系统信息工作“优秀单位”,并被评为全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等。2017年度,在省直机关目标责任制绩效考评中,我院被评为“优秀”。


  立足新时代,描绘新蓝图。目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干部职工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践行“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为早日建成“中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新型智库而不懈努力!


  来源:http://www.hbsky58.net/Index/Introduction.aspx?sID=51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wq)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