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专业介绍:中西医临床医学
一、专业简介
学校于2007年开设中西医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现为天津市品牌专业,天津市“13.5”优势特色专业,天津市一流专业。2014年,学校与天津市人民医院联合办学,成立了中西医结合学院,以天津市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充分利用临床医院的教学、科研和临床资源;在课程设置上,中、西医课程同时进行,相互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中西医结合思维;在临床专业课程和临床实践实习阶段,注重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融会贯通;利用网络教学、PBL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该专业毕业生可继续攻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或到各类各级医疗单位及相关机构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相关工作。
二、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中西医临床医学事业发展,本专业培养的医学人才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职业素养及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中、西医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基本具备中西医常见疾病的诊疗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临床急、难、重症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知识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潜能;为毕业后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等工作或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要求及实现途径
(一)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学、西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临床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科学、职业教育及临床实践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法和临床诊疗方法进行诊疗、预防、康复和人群健康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质、身心素质。
1.掌握西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
2.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
3.熟悉中西医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具备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临床诊疗和对危重急症进行初步诊断和急救处理的能力。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5.熟悉疾病预防及心理学相关知识。
6.了解中西医临床医学相关的学科知识及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7.能运用一门外语初步阅读医学文献的能力。
8.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具有进一步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9.具有分析问题、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初步的中西医结合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10.职业道德得到提高。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尊重患者及家属的隐私和人格;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及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具有依法行医和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患者以及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有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11.人文素质得到提高。具有较宽厚的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了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较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优良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12.身心素质得到提高。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合格标准。人格健全,意志坚定,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与社会和环境发展变化相协调,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实现途径
根据本专业培养要求,学校提供了基本实现途径:基础医学课程设置采用中、西医课程同时进行,相互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中西医结合思维;充分利用医院的临床资源,合理安排临床专业课程和教学实习,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学生中医、西医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利用网络教学、PBL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不是获取知识、锻炼技能、提高素养的唯一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拓展有利于达到培养要求和个人发展的新途径,努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建立终身学习意识。
四、修业年限
专业修业年限为5年。
五、主干学科
中医学,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
六、核心课程
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 、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内科学、中医外科学、外科学、中医妇科学、妇产科学、中医儿科学、儿科学。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暑期专业实践
1.教学目的:一年级开展以“关爱病人”为主题的医学志愿者劳动,要求学生通过在医院做导诊或志愿者的形式,体会医患关系、熟悉医院环境,感知医药卫生国情,早期参与基层医疗实践活动;二年级开展以“感知医学”为主题的临床见习,要求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初步接触病人和认识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了解临床工作的基本程序,初步培养临床思维,要求学生到基层医院,体察社会、感受人情民意、了解六位一体(医疗护理、健康咨询、预防保健、康复指导、计划免疫、计划生育)的社区医疗服务;三年级开展以“培养岗位胜任能力”为主题的临床实践活动,让三年级学生了解当前医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2.教学环节:各学院依据学院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药厂等基层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村,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推动卫生下乡、合理用药、食品药品安全等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暑期专业实践活动由各学院具体组织落实,社会实践动员、培训和安全教育均由学院分头实施。每位同学均需完成考核手册并记录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字数在1000字左右。
3.时间安排:一、二、三年级学生暑假
(二)教学实习
1.教学目的
中医内科、针灸科实习:重点加强中医基本技能训练,重点是抓好中医四诊运用、辨证分析、立法处方、病例书写四个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强化临床实际操作技能,能够较为熟练地对中医、针灸科常见病进行诊治处理,掌握常见病的针灸操作技术、基本处方规律。
西医内科实习:重点掌握病史采集及体检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临床常用检验方法的临床作用及变异的意义,规范书写住院病历及其它病案记录,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基本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熟悉急危重症的诊断和抢救方法,掌握常用的内科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加强交流决断能力。
