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天津城建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天津城建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简介:


  该学科是由环境、地测、能源、建筑等相关领域相互交叉、相互融合而成,围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匮乏、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一系列人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展开。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和高新技术研究应用,拓展人类对资源与环境相关领域的认识水平,为环保、能源、测绘、地质、建筑、化工、材料等多个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本学科具有以下专业特色:


  1、课程体系特色——依托多学科交叉优势,建设基础理论平台和课程群


  本学科依依托天津市一流学科、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市级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学校的学科平台和集群优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教学环节贯通各教学阶段,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多方位合作,着力培养学生社会适应力和实践能力。


  2、培养过程特色——凝聚学科研究方向,发挥导师团队优势


  以导师团队形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导师团队由硕士研究生导师、相关研究方向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校外兼职导师等共同组成。通过建设以研究方向带头人为核心,结构合理,后备力量雄厚的导师团队,积极培养青年教师,使研究方向的科研水平、课程建设水平得到提升,从而使培养方案得到良好实施。


  3、方向建设特色——紧密围绕国家级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服务国家与地方发展


  本学科经过长期不懈的建设,拥有了一支教学优秀、科研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多年来一直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方针,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科院遥感所、天津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市创业环保有限公司、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等企事业合作培养研究生,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做校外导师,走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研究生培养之路,为社会培养大批创新能力强、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基于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旨在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人格、情操和奉献精神,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在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方面具有环境、材料、化学、生态学等跨学科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人才;具有独立从事测绘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有扎实地质基础和工程基础,能够解决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地质工程问题能力的实践型、创新型人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在安全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攻关与改造、安全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具有工程项目策划、设计、建设、实施和管理能力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研究方向:


  资源与环境学科主要有六个研究方向:环境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城市能源工程、安全工程和城乡规划。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环境工程


  本方向聚焦京津冀地区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环境难点问题,从污染预防与控制、环境监控与修复、资源循环与利用、城镇规划与建设等几个方面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工程中关键技术研究,具有以下四个研究内容:


  ①城镇水资源保障与水污染控制


  围绕京津冀水环境污染问题,开展水环境污染物集中控制原理与技术、非常规水源资源化技术等研究,重点进行城镇污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饮用水源水处理、雨洪水处理与回用、海水淡化技术研究,为京津冀、环渤海区域水污染控制提供科技支撑。


  ②海绵城市生态调控理论与修复技术


  对不同人工设施的生态结构因子调控与修复成效、已污染环境微生态结构的生态调控与修复机理、生态结构设计与城市功能设施内涵等开展科学研究。


  ③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研究区域与城市环境的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的系统管理及工艺技术,研究固体废弃物的可持续处理和处置以及全过程安全管理;研发低能耗高效率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


  ④区域复合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针对京津冀区域迫切需要解决的大气环境问题,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细颗粒物及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治理及协同控制为目标,开展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源解析与特征、大气污染传输物理化学过程、区域空气质量数值模拟、大气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估、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及对策等方面的研究。


  2.测绘工程


  本方向主要研究地理实体时空分布信息的采集、量测、分析、显示、管理和利用。研究内容包括确定地球的形状和重力场及空间定位,利用各种测量仪器、传感器获取与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制成各种地形图、专题图和建立地理、土地等各种空间信息系统,为研究地球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等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


  主要研究方向:①遥感信息处理及应用;②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及应用;③工程测量新技术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有:①针对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对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实时动态监测的需求,瞄准智慧城市、智慧遥感中的关键问题,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实时动态监测问题;②针对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与时空大数据的数据挖掘应用问题,以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为基础,研究并实践智慧城市建设中问题解决方案;③针对土木工程建设中工程变形监测急需3S技术支持的问题,以测绘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为核心内容,应用3S技术解决土木工程建设中测绘相关问题。


  3.地质工程


  本方向主要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中与地质环境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以人类工程活动所涉及的地质体(岩土体)及工程所在的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地球科学理论和探测技术、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学为基础,以现代工程勘察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显微和超显微观测技术为手段,以研究解决城市建设、大型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为目标,服务于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地下工程、石油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主要研究内容有区域工程地质、海岸带工程地质、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和软土工程地质。主要研究方向:①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地质工程问题分析与评价;②岩土体工程技术及应用;③地质环境评价与地质灾害防治。


  4.城市能源工程


  本方向以研究城市能源转换与高效清洁利用为出发点,重点研究城市能源系统与工程领域中热能利用、能源转换、传输和利用的理论与技术、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技术以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量转换效率、达到能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最低化为目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以下三个研究内容:


