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学科介绍:教育硕士
我院教育硕士培养工作是从2000年3月开始的,7年来,在学校研究生部和院党委、院行政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7年来共招收教育硕士162名;截至2007年底,已有83名学员毕业,并获得教育硕士学位;目前在读的有79名。
一 培养目标:坚持一个标准,准确把握定位
七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教育部《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规定的标准,把学科教育专业化高水准人才的培养作为目标,坚持把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作为重点。
在这个过程中,院领导和语文教育教研室及教育硕士导师组多次研究学情,研究学科教育硕士的定位问题,基本上明确地把握了语文学科教育硕士培养的人才定位。这主要是:区分教育硕士培养与专业学科硕士培养的重心,确立了以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和能力为基础,又侧重于应用研究的培养方向。
二 培养思路:明确三个立足点
1.立足于语文教育改革的背景和新课程方案实验实施的背景和实际,重视培养改革意识和参与改革的能力。
在课程计划中安排了当代语文教育改革课程和新时期语文教育改革课程,学员学位论文中有近一半是以语文教育改革中的问题为选题的。
2.立足于现代教育理论大规模引入和语文学科理论大发展的背景和实际,重视提高理论素养和科学研究的意识与能力。
在课程计划中安排了教育史课程,安排了有较大理论研究含量的课程,有近三分之一的学员选题涉及教育史和语文教育理论的论题。
3.立足于学员的语文老师职业背景,重视他们已有的实践经验积累,重视培养在实践经验中发现问题、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计划中安排了语文教学论,切近学员的专业研究实际,刘占泉老师在“景山写作学院网站”上开辟了“研究基地”,与学员随时交流研讨教学及改革的问题。
三 培养模式:注重两个结合
1. 课程与教学方面,集中培养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鉴于学员专业背景基本整齐、学员人数较多,我们选择了专业课集中、选修课分散的办法;在05年、06年两次专门研究了教育硕士的课程计划后,逐步明确了早定导师尽早地进入个别指导的办法。
2. 论文指导方面,采取专任导师指导和群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是培养计划的中心,围绕这一中心,我们不仅按常规采用导师制,同时注意发挥群体优势,加强导师组内、院系内各个不同专业方向的导师之间的协同配合,在选题、开题、答辩以及日常指导活动中都注意合作、交流,发挥群体的合力。
四 培养特色:三个依托,三个着力点
三个依托是
1.依托首都地区教育文化的优势资源,请知名专家学者做讲座,周正逵、饶杰腾、俞启定、郑国民、王云峰、姚竹青等;(均有录相资料)
2.依托北京市基础教育的优势资源,
A请中学校长及有关领导介绍语文教育改革和研究的实践经验信息,已请石彦伦校长(首师大附中)、丁金良副校长(北京三中)、张彬福教授(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等;
B聘请特级教师赵谦翔、张彬福等担任导师;
C邀请特级教师作报告,作示范课,目前已请过赵谦翔、郑小龙、邓虹等老师;
D建立了我院教育硕士实践基地,正式运作的有首师大附属中学、人大附中,已开展观摩、听课、研讨等活动;
3.依托文学院优质的专业教育资源
A我院大部分在专业领域有成就的教师都程度不同地参与了教育硕士的培养,有直接做导师的,饶杰腾(教授、著名语文教育学专家)、陶东风(教授、博导)、赵敏俐(教授、博导)、王德胜(教授、博导)、魏润身(副教授、著名作家)等,各专业教研室都介入了教育硕士的教养和论文指导工作,如李勤印、王军、鲁洪生、吴湘洲、王光明、汪龙麟(古代文学教研室),王南、赵连元、魏家川(文艺理论教研室),霍秀全、王家平、李宪瑜(现代文学教研室),陈亚丽(写作教研室)高惠敏等;
B要求教育硕士应选修我院中文专业的部分硕士学位课、基础课;参加我院研究生科研活动;
C组织教育硕士参与教研室的部分科研活动,04、05两届教育硕士都参加了教研室的“语文新课程背景下的的案例研究”研讨活动;
D组织学员参加文学院组织的各种学术讲座,如参加院里每周三的“人文论坛”学术活动;
三个着力点是:
1. 强化经验研究特点,
A探索教育教学研究的新方法,避免空洞的理论研究,倡导并推行案例教学,倡导案例研究。(刘占泉老师的《语文教学论》,)已编写《语文教学案例选?第一辑》
B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员进行语文教育改革现状调查。
C鼓励进行经验研究的毕业论文选题,学习使用调查法(如孙学明的《初中生语文学习中的语言偏误调查》,王桂宏的《新课标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的设计》,唐丽的《人教版教材文言文部分的量化统计研究》),案例法(如邱道学的《高中语文选修课选题设计研究》),文献法等。
2. 突出研究意识
A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中,要求突出研究性,突出学术研究的含量。
B论文指导和审核、答辩上,严格掌握研究质量的标准,努力强化学员的研究意识。要求在选题时找准“真问题”,在开题准备时要求查阅并综述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在撰写质量上强调研究质量。
3. 提高管理质量
A加强教学和整个培养的制度管理,对选题、开题、论文送审评阅、答辩等各个环节都严格制度程序和规范化。
B课程管理方面,多次召集课程建设研讨会,把教育硕士管理当作一门科学,尊重教育硕士管理特点。以项目方式组织由教育硕士、用人单位、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课题组,对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出版了《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一书,组织申报教育部科研项目《语文教育硕士课程体系研究》,组织出版了《语文教学案例研究》(教材)。
C建立了教育硕士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料电子库。
五 培养成果
截至2007年底,共培养学员162人,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的83人,其中推选校级优秀教育硕士6人,校级优秀教育硕士论文6篇;
已有两名教育硕士考取博士;林喜杰、陈元辉;
已有多人成为区级教育学科带头人或校级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
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来源:https://chinese.cnu.edu.cn/yjsjy/zyypy/57261.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Copyright©2007–2024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