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简介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国际关系学院成立于2019年1月,前身为涉外法政学院。学院拥有政治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设有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和外交学三个二级学科方向)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下设法学系和政治学与公共管理系,其中法学系开设法学专业,政治学与公共管理系开设行政管理、国际政治、外交学和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


  学科方向


  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是2018年获批,并于2019年首次招生。根据国家对人才需求导向、学科发展情况以及专任教师研究专长,分别在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外交学三个专业设置了不同的研究方向:


  政治学理论的研究方向是全球治理理论与实践,注重研究全球治理的相关理论、全球治理体系演变与全球治理实践,特别是注重研究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为核心的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活动,探索中国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和向世界提供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国际政治的研究方向是国别和区域研究(东北亚研究),主要依托我校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侧重对相关国别和区域(主要是东北亚)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价值观与文化传统进行比较研究,以东北亚国际关系及地区热点问题为研究重点,对区域内国别政治与外交、区域内经济合作进行系统研究,侧重培养具备双语或多语交际能力和深厚专业理论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


  外交学的研究方向是环境外交,注重研究全球环境治理理论与方法的演进及其应用,注重研究全球环境治理机制的构建进程、主要障碍及其经验教训,注重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国际组织)的环境外交政策,特别是各国(国际组织)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政策制定与实施,在此基础上探索和研究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立场、政策与行动。


  学科特色


  (1)拥有多语种优势,学校开设的28个外语语种为硕士点提供强有力支撑,并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举办多场“求索”高端论坛、亚洲共同体讲座和“对话外交官”系列讲座,突出“专业+外语”特色,培养国际化人才。


  (2)拥有“一院六中心”的教学与科研平台优势,覆盖于国际关系学院、拉美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中心(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乌克兰研究中心、葡萄牙研究中心、法国研究中心等六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和中日韩思想库网络天津研究基地,通过多平台协同合作推动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和外交学统筹发展。


  (3)紧跟国内外政治学理论的最新进展,聚焦当前政治学领域的重大实践问题,充分利用天津东北亚核心城市和紧邻北京的优势地理位置,开展全球治理、国别和区域问题、环境外交相关领域研究,探寻解决问题的中国路径,为国家和地方积极建言献策,发挥高校智库的功能。


  师资情况


  目前专任教师38人,正高职称15人,副高职称13人,高级职称占比73.7%;年龄在45岁以下的24人,占比63.2%;拥有博士学位的29人,占比76.3%;具有海外经历的22人,占比57.9%。每个研究方向分别有1名学术带头人,2名学术骨干,学术研究及成果在学界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专任教师均具有较强的科研工作经验,有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能够较好的胜任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自2018年硕士点获批以来,专业教师完成或在研科研项目共50余项,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在论文和著作出版方面,专业教师出版专著13本,发表论文百余篇,科研成果获奖4项,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专业教师参加国际性、全国性或区域性学术会议50余次,并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项目,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研讨会、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师资培养”项目、慕课培训班和精品课程混合工坊培训等。


  导师风采


  李强,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环境(气候)治理、中国国际话语权、中美关系等,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权威报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环保联合会环保技术标准研究专业委员会气候变化领域特聘专家、中国联合国研究联席会议机制专家、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等。


  姜龙范,天津外国语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天津市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东北亚国际关系、朝鲜历史、朝鲜半岛热点问题等。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已完成2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在国内外各级刊物发表各类文章100余篇,在《东北亚论坛》《日本学刊》《国际观察》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多本。多次赴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先后担任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统一研究院海外咨询委员(韩国)、环日本海综合研究机构客座研究员(日本)。


  胡志刚,历史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中共天津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天津市“四史”主题宣讲团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外交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持完成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和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1项,主持完成市教委重大社科项目1项。出版学术著作5部。专著《梁思成的学术实践(1928—1955)》获评第十六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学术训练与交流


  学院积极投身于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学生学术综合素养。学院在确定研究生录取名单后,提前为其提供专业书单,积极营造专业文化氛围,培养研究生沉浸式阅读的习惯,提升研究生阅读素养。研究生入学后,学院定期举办 “亚洲共同体”系列讲座、“求索高端论坛”“天外名人大讲堂”“天津外国语大学国别与区域论坛”等学术活动,邀请专业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针对国际热点问题、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内容进行学术讲座,不断扩宽研究生的研究视野、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同时为研究生今后个人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此外在学院层面组织研究生论坛和读书会,为研究生对其学术成果进行分享和互动提供平台,并制定各类研究生奖学金评选制度,将学术成果进行量化、细化,坚持“多劳多得,公平公正”,有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训练与科研成果发表。经过几年的建设,研究生学术氛围明显提升,能够顺利投入学术研究之中,科研成绩也较为显著,目前所培养的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多篇,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会议。研究生徐莹莹、吴汉汶分别成功获批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和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研究生吴汉汶撰写的论文《全球治理中的“中国智慧”:选择、倡议与理念》于2019年12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第十届国际问题研究生论坛暨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高端学术论坛”中被评为“优秀论文”;2020年7月,撰写论文《中美注定一战?---兼析“修昔底德陷阱”的非适用性》在华东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上海市“新文科视角下的学术融合•发展•创新”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论坛中荣获“二等奖”;2020年10月,作为线上代表受邀参与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主办的“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20年主题年会”;2020年11月,受邀出席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主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球治理•东湖论坛”并在分论坛上发言;2020年11月,撰写论文入选北京外国语大学第十一届国际问题研究生论坛并在分坛论上发言。研究生范召阳2021年5月参加上海外国语大学首届全国外语外贸大学大学生政治学学术论坛获二等奖;所撰写的论文《全球气候治理的发展、困境与中国方案——新型国际关系视角》入选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第十二届研究生论坛并在分论坛上发言;2020年6月撰写的论文入选兰州大学首届“萃英杯”欧亚研究研究生论坛,并收录进论文集;同时充分发挥一名中共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参加学校组织的党员信仰大课堂,并以题为《国家安全匹夫有责》为文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学生处公众号推送。目前,第一届毕业生已全部顺利就业。




  来源:http://guoguan.tjfsu.edu.cn/info/1004/1517.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