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徐州医科大学学科简介:神经生物学(071006)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徐州医科大学学科简介:神经生物学(071006)


  1.学科点历史回顾


  徐州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于199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时为江苏省首个神经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所属的生物学一级学科于201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神经生物学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下辖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市级和校级重点实验室)和徐州市神经退行性疾病诊疗生物制剂研发工程研究中心。


  2.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关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和临床问题,从疾病的发病机制、预测和诊断生物学指标筛选以及防治几个层面开展研究,形成三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方向1:帕金森病的发病和防治机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变性疾病,病理改变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临床表现主要以动作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为特征。我国现有约300万PD患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00万PD患者。目前研究认为,PD的发病与环境因素、氧化应激、遗传因素、老龄化、蛋白质稳态失衡及代谢稳态失衡等多因素相关。由于其致病机理仍不清楚,因此缺乏对因治疗的有效药物。围绕DA能神经细胞损伤,积极关注“小胶质细胞—DA神经细胞”互作,以小胶质细胞的异常活化为切入点,研究其来源的外泌体和炎性分子对DA能神经损伤的作用及机制。同时,积极开展DA能投射的末梢退化对认知障碍、运动障碍等症状的调控机制研究。该方向研究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市厅级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70余篇。


  方向2:中枢白质病变的机理及策略


  中枢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以神经纤维髓鞘破坏脱失或形成障碍为主要病理特征,可见于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癫痫和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疾病。从病因上主要包括感染、中毒、缺血、遗传、肿瘤和外伤等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紊乱等因素也与WML的发病和进展密切相关。早期WML可无临床症状,发病后主要表现为运动、认知、情感障碍等,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缺乏明确有效的治疗靶点。目前认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损伤及分化障碍是髓鞘再生或发育失败的主要原因。该方向从临床问题出发,通过临床样本筛选早产儿脑瘫相关预测及诊断指标,并围绕OPC分化及髓鞘形成障碍机制及调控展开研究:(1)收集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进行蛋白组学分析,挖掘与多发性硬化发病相关的细胞因子。利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和 Cuprizone 诱导的多发性硬化小鼠模型以及人源和啮齿类动物OPC,研究表观遗传修饰、非编码RNA和小分子药物等对OPC分化调控及髓鞘再生的作用。(2)收集早产儿及临床诊断为脑瘫患儿的血清,通过随访及血清多组学联合分析,筛选脑白质发育异常的血清生物学指标。利用新生鼠缺血缺氧模型模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PWMI),研究 OPC分化的机制,采用具有临床转化前景的干细胞移植以及小分子化合物改善损伤后微环境,促进OPC成髓鞘。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靶点。该方向承担国家科技计划干细胞及转化重点专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


  方向3:肠-脑轴调控衰老相关认识功能障碍的机制


  肠道菌群基因总数约为人自身基因数目的150倍,也被称作人体的“第二基因组”。 肠道菌群有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维生素合成、维护免疫系统功能等重要作用。菌群作为宿主与环境联系的桥梁,可感知、调节和改变来自环境的化学信号,并使这些信号在体内传递,其与大脑之间存在着双向联系,被称为“肠-脑轴”。完整的肠道屏障可抑制内源性病原微生物入侵,对宿主具有重要的屏障和保护作用。肠道菌群紊乱,其下游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血清素、γ‑氨基丁酸)也可通过免疫、内分泌、神经和体液等途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本研究方向主要基于临床病例对照,以转基因小鼠为机制研究对象,探索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脂代谢、髓鞘缺失、神经元损伤、胶质细胞活化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和调控作用。


  3.学科带头人及团队介绍


  学科现有成员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拥有博士学位者1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出国经历8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第三层次3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团队。


  学科带头人简介:高殿帅,1965年4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原徐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对象;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解剖学会神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神经解剖学杂志》编委;《Journal of Modern Neurology》主编;美国神经科学会会员;中国神经科学会会员;《Neuroscience Letter》等SCI收录杂志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徐州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徐州医科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胶质瘤和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相关机制的研究。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改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已授权专利3项,省厅级科技成果研究奖二等奖2项,市级科技成果进步奖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指导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总计达百人;主编教材2部,参与撰写英文专著2部。


  4.学科科研情况


  近年来,本学科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基金等科研项目30余项,省级教改课题3项,发表SCI收录文章130余篇,教学论文15篇,研究成果获江苏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徐州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淮海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


  5.学科科研平台实力


  神经生物学是江苏省优势学科项目支持学科,依托徐州市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该实验室成立于1996年,近5年承担20余项省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具有良好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实验室面积1800 m2,已建成配套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平台、细胞生物学实验平台以及形态学研究平台等基础平台,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此外,与国外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医学院、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院联合培养硕、博士生,并与国内海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浙江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等形成实质性的科研合作。


  6.学科人才培养情况


  神经生物学学科是江苏省首个获批的神经生物学硕士点,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50余人,博士研究生7人,出站博士后5人,获得省级及校级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20余项,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2项,在校期间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与国内外著名学科和实验室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现有在读博士生9人、硕士生30余人。


  7.学科社会服务


  学科坚持面向社会需求,建立了教学、科研、服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科重视教学改革和研究,并借助突出的科学研究、创新的科研思路为支撑并带动教学发展。此外,学科和国内外优秀大学、机构开展广泛合作,为学校和社会的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8.招生就业


  本学科招收生物学、医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单位包括高校、医院、生物公司等,部分研究生进一步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博士深造。学生科研和实践操作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来源:https://yjs.xzhmu.edu.cn/info/1032/6110.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