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简介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创建于2009年4月,是在原社科部、人文学院发展历史基础上组建而的,现下辖法律系,是国际航空法研究联盟成员单位之一。


  【学科建设】


  法学是学校“一体两翼三支撑”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和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开始招收国际法学(国际航空法方向)、民商法学(航空民商法方向)、刑法学(航空刑事法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航行政法方向)研究生。法律硕士学位授权点2015年开始招收航空法方向专硕研究生。


  法学学科是学校特色文管学科群的重要支撑学科之一,十四五时期,立足于国家“依法治国”和“航空强国”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涉外航空法治人才和复合型航空法治人才培养,坚持自主特色发展模式。积极协助打造学校“五纵一横一园一院”科技发展新格局,通过“一横”(即国际航空法学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升华“五纵”的研究成果,提出国际规章和适航标准的中国方案,强化国际话语权。


  【专业设置】


  法学院下设法学本科专业,并拥有法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授予权。法学本科专业成立于2000年,2001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2013年获批校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5年通过天津市本科专业综合评价,2017年获批天津市“十三五”综投建设专业,2020年获批法学专业第二学位授予权,2020年获批天津市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法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按照“法学+民航+英语”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社会责任感、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功底和系统的航空法等专业知识,严谨的法律思维能力和较强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民航强国战略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的航空法治人才和法律职业专业人才。


  【平台建设】


  法学院现有中国法学会航空法学研究会秘书处、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省部级科研基地——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天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航空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下设航空法律研究所、航空政策研究所、民航文化研究所,拥有航空法律资料图书室。航空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模拟仲裁庭、电子政务、人文社科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专业实验室7个,拥有30余家校外签约实习实践教学基地,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有良好的学习和实践实训平台。


  【师资队伍】


  法学院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行政教辅人员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讲师助教26人。天津市教学名师2人、蓝天特聘教授1人、蓝天青年学者2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优秀教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33人(博士后5人),博士占比85%;具有律师执照18人、仲裁员5人。专职硕士生导师15人,校聘兼职硕士生导师21人,其中民航法务专家占比73%。目前,学院已形成一支专兼结合、行业特色突出、富有深厚发展潜力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


  法学专业建有航空法特色课程群教学团队、航空法律英语教学团队、民事法课程群教学团队、刑事法课程群教学团队、宪法与行政法课程群教学团队、国际法课程群教学团队共6大教学团队,其中航空法特色课程群教学团队是天津市级教学团队(2021年获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019年获批)。


  【科研成果】


  法学院教师积极开展航空法学与法律实务等问题研究,完成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累计二百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项目5项、司法部项目3项、天津社科基金项目6项、中国民航局相关项目70余项、中国法学会项目5项,到账研究经费累计900余万。学院规划有“中国民航大学法学文库”,其中已经组织出版《航空法评论》10辑、文库专著30余部,发表航空法论文300余篇。


  【教学成果】


  1.开发校本课程、追求专业特色发展。“航空法特色课程群教学团队”(天津市级教学团队)依托航空法学科研究,结合学校使命和专业发展目标,自主开发设计了“专业+通识、必修+选修、理论+实践”构成的17门特色课程。


  2.打造了多门一流课程、教学水平显著提升。《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史》《走进民航》3门获批天津市级线上一流建设课程、《机场运营与管理(英语)》获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航空法概论》《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史》《中国宪法》《刑法总论》《走进民航》6门在线课程在智慧树网上线运行,长期免费开放共享,成为校内外学生重要跨校共享学分课;其中3门在线课程入选智慧树网2021秋冬学期“混合式精品专选课程TOP100”和2022春夏学期“本科高校精品课程(专业课)”;《航空法概论》《中国法制史》《中国宪法》3门课程获批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另建有校级精品课、校级双语示范建设课和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15门。这些课程的规划和建设已构成法学本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3.注重校本“特色课程-特色教材”一体化建设。教学团队积极以科研成果支持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科研互长。现已出版航空法特色理论教材、案例教材和法律实训指导教材15部并投入使用,其中有5部获省部级奖励,其中获评天津市首批课程思政优秀教材4部、天津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部。


  4.强化课程思政、践行三全育人。通过修订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增加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考核的设计,开发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课程与教材突出“平等、自由、公正、诚信”等核心思政内容。加强师德传承、全员育人、榜样教育和激励导向,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实现法治人才培养的三全育人新格局。


  【人才培养】


  1.航空法治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10年,建成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实验室7个、校外实训实践基地30个。全体师生对航空法治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理念形成认同和肯定。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近200项,航空法方向毕业论文选题年均占比22.04%,参与学生近800人次,年均占在校生30%。进入荷兰莱顿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境外高校修读硕博研究生25名。


  2.建有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平台和校内外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航空法学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立实验实践教研立项50余项、规划出版“法律实训指导教程”6部。构建了“三个层次协同、四个课堂贯通”的实践育人体系,形成覆盖实验实训、校外实践、创新创业全过程的新型实践平台体系,深化校企合作,与国航、南航、东航等企业、律所共建30余个实习基地,协同育人效果显著。


  3.专业学生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参加国际航空法和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模拟仲裁大赛、法律文书大赛等实践活动百余人次,在国际国内各类竞赛中荣获百余项大奖;学生自制航空法知识宣传广播剧,在天津广播电台《天津生活广播》栏目中多期收听率均排行首位;学院每年集中组织开展法科学生专业实习,编制法律卷宗累计500余部。


  【社会服务】


  学院教学科研团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成效显著、行业服务能力获广泛认可。其中,多位教师深度参与民用航空法修订、航空法草案起草、民航规章等重要立法工作,其中多位教师入选民航局航空法起草专家组、国务院法制办航空法立法专家组,多次受到中国民航局通报表扬。


  我院教师为民航监察员开展法律培训1000余人次,为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工作组培训民航法律知识,为波音737MAX客机停飞损失索赔提供咨询服务,为民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宣讲民法典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余名教师先后做客《航家讲坛》、央视《新闻1+1》,解读各类航空法热难点问题。其中,黄解放先生在兼任法学院院长期间,负责起草有关国际条约及世界民航大会的工作文件和决议草案,在航空安全、卫星导航、海洋上空法律、恐怖主义、击落民航飞机、违规旅客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世界领先地位。2010年受国际民航组织委托筹备、组织的北京外交会议通过的《北京公约》和《北京议定书》,成为国际反恐公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民航史上首次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多边条约,是近现代史上首次以我国首都同时冠名的两部全球性法律文书,因此获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北京外交会议奖”。作为乌克兰马航M17空难调查组成员,参加失事现场调查、监督黑匣子的移交、初步报告,负责空难的法律问题研究,获MH17空难调查奖。


  【结语】


  历经20多年开拓进取,法学专业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通过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形成了航空法学学科引领下的专业特色发展模式。


  欢迎各位考生报考中国民航大学! 欢迎各位青年才俊加盟中国民航大学,让我们一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牢记“建民航、兴民航、强民航”的初心,践行当代民航精神,传承“忠诚、爱国、奋斗”的家国情怀,弘扬“明德至善、弘毅兴邦”的校训精神,肩负民航使命,立足渤海之滨,扎根中华大地,放眼世界大同,抱百折不回之坚毅,怀勇往直前之气概,瞄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的目标共同奋斗,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2050年实现民航强国携手前行!




  来源:https://www.cauc.edu.cn/fxy2019/xygk/xyjs.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