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青海民族大学简介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圣才考研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青海民族大学简介相关内容,欢迎大家点击查看!更多考研动态|模拟试题|历年真题请关注圣才考研网


青海民族大学简介


  『历史沿革』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青藏高原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建校初期经历了青海省青年干部训练班、青海省人民公学、青海省民族公学等阶段,1956年国务院批准更名为青海民族学院并开展本科教育。1979年招收藏语言文学、民族史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是青海省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高校。2009年4月,学校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签订协议共建青海民族大学。2014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校与天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校70年来,青海民族大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发挥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双重职能,紧扣国家在青藏高原地区的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秉承“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校训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工作,为青海和藏区政权建设、民主改革、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并以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新时代新青海建设的重要支撑。


  『人才培养』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牢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办学的宗旨,坚守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培养了9.3万余名来自于民族地区、服务于民族地区特别是藏区的各民族人才。目前,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民族的14953名学生在校学习。其中少数民族学生8334名,占在校学生的55.73%。


  『院系、学科、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23个学院,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8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7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学科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医学、工学九大门类,其中人文社会学科类本科专业33个,占比为57.89%,理工医类本科专业24个,占比为42.11%,形成了较为综合的文、理、工学科结构布局和完备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教学科研平台』


  学校现有6个国家级科研机构,8个省级研究机构,20个校级研究机构,1个校级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24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9门省级重点课程;1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编辑出版《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藏文版)和《青藏高原论坛》4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其中《青海民族研究》跻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三核心期刊行列。《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跻身南京大学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1144名教职工,专任教师745名,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159名、副高级职称人员240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85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领军人才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名、全国优秀教师5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名;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人才计划杰出人才2名、领军人才21名、拔尖人才72名,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创新团队1个、青海省昆仑学者特聘及讲座教授33名、青海省高等院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人选41名,青海学者1名、青海省优秀专家10名、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1名、青海省教学名师3名、青海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省级教书育人楷模15名。


  『科学研究』


  近5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8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重点项目6项、冷门“绝学”项目3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委托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42项,获批教育部新工科项目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4项;出版专著教材339部,发表论文1821篇,为各级政府提供智库报告70余项。


  『办学条件』


  学校分东序、西昆、南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建筑面积49.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账面总值约6.34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57.05万册、电子图书93.67万种、其中民族文字图书12万册、藏文大藏经1667函,汉文古籍3166部78750册(其中善本380部),2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校园网主干带宽10000Mbps,校园出口带宽2100Mbps,网络信息接入点12000个。建有容纳3000多人的多功能体育馆和充足的运动场地,正在建设1.6万平方米的大学生活动中心。


  『中外交流合作』


  现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日本南山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韩国韩南大学和我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39所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教育部安排天津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此外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也与我校建立了校际对口支援关系。


  『总体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成办学特色鲜明、培养体系完备、学科专业结构合理、学科特色优势明显、教学质量较高、育人能力较强、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到2035年,建成整体水平达到青藏高原区域一流,在藏区最具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到建校100周年时,建成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西部地区一流大学。


  (以上数据截止2019年11月30日)


  来源:http://www.qhmu.edu.cn/menushow/36.html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wq)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