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专业介绍:导航、制导与控制
导航、制导与控制研究陆行、航海、航空、航天各类运动体的位置、方向、轨迹、姿态的感知、控制与决策,是民用运输系统和国防武器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本学科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工程需要与我校本学科的特长,在新原理惯性器件、高动态惯性基组合系统、智能搜救机器人研究方面形成了特色,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先进水平。相关技术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奖、中关村科技园科技创新奖等科技奖励。近年来,本学科获受理发明专利52项(其中已获授权2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9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防973项目、国防预研项目及型号配套任务,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项目、北京市委优秀人才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和重大横向科研项目等。学科拥有兼职博士生导师1名,北京市优秀教师2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2名。
本学科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突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以及工程能力的培养。现设四个研究方向:自主导航与控制、组合导航技术、新概念智能机器人、多自由度电动伺服定位技术。
自主导航与控制:以控制理论、智能科学与技术为主导,在机器人、无人车、无人飞行器等运动体的不依赖外界信息的自主导航、姿态控制与位置控制领域中开展理论与应用研究,具体研究惯性导航理论与方法、智慧机器学习、精确制导控制技术、GNC系统一体化设计与测试、智能伺服技术等。
组合导航技术:以惯性导航技术、卫星定位技术、智能信息融合与估计理论为主导,从事新原理惯性仪表、多模惯性基组合系统、多尺度多速率信息的传输与处理、复杂环境条件下运动体的位姿测量领域内的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型号与产品研制,以及可靠性技术研究等。
新概念智能机器人:研究适应复杂环境的新概念、新结构机器人。学科目前拥有全皮肤感知智能搜救机器人、水陆两栖机器人、物联网智能车等研究平台,面向国民经济和国防,培养智能机器人的环境信息认知、自身导航与控制、总体设计的创新型研究人才。
多自由度电动伺服定位技术:传统实现多自由度运动的方法,是采用多个单自由度驱动元件,同时需要复杂的机械传动机构配合来实现。这不仅造成整个系统体积庞大、笨重、动态性能差,而且传动机构的误差将直接影响系统的定位精度甚至系统工作的稳定性。而多自由度电机的出现为人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方案。本方向主要研究多自由度永磁球形电机的动力学建模和定位控制问题,并施以基于模型和基于数据驱动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立体视觉、高灵敏度机器人关节等系统的精密定位。
来源:https://em.bistu.edu.cn/yjsjy/pyxw/201410/t20141030_25195.html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Copyright©2007–2024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