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北京城市学院专业介绍——公共管理(城市安全与环境管理)代码:125200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北京城市学院专业介绍——公共管理(城市安全与环境管理)代码:125200


  一、培养目标


  公共管理专业(城市安全与环境管理)硕士研究生旨在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非政府组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城市安全与环境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城市安全与环境管理领域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二、培养特色


  1. 依托“产学研”平台,建立科教融合育人机制


  建立健全畅通高效的产学研协同育人协调机制,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城市安全与环境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实现“产学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京津冀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非政府组织培养和输送优秀的城市安全与环境管理人才。


  2. 创新培养理念,聚焦城市发展中亟需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


  公共管理专业(城市安全与环境管理)重点聚焦城市发展中亟需的应用型、复合型城市安全与环境管理人才,以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安全、城市生态、城市卫生等领域的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非政府组织等工作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同时以专业的优势教育资源,服务区域发展,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3. 搭建综合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专业结合北京城市学院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双方优势,搭建了功能齐全的专业实践平台,包括1个国家级中心、1个国家级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检测平台、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国际合作基地 ,助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


  三、主要研究方向


  公共管理专业(城市安全与环境管理)设有城市安全管理、城市环境管理、城市低碳管理等研究方向,学生入学后根据各自的研究兴趣、工作领域及岗位情况选择适合的研究方向。


  城市安全管理方向培养具备安全科学与技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安全法律等方面基础知识与能力,掌握风险管理、预案编制、演习设计、预测与预警、安全评价等基本技术与方法,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全面的协调能力和缜密的分析思维能力,能够在各级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应急管理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城市社区、职业安全健康中介机构从事安全管理监察与管理、安全研究与管理、安全评价与咨询、突发事件应急等方面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城市环境管理方向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环境保护规划、监管、应急、评价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系统思考能力,能够运用政策、经济、技术、管理等综合措施,组织、监督和指导城市各单位和公众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的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能在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决策、规划、科研、项目等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城市低碳管理方向以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和“3060”双碳战略目标为导向,培养熟悉能源结构、工业过程、交通运输以及生态系统碳汇、工程碳汇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双碳视野,能够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低碳城市规划、低碳城市建设、低碳城市评价、低碳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四、师资力量


  公共管理专业(城市安全与环境管理)人才培养发挥北京城市学院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双方整体师资优势,吸纳各专业和科研机构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师,学术导师和课程教师百余人,其中大多数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师资队伍的专业领域涵盖公共管理、管理工程与科学、环境管理、环境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等多学科多领域。


  多年来专业教师总计承担了20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水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资助的国家重大项目80余项;获得国家、省(市)、部级奖项12项;为国家制定了200余项有关城市公共安全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标准,其中国家、行业、地方标准70余项,发表论文千余篇。




  来源:https://www.bcu.edu.cn/hwdx/info/1285/1628.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