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科介绍:化学工程与技术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科介绍:化学工程与技术


  本学科前身是有机化工,依托于 1953 年建校之初设置的石油炼制工学专业, 1954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3 年成立有机化工博士点, 1988 年被国家教委审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8 年学科调整后,我校 获“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 学科博士点授权。包括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应用化学、化学工程和生物化工等五个二级学科,其中化学工艺于 2001 年和 2007 年两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分别于 2003 年和 2008 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现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4 人, “ 973 ” 首席 科学家 2 人, “ 长江学者”特聘 教授 2 人,教育部创新团队 1 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0 人,全国优秀教师 1 人,北京市高校名师 4 人。形成了一支多学科结构配套、有能力从事前沿性研究及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的学术团队。学术队伍中,教授 45 人,副教授 41 人,讲师 46 人, 博士导师 35 人。


  依托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油气加工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国石油催化重点实验室等,本学科以石油和天然气两大战略资源的高效加工和清洁利用为背景,通 过“ 211 ” 和“优势学科平台”重点建 设,已拓展到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并以“面向重大需求,立足科学前沿、凝练学科方向,形成关键技术” 为指导思想,以有效衔接化学工程科学前沿进展和油气高效转化与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创新为使命,以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重大技术开发,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重要基地为目标,形成了五个相互补充、相互配套的主要研究方向:油气加工与新能源、化学工程及装备、催化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与新材料、生物与环境工程。


  本学科五个主要研究方向面向油气资源、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积极吸引国外知名学者进行合作培养,同时加强与石油石化企业的联合,探索出了一条立足学科前沿、针对重大需求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已成为我国石油、石化等行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参加的《化工类多元化和国际化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项目获 2009 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 十一五”期 间,本学科累计培养本科生 2046 人;硕士研究生 1630 人;博士研究生 252 人。通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2 篇,获侯祥麟石油加工科学技术奖 16 篇,先后有 15 人次在首 都高校“挑战杯”获奖 。目前硕士研究生年招生规模达到 284 人,博士研究生年招生规模达到 48 人,本科生招生规模达到 373 人。


  本学科在五个主要研究方向上,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全面深入研究了油气资源高效转化与洁净利用过程的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催化科学与技术、生物与环境工程、生物质新能源等前沿性基础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引领了石油、石化学科领域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紧密围绕国家能源重大需求,以油气资源高效加工和洁净利用为研究中心,通过工艺、催化剂、工程与装备、过程集成的融合,开发出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气加工创新技术,为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 3 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 290 项,其中作为主持单位负责 973 计划项目 3 项,参加 973 项目课题 3 项, 863 项目课题 3 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2 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 项,面上项目 31 项;国际合作项目 5 项;累计到位科研经费 18957 万元,年均到位科研经费 6325 万元以上;累计发表 SCI 论文 400 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 2 等奖 1 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 1 等奖 5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100 余项。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能源工业的科技进步,为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本学科一直把国内外优势科技资源作为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连续 6 次举 / 协办国际重油学术研讨会,成立了中国石油大学 — 加拿大 Calgary 大学 “ 重油联合技术中心” ,成功申请教育部 “111 创新引智计划 ” 项目,并获得二期滚动支持。与 MIT 、牛津大学、曼切斯特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联合成立 了“生物工程与技术中心” ,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密切联系,形成了集基地建设-合作研究-联合培养-交流访问于一体的全方位、实质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模式。通过勇挑大型国际合作研究重担,打造了本领域国际合作研究的核心基地,构筑了国际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同时,积极与国内高新科技力量合作,特别是北京地区的新能源开发力量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能源工程技术开发,增强看学科发展特色。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 展,“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开展前沿性基础研究、承担重大关键技术开发、多学科交叉形成 新增长点、石油石化领域高层次研究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来源:https://www.cup.edu.cn/chem/xkjs/zdxk/index.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