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徐州医科大学学科简介:遗传学(071007)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徐州医科大学学科简介:遗传学(071007)


  1.学科点历史回顾


  遗传学学科依托徐州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教研室,为生物学的二级学科,是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生物学、医药生物学)、江苏重点学科的重要支撑学科,江苏省遗传学学会的理事单位。


  1958年南京医学院支援徐州分院建设的老一辈教育工作者郝锡宏开启了学科渊源。1962年范谦衷建立了生物学教研组。1977年牛秀宁成立生物学教研室,1983年寇德华任主任,1996年蔡绍京任主任。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西校区科技楼七楼东侧建成细胞与遗传学实验室,开展生殖遗传学研究。2005年更名为细胞与遗传学教研室,王秀英任主任,刘福民任副主任。2014年独立设置遗传学教研室,宋远见任副主任(主持工作);同年获批遗传学硕士授权点。2019年与法医学联合申报并获批江苏省医学基因检测工程研究中心。2020年获批徐州市医学遗传与转化工程研究中心,李冲任主任,宋远见任常务副主任,牛海晨任副主任;同年成立产业研究院,牛海晨任副院长。2021年建成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朱作斌为负责人;同年获批徐州医科大学遗传基础与临床应用重点实验室,牛海晨任主任,宋远见和朱作斌任副主任。2022年宋远见任教研室主任,朱作斌任副主任(主持工作)。


  时至今日,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学科已取得较大的发展。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博士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拥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对培养对象、江苏省“青篮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等。专任教师队伍的博士化达100%,在神经遗传学、生殖遗传学和肿瘤遗传学领域已经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开展了系统深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探索。


  2.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本实验室从遗传学学科发展大趋势出发,结合多年的研究工作积累,形成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遗传学机制及临床应用;(2)生殖系统疾病的遗传学机制及临床应用;(3)肿瘤发生发展的遗传学机制及精准治疗。


  3.学科带头人及团队介绍


  带头人情况:宋远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遗传学学科负责人、遗传学教研室主任、徐州市医学遗传与转化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州医科大学遗传基础与临床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香港科技大学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徐州医科大学“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徐州医科大学“振兴计划”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预防医学会脑血管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遗传学学会理事、江苏省遗传学学会人类遗传学分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杂志客座主编。


  研究方向:聚焦神经系统疾病,综合采用医学大数据分析技术、行为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结构生物学等手段,从群体、个体、细胞、分子和原子等多个层面,系统探索神经损伤与修复的机制,筛选疾病预警标志物,发现新的靶点,研发新的药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其他省厅级项目5项,横向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Aging Cell、Mol Neurobiol和Behav Brain Res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1.005;获批专利3项,徐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已指导16名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并获得硕士学位。


  承担研究生、本科生和留学生的遗传学教学工作。讲授专业课《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netics》《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遗传与进化》;副主编教材《医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实验教程》各1部,参编《医学生物学实验》1部;主持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指导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2项;指导大学生获徐州医科大学首届基础医学创新论坛与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基础医学创新论坛与设计大赛三等奖、云龙区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


  团队情况:博士10人,其中中国认知神经科学会理事1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殖专业委员会理事1人,江苏省医学会医学遗传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江苏省遗传学学会理事1人,江苏省免疫学会免疫遗传学组委员1人,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男性生殖分会委员1人,江苏省医师协会结直肠分会肝转移学组委员1人,徐州医科大学青年人才联合会委员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3人。


  4.学科科研情况


  主持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NSFC项目14项,其他省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其中一区16篇,二区29篇,他引合计709次。国家专利12项,其中基于肿瘤致病基因研发的“肿瘤智能诊疗系统项目”及肿瘤精准用药指导产品,合作企业的“全葆康”“颅葆康”等已初步应用于临床。奖励:获市厅级科技奖5奖,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创新大赛奖4项。其中1项为全国生命科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5.学科科研平台实力


  获批江苏省医学基因检测工程研究中心、徐州市医学遗传与转化工程研究中心、徐州医科大学遗传基础与临床应用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等,为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6.学科人才培养情况


  学科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联合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生3名;培养硕士生30余名,研究生就业率100%。培养本科生获得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7项,指导本科生获得省级以上课外学术竞赛奖励5项。其中全国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7.学科社会服务


  为响应健康中国的号召,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遗传学学科依托徐州市医学遗传学与转化工程中心,积极与企业合作,加强产学研协同发展。


  (1)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遗传学学科致力于高通量测序在多基因遗传病,尤其是肿瘤精准医学领域的临床应用和成果转化。与企业联合在全国多家三甲医院开展疾病诊断工作,建立了超过10,000 份样本的测序数据库,推出了“全葆康”、“肺葆康”、“肠葆康”、“伊葆康”、“泌葆康”、“颅葆康”、胶质瘤基因检测、肿瘤全基因检测等产品,服务本区域的广大患者,在苏北乃至整个淮海经济区处于领先地位,也为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提供了研发与交流的平台。


  (2)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推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学科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与企业联合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双赢。企业提供学生实习和就业基地,在学科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推广等工作,共同探索双元育人、新型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8.招生就业


  自2014年以来,遗传学学科已经招生8届研究生,共培养5届毕业生。我校遗传学专业毕业生在高等级医院、国内大型医药企业、高等学校等从事新药研发工作,如陆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中国药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正大天晴医药有限公司、山西大同长治人民医院等,就业率达100%,体现了我校遗传学专业良好的人才培养能力。




  来源:https://yjs.xzhmu.edu.cn/info/1032/6106.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