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东南大学 > 学科&专业

东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简介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东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简介


  一、 定位与目标


  本学科的创建,可追溯到1923年我国最早设立的国立东南大学电机工程系电信技术专业。经过历代师生的共同努力,本学科目前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国家重点学科。作为东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本学科将创建国际一流学科作为近期自身发展的定位,致力于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师资队伍,营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与教学氛围,围绕本学科领域的科学前沿问题与国家重大需求展开研究;并始终将为国家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优秀专业人才、获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科研成果、引领我国信息与通信产业的超前发展作为奋斗目标。


  二、优势与特色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32人,副教授2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IEEE Fellow 2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本学科多人在本领域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并在国家重要科研决策机构以及国内外学术机构担任职务,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副总师、国家863计划信息领域专家组副组长、973咨询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IEEE南京分会主席、IEEE信号处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F辑副主编、IEEE等诸多著名学术刊物编委等。2014 获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创新团队项目资助,获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本学科拥有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早设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其它高校及设备制造商承担了3G、4G和5G移动通信国家级重大项目,输出了一系列国际标准提案,为我国移动通信系统的更新换代做出了重大贡献,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


  本学科密切结合学科的应用优势,在江苏省、教育部和科技部的支持下,牵头创建了南京通信技术研究院,联合国内7所高校及中国移动、华为、中兴、大唐,牵头成立了“2011 计划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并以此为平台, 建立了“产学研”密切结合的一流学科基地,成果辐射至国内外30余家著名企业。


  本学科也是在国际上较有影响的移动通信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基地。植根于国内久负盛名、曾为国家培养出12位两院院士的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秉承止于至善的科学精神,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国家输送了大量高端人才,一批杰出人才并逐渐成长为中国移动、华为、中兴以及国内外著名高校等企业的核心技术骨干。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最为优先的发展方向之一,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十至十五年的努力,在2020年之前使我国成为世界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服务与应用的领先国家之一,建成具有自主技术支撑的产业并占据世界市场份额25%以上,使我国无线移动信息服务与应用走在世界的前列。本学科秉承“两个率先”的发展理念—率先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出重要贡献、率先在国际学术前沿取得突破性成果,始终坚持以无线与移动通信为本实验室的研究特色,努力建设本领域国际一流的研究环境与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强化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的超前研究,通过开放合作促进核心技术成果转化,为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包括以下研究方向


  (1)移动通信网络与系统理论及应用:


  新型网络体系结构是近年移动通信发展的重要源泉,本研究方向以网络体系结构研究带动和促进学科整体发展,重点致力于新型的分布式网络、自组织网络、大规模网络、感知无线网络与频谱共享技术、以及网络虚拟化与云化的研究。


  (2)宽带无线传输与多址技术:


  无线传输与多址技术是移动通信领域近年来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方向重点研究宽带无线系统所涉及的多载波、多天线宽带无线传输与多址技术,发挥基础理论的创新优势,形成新一代移动通信自主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3)现代信号处理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移动通信系统中许多关键技术归结为信号处理问题,本方向以基础理论研究为重点,注重源头创新和学科交叉,培育学科新的增长点,力争在多用户、多载波、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所涉及的时空信号处理、非线性迭代检测等方面取得突破。


  (4)短距离无线通信与泛在网络:


  短距离无线通信与泛在网络是未来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方向以需求应用为导向,在低成本无线传输与泛在组网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方面进行创新,注重毫米波、可见光等新型频谱资源的开发利用,注重理论、技术与产业应用的衔接。


  (5)信息理论与编码:


  信息理论是现代通信的基础,信道容量分析、特别是大规模MIMO及密集分布式网络信道容量分析为现代移动通信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方向结合宽带无线通信新需求,重点在多天线、多用户环境下的容量及编译码理论等方面创新。


  四、国内外影响


  本学科是首批国家重点学科,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特聘教授岗位,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点支持的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入选江苏电子通信领域唯一的“重中之重”学科,2011年再度被评为江苏省优势学科;曾荣获我国历史上首个国家教学改革成果特等奖,一批教材曾长期作为我国工科院校的基础教材。2012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列电子通信领域第一位;本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


  本学科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牵头完成的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技术荣 获 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有关普适 MIMO 研究获国际通信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 2011年度 IEEE 莱斯奖,标志着学科基础研究跨入国际前沿;牵头承担国家 863 重大项目, 联合多所高校及企业,完成了我国第一个3G/4G/5G移动通信外场试验系统等;牵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有关分布式蜂窝组网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成果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先后承办了IEEE的多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旗舰国际会议,如 WCNC、VTC等。


  本学科近几年取得的研究成果所获的科技奖励有:


  “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成果荣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获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与分布式组网”成果获2014年度陈嘉庚信息技术科学奖


  “分布式组网与协作传输理论及应用”获2014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XXXX”成果获2014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及系统”2012年11月10日获第1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金奖


  “城市智能交通业务体系创新与规模实践”成果获2015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宽带无线通信中的多域多点协同传输理论研究”获2014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xxxx(保密项目)”成果获2015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卫星与无线通信融合系统研发及产业化”获2016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大规模光载MIMO认知通信系统架构及数据传输优化技术”获2016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物联网环境下面向服务的虚拟化协同网络关键技术及系统应用”获2017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智慧交通载具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获2017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来源:https://radio.seu.edu.cn/20247/list.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