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简介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的前身为建校之初的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历经了1986年高等教育研究室,1989年教育管理学系,2008年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15年5月正式更名为教育学院。建院以来,教育学院始终遵循“四个回归”,秉持“以党建促学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学科专业建设一体化”理念,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向上,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高级专门人才。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教育学院确立了“教学明道,育人达理”的办学理念,积极组织“以党建促学建”活动,将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在全校得到广泛推广;全面实施“本科生成长导师制”,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成人,就业升学率连年攀升,获评就业升学先进单位;学院党委、各党支部及全体党员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优良教风学风,筑牢思想基础。


  目前,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涵盖有教育学、理学、管理学、法学四个学科门类,拥有民族教育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民族教育博士后流动站;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5个学术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教育硕士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等7个专业领域;开设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等3个本科专业和小学教育实验班,其中教育学专业入选2019年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入选湖北省“荆楚卓越教师协同育人计划”,教育学专业开设“卓越小学教师实验班”。同时,2020年学院开办教育学与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目前各级各类在校生1000余人,其中本科生680余人,硕士生240余人,博士生30余人。


  教育学院下设教育学系、应用心理学系、教育技术学系、小学教育系,现有专兼职教职工64人,其中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2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省部级专家7人,2人入选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2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 近五年来,全院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教育学项目等课题20余项,教育部、湖北省和国家民委等省部级课题30余项。全院教师获得教育部颁发的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民委社科成果奖、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30余项,先后在重要学术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学院在自身不断发展道路上,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教育学术交流。与美国北科多拉多大学、美国麦迪逊大学、新西兰怀卡托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持续开展教师与学生交流活动。2015年以来,以“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为主题,成功举办了三届“多元文化与教育质量保障”国际论坛及10余场次全国性学术会议,汇聚了海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极大地提升了学院在国际国内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学院办学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学院在教育改革上紧跟新时代步伐,试行大类招生与分流制度,实施本科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贯彻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导学、问学、研学为基本模式,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引导学生的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近年来,教育学院本科生分别获得8个国家级、省部级创新项目,硕士博士研究生获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成果奖励,学生在CSSCI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充分展现了学院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底蕴,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针。


  教育学院教育学学科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专业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是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2013),也是湖北省一级学科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2014)。教育管理是全国较早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1990),也是历届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特色学科。教育学院拥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民族教育中心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民族教育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以上学术平台。学院还下设有民族院校发展研究中心、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所、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拥有国家民委民族院校发展研究创新团队和国家民委高校本科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团队。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科进入前60%,2017年软科全国排名位列前20%。


  学院坚持以学术为基础、以服务求发展,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高级专门人才为宗旨,力争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引领国家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民族教育决策咨询机构。




  来源:https://www.scuec.edu.cn/jyxy/xygk/xyjj.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