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介绍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介绍


  20世纪50年代末,在全国“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热潮中,为适应上海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需要,上海市委作出了建立上海农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前身)的决定。1959年,上海农学院应运而生,校址设在松江县(现松江区)城北。这是上海市历史上的第一所由地方政府主办的高等农业院校,掀开了上海高等农业教育的新篇章。1963年8月,因国家出现经济、财政困难,上海农学院停办。1978年10月,上海农学院在上海县七宝(现属闵行区)恢复重建。1999年9月,上海农学院并入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2002年3月,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2009年5月,进入教育部、农业部合作共建全国八所涉农高校行列。


  并校以来,学院紧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农科”为战略目标,形成并确立了“以农为本、创新发展、国际视野、引领前沿”的办学指导思想,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与引进高层次人才,努力提高办学层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学院设有植物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园艺学、生态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园艺学、畜牧学、生态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农业硕士、兽医、生物与医药)。植物科学与技术、农业资源环境两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设立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双学士学位项目。拥有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蔬菜学),上海市一流学科2个,建有园艺学、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学院教工人数278人,其中,专任教师156人,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占34.6%(54人),副高职称教师占47.4%(7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8.7%(154人),海外博士占26.9%(42人);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占76.3%(119人)。目前拥有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2人,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2人,特聘教授4人。


  学院实行“聚焦基础、创新技术和强化应用”的“顶天立地”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人才引育并举,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高水平论文量保持快速增长,农业科学、动植物科学和环境与生态学三个学科入选ESI全球前1%学科行列。近五年(2016-2020年)到位科研经费总计5.1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3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057篇,获发明专利授权300件,授权软件著作权36件,新品种审定22项。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以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学院根据“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确立了“培养致力于人类营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卓越农科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培养家国情怀和提升国际视野相结合”“注重理论基础和强化实践育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逐渐实现人才培养的四个转变,即“由应用向研究,由专才向通才,由教学向教育,由传授向学习”的转变,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截至2020年12月,我院共有本科生467人、研究生506人(博士206人)。


  学院一直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在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近十年来,学院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罗格斯大学、普渡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荷兰瓦格宁根大学、拉德堡德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阿德莱德大学、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等20多个世界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项目有2+2双学位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培养、康奈尔大学名师授课、学期交换、暑期实习等。2010年至今,39位本科生通过2+2双学士学位项目赴康奈尔大学、普渡大学和罗格斯大学进行联合培养,顺利获得双学位后赴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学校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风雨兼程自强不息,承前启后再创辉煌。展望未来,学院将坚持“以农为本、创新发展、国际视野、引领前沿”的办学指导思想,努力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农科的战略目标,通过学科、组织、人员三大结构调整,以未来国家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和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的系所矩阵式混合组织结构、团队制管理模式为核心,以“一体两翼”的结构模式,“顶天”、“立地”两支队伍为抓手,深化内涵和质量建设,凝练学科梯队,构建创新平台,加速推动跨越式发展,力争早日跻身国内外高水平农科院校前列。


  (数据截止至2020年12月)


  联系方式:


  电话:86-21-34205866,传真:86-21-34205877




  来源:https://www.agri.sjtu.edu.cn/Data/List/xyjj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