2.教学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到医院相应科室,定期进行科室轮换。
3.时间安排:四年级第一学期,15周(西医9周,中医6周)。
(三) 毕业实习
1.教学目的: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巩固和提高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临床能力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实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实践中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加深、提高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初步临床辩证思维能力及基本科学研究能力,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及要求。
2.教学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相应科室,定期进行科室轮换,要求实习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科室临床医疗工作,掌握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和临床路径,熟悉临床应用诊疗技术的适应症和基本操作程序,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理念进行病例分析,提高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疗水平。参加专业学术活动,了解学术动态,拓展学生思维、开阔视野,为今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实习结束完成实习考核手册并参加毕业考核。
3.时间安排:
实习的科目及时间:中医内科8周、中医外科4周、中医儿科4周、针灸科4周;西医内科12周、西医外科8周、西医急诊(ICU)2周、西医妇产科4周,西医儿科2周。
八、主要专业实验(实训)
围绕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开设的专业实验(实训)主要包括:系统解剖学实验、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生理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病理学实验、药理学实验、诊断学基础实训、针灸学实训、临床基本技能实训。
1.系统解剖学实验
本课程在教师示教基础上,学生通过对尸体实物标本的观察来验证理论知识,使学生获得和掌握正常人体各个系统内不同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2.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
本课程实验验证所讲授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以期加深和巩固对理论学习内容的理解,逐步达到独立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的能力,对其观察内容通过文字或绘图正确描述显微镜镜下结构,从而提高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其它医学课程打下一定的形态学基础。
3.生理学实验
通过生理学实验使学生了解获取医学基础知识的基本研究方法,初步掌握手术操作的基本技能,掌握各种插管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4.生物化学实验
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的生物化学理论,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如电泳技术、层析技术、比色技术等;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5.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
学生学习并掌握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加深和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6.病理学实验
本课程在教师示教基础上,学生通过复制某些疾病模型或者对病变器官的大体和镜下的观察来验证病理学理论知识,使学生获得和掌握不同疾病下各器官组织的形态学和机能的改变,并与临床表现有机联系起来,以加深对病理学理论的理解、应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各临床课程以及用以指导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7.药理学实验
通过实验课,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加深对理论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加强对学生科研素质、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8.诊断学基础实训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等,将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基本技能并能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临床各科的学习打好基础。
9.针灸学实训
本课程学习要注重实际操作,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训主要包括:划经、点穴、刺灸法等操作内容,示范后要求学生反复练习掌握。
10.临床基本技能实训
在开设的综合实训课程中,以内、外、妇、儿科的临床基本检查治疗技术为重点,利用天津市人民医院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中心的各种功能的高仿真训练模型和模拟人进行现场操作训练,如内科各种穿刺、气管插管技术,外科手术基本技能等;利用场景实施模拟教学包括标准化的心肺复苏(CPR )、妇产科的模拟产程、新生儿护理、实验外科手术等均在模拟培训室进行;利用Microsim系统进行急诊抢救流程培训和考核,利用模拟ICU进行重症病例的分析与抢救培训。此部分培训主要使学生达到临床思维训练与临床技能应用的有机结合,建立整体化的临床治疗理念,进一步巩固已经学习的临床理论知识,并且与临床病例、诊疗技术结合应用于临床治疗实践。
九、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指在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和实践环节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所进行的科研和实践活动。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精神、实践能力等,具体规定参见《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完成10学分。
十、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学校强化校内创新创业生态培育,引导学生转变创新创业观念,根据课程特点,开展了实验、实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建设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创新创业类公共任选课程和专业能力拓展课程。每类课程,学生要完成不少于2学分,积极接受创新创业观念,并勇于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十一、考核评价
根据《天津中医药大学考试工作管理办法》,本专业考试坚持课程分类指导原则,以考察学生记忆、理解能力为基础,重点考核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反思、创造创新三个方面,引导教师和学生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在公共课程、专业能力拓展课(限选)、公共任选课程(任选)、部分专业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中以多元考核(客观结构化面试、学生自主评价、计算机网络考核等)取代传统的记忆性题目为主的终结性考试方式。强化形成性评价,强化作业环节,强化生师互动和生生互动;增加平时考核成绩在课程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具体规定参见课程平时成绩记载办法;网络学习考核参照上述办法执行,具体参见《天津中医药大学网络学习资源管理办法》;毕业考核进行综合考核评定,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一方面考核操作技能。
十二、毕业与学位授予
在修业年限内,合格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内容,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符合学校规定,允许毕业。根据《天津中医药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来源:https://zxy.tjutcm.edu.cn/info/1106/1423.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Copyright©2007–2024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