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南京林业大学专业介绍:生态学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南京林业大学专业介绍:生态学


  学科(中文)名称:生态学


  学科(英文)名称: Ecology


  一、学科概况


  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科创建于1952年,熊文愈教授等老一辈生态学家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近60多年的建设,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学术地位的国家级重点学科。1981年成为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89年成为首批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2001年、2007年先后两次被评为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2001年依托本学科被批准设立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林业局“长三角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1986年)、“苏州太湖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2009年)”等国家级野外观测台站;1995年设立国家林业局“生态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2005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设立“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2011年,生态学科调整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并被评为江苏省生态学一级重点学科。学科现有的主要二级学科(或方向)包括森林生态学、土壤生态学、林业生态工程、湿地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学等。


  学科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9人,讲师1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27人。90%以上教授、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学科的学术梯队分别于2000年、2003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先进教师集体”。目前,学科队伍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国家林业局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2人,江苏省“333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第二层次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


  学科拥有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气相色谱仪、LI-8100土壤呼吸系统、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元素分析仪等一批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为学科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起到支撑作用。


  近五年来,主持“863”、“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课题24项,发表包括Global Change Biology,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Plant and Soil, Journal of Ecology 等SCI 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或教材10余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8项。


  二、学科内涵


  学科主要以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采用生态学长期定位研究、室内与野外控制实验相结合、数学模型构建等研究方法,重点探讨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机理与技术,土壤生态学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森林与土壤碳汇计量、监测与评价方法,森林植被对区域生态水文过程影响,湿地濒危物种生境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环湖植被缓冲带与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生态宜居城市森林结构构建与优化技术,竹类植物资源的培育技术与生态功能,耐干旱、低温、大气污染物及土壤重金属的植物材料筛选与应用技术等。


  三、学科范围


  1.森林生态学


  研究土地退化生态系统形成与植被退化机制,构建基于降水资源承载力的森林植被恢复与营建技术体系,揭示森林植被对生态水文过程作用机理;对北亚热带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特征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研究;森林碳汇的计量、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多用途竹类植物培育的生理生态基础与高效利用技术,以及不同类型竹子种群的生物量结构特征及其分布格局;开展南方重要竹种快速繁育技术研究,形成竹类植物生态学研究的显著特色。


  2.土壤生态学


  研究森林土壤碳库的动态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林木根系与微生物的养分竞争机制、森林土壤的生物学与生态过程的调控机理等;研究林木体内主要营养元素的动态特性及其转移转化规律;南方人工林的土壤质量指标体系及土壤肥力长期维护的关键技术;林木营养诊断的机理与技术的研究;研究土壤重金属的吸附-解吸特征、缓冲林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效应及机理。


  3.林业生态工程


  在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山地丘陵区,对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如松、杉、栎、毛竹林等的水文生态功能和水土保持效益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并开展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研究困难立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


  4.湿地生态学


  研究滩涂湿地目标种群数量变化及其与栖息地质量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不同干扰类型和强度对栖息地的影响机理;湿地动物、植物多样性保护;湖泊及淡水湿地植被生物学及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水岸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及其生态恢复技术研究;针对我国目前城乡河道水系混乱、水体污染严重、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开展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理论及其生态河道构建技术研究。


  5.城市生态学


  研究城市绿地和城市森林的优化布局,探讨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与自然条件、生态城市建设及环境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城市森林的碳水耦合过程;研究城市绿地和城市森林的结构调整与优化配置技术,城市森林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经营技术,城市保健林的构建技术等。


  四、培养目标


  1.学士培养目标


  系统掌握自然资源保护、生态恢复与重建、资源开发利用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生态工程的规划与设计、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等方面能力的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到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国土管理、园林与规划设计以及林业、农业等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及相关单位从事科研、教学、工程设计、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


  2.硕士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本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发展现状和前沿动态,具有较好的独立科学研究意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较高综合素质的生态学领域方面的高层次技术人才。


  3.博士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生态学领域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系统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熟悉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方向、现状及最新的前沿动态,具有较强的独立科学研究和学科创新能力,经过几年的锻炼和培养,可以成为在生态学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工作者或高层管理技术人才。




  来源:https://shengwu.njfu.edu.cn/xkjs/xkgk/20211027/i243356.html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