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扬州大学 > 学科&专业

扬州大学法学院专业介绍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扬州大学法学院专业介绍


  1、(030101)法学理论。


  法学理论方向现有专任教师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法的一般理论、法社会学、法律文化与法制现代化等基础法学理论与知识。本方向重视法学理论最新发展动向研究,着力于廉政法制和司法文明,从权力结构、权利反腐等角度创新中国反腐法治研究,从制度建设、制度价值等角度丰富法学理论内涵。推进“中国法律文化与法治发展”二级博士点建设,形成2个省级教学科研团队。近五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重点2项)、省部级项目3项,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多项立法建议和咨询报告多次被全国人大、地方政府、智库采纳。


  方向带头人蔡宝刚教授主要从事理论法学和廉政法治建设研究。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理事、扬州大学法学重点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兼任江苏省法学会廉政法制研究会会长,江苏省法学会宪法学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平台主任和首席专家、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美国天普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出版著作3部,在《法学》《政法论坛》《法律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获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2、(030102)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方向共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宪法基本理论、行政法律关系、城市管理法制与区域法治发展。本方向立足全球视野,聚焦中国问题,探索宪法治理前沿问题。关注城市管理与区域社会治理法治实践,为推动城市管理立法和促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建言献策。近五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立法建议和咨询报告多次被全国人大、地方政府采纳。


  方向带头人张清教授主要从事宪法学、人权法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计划培养对象,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司法部重点项目、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点项目、中国法学会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6项。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二等奖1项,最高人民检察院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5项。出版《社会组织的软法治理研究》《非政府组织的法治空间:一种硬法规制的视角》《宪政的法理言说》等著作和教材10余部,在《中国法学》《法商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律科学》《法学》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


  3、(030103)刑法学


  刑法学方向共有专任教师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刑法基础理论、刑事政策、犯罪学等刑事法学领域中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难题。本方向关注刑法解释学、刑事司法、犯罪构成及刑罚基础理论,着力对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进行研究。针对当前制约我国刑事法律制度完善与发展的诸多因素,探寻预防刑事犯罪行为的应对策略与机制。近五年获批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


  方向带头人马荣春教授主要从事刑法基础理论研究,侧重于刑法哲学及刑法社会学的研究。国际刑法学协会暨中国分会会员、江苏省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持并完成省部级项目4项,出版学术著作4部,在《法学》《清华法学》《法律科学》《现代法学》《政治与法律》等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50余篇,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刑事法学》和《法学文摘》转载。获得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论文研讨二等奖和江苏省社科界联合会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4、(030104)民商法学


  民商法学方向共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民法基础理论、商法基础理论、财产法律制度、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本方向注重对财产法基础理论、公司法的法律解释、亲属法与反家庭暴力法的研究,侧重对我国转型期的土地问题、国内外经济生活中的合同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公司法》实施过程疑难问题、婚姻家庭法律问题的研究。近五年获得5项省级以上科研奖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方向带头人胡吕银教授长期从事民法基础理论和物权法研究,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民法学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出版专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法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参编国家“十一五”精品教材《物权法》。在《法制与社会发展》《比较法研究》《法商研究》《法学评论》《法学》等法学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8篇。获得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扬州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


  5、(030105)诉讼法学


  诉讼法学方向共有专任教师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基本原理与程序构造。本方向重视诉讼主体权利、刑事辩护制度以及科学证据等问题研究。通过对诉讼主体、诉讼客体、诉讼权利保障以及诉讼程序等内容的研究,探讨建构更加合理的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与国家刑罚权运行程序。运用诉讼理论分析司法实践,致力于推动我国诉讼制度的完善。近五年获得5项省级以上科研奖励,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本方向带头人邱爱民教授主要从事证据法学、诉讼法学研究,兼任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11项,出版个人学术专著2部,参编著作5部,在《比较法研究》《江海学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曾获得第三届江苏省法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以及省市级教学科研奖励等3项。


  6、(030106)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方向共有专任教师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主要研究领域涉及金融法、竞争法、房地产法、财税法等经济活动中基本法律问题。本方向运用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深化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基本原理研究;着力回应互联网金融、信用社、信托、金融监管等领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学科队伍成长迅速,方向带头人成果丰硕,获评江苏省青年法学家。近五年获得5项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


  本方向带头人王承堂教授主要从事经济法学、金融法学的研究。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第四届优秀青年法学家,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法学会房地产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环境资源法学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与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江苏省教育厅项目2项。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商研究》《法律科学》《法学》《环球法律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10余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著作2部。曾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三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中国法学会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等荣誉称号。


  7、(030107)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方向共有专任教师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基础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方向围绕“一带一路”主题,关注区域法治问题。国际公法专注国际法基本理论、国际人权法和国际责任法。国际经济法重视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组织法和国际知识产权法研究。国际私法关注国际私法基础理论、中国区际冲突法和涉外民商事法律适用法。近五年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3项,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近10篇,出版专著3部。


  本方向带头人周立胜教授主要从事财产法研究,特别是中西财产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和国际民商事纠纷的解决机制研究。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理事,扬州市人大地方立法咨询专家。主持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法律科学》《政法论坛》《河北法学》等核心期刊公开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


  8、扬州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


  扬州大学于2009年9月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批准新增法律硕士等类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通知》(〔2009〕35号)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学校于2009年10月成立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挂靠法学院,下设法律硕士教育中心办公室。中心现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导师35人,校外兼职导师27人,为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提供了师资队伍支撑。


  扬州大学多学科优势为法律硕士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办学平台。学校合并办学特色吸引了众多著名中央国有企业、国务院部委和江苏省地方政府、各级司法机关参与法律硕士教育,为学生多方面参与实践及就业提供了方便。中心现拥有2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个校级研究工作站,22个教学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和教学实践基地为中心研究生提供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书记员、律师助理、法务助理等岗位,中心每年组织法律硕士研究生到实务部门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习,既提升了法律硕士研究生实务能力又缓解了实务部门人力资源紧张的矛盾,实现了校地合作共赢。截止2018年9月,中心共计培养法律硕士毕业生408人,在校法律硕士研究生208人。


  中心遵循“德法兼融、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秉承法律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035101)法律硕士(非法学)


  特色: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主导,突出法律知识的实践应用性,培养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以及各行业领域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治人才。


  优势:充分发挥实务部门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体作用,以省校研究生工作站为基点,开展法律硕士培养基地建设,聘请一批实务导师指导研究生,全面推进双导师制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地方立法、廉政法治、知识产权、金融保险、城市管理等培养特色。教学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表彰9项,法律硕士学位授予率100%,获得省级以上表彰10余次。


  (035102)法律硕士(法学)


  特色: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以立法与政府法务、民商法务、刑事法务人才培养为主导,突出法律知识的实践应用性,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满足各领域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的专门型、应用型法治人才。


  优势: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突出实务部门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体作用,以省校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为基点,提高法律硕士培养质量,聘请一批实务导师指导研究生,全面推进双导师制度。教学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表彰6项,法律硕士学位授予率100%,获得省级以上表彰8人次。




  来源:http://fxy.yzu.edu.cn/xkjs/zdxk.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