  ①城市热力系统新技术及其优化


  研究城市热力系统与燃气输配新技术及相关理论、城市能源梯级利用新技术、建筑供热计量技术、集中供热系统管网优化等。


  ②能源转换及其替代技术


  研究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及生物质能(包括沼气与含生物质垃圾)等新能源转换与低质热能利用技术及相关理论、替代常规能源的应用新技术、建筑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技术等。


  ③能源高效利用与节能技术


  研究能源高效利用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系统与设备节能的新技术、空气污染控制技术、洁净空调系统设计与优化、设备及系统的运行监测与控制技术等。


  5.安全工程


  本方向重点研究安全系统的分析、规划、设计、组织、管理、评价方法;施工安全新技术、安全事故发生规律及预防和控制方法;市政工程及建筑设施中风险管控技术、安全检测及监控、应急技术等。具有以下三个研究内容:


  ①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


  应用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重点研究安全系统的分析、规划、设计、组织、管理、评价方法等。


  ②建筑施工安全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安全问题,研究施工安全新技术、安全事故发生规律及预防和控制方法等。


  ③市政及建筑设施安全


  基于市政及建筑设施施工、运营和维护过程中的事故种类、特点及发生规律,重点研究市政工程及建筑设施中风险管控技术、安全检测及监控、应急技术等。


  6.城乡规划


  本方向聚焦京津冀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城乡发展问题,主要以城乡规划原理和方法论研究为主要研究内容,立足天津特有的区域地理位置,总结凝练出适用于地域特色的多元城乡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注重学生城乡规划领域先进技术与方法培养,提升学生城乡规划设计实践能力。其中,以村镇规划标准与技术研究和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研究为优势特色。具有以下四个研究内容:


  1.城乡规划与设计


  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以提升城乡空间环境质量为目标,运用城镇与乡村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城镇与乡村的功能组织、道路交通、空间形态、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各类规划与设计。


  2.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研究城乡历史发展与理论研究。针对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历史,从中国历史城镇的空间演化,古代都城规划与风水格局等方面,探讨影响城市建设的因素与空间发展规律,研究城乡历史发展与理论。


  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方法研究。从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入手,研究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乡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的方法。


  3.区域规划与空间发展战略


  区域发展与政策研究。包括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及政策、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结构的创新与变革、区域基础设施布局、非区域政策对区域的间接影响、城乡统筹发展、区域补贴政策、区位控制和产业支持政策等研究。


  区域分析与规划研究。包括区域发展中的多目标决策分析、区域能源和环境分析、区域基础设施投资的社会效益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城镇体系及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区域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国家投资政策和规划的区域协调等研究。


  区域城市发展模式研究。包括区域城市基础理论、区域城市增长和控制理论、区域城市下城镇化理论及模式、区域城市的政府行为、区域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城市蔓延、环境污染等)等研究。


  4.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


  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理论,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微气候与空间布局优化、韧性城市规划等。


  培养方式:


  本专业按研究方向分模块培养。对研究生采取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校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联合培养的培养方式,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由学校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研究生指导教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导师团队,联合指导工程设计或学位论文。


  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学制3年。课程学习一般为1学年,社会实践1学年,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或完成工程设计的时间从选题到答辩一般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中研究生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研究生完成全部学业,可申请提前毕业,经院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研究生部审批,提前毕业,原则上不得超过半年。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见附表。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修满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7学分,非学位选修课程不少于7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论文选题报告1学分、创新创业活动1学分),工程项目实践6学分。


  补修课程:跨专业或同等学力研究生,补修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不少于2门,不计学分。


  必修环节要求:


  1.开题报告1学分,学生通过开题答辩后,可获得该学分。


  2.创新创业活动1学分,具体要求详见学校研究生管理文件相关规定。本专业类别内不同方向的具体要求以所在学院指定的相关规定为准。


  3.专业实践6学分,具体要求详见学校研究生管理文件相关规定。本专业类别内不同方向的要求以所在学院指定的相关规定为准。


  学位论文要求:


  1.本领域研究生学位论文应来源于环境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并符合《天津城建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


  2.学位论文要求内容完整,系统性强,符合科技论文写作要求,学术规范。读书报告、资料汇编和校注等,不能作为学术论文。


  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应为应用型或应用研究型论文,论文应有较强的实践创新性,能反映硕士研究生对实际问题的深刻见解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来源:https://eme.tcu.edu.cn/info/1103/2716.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