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简介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简介


  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成立于2000年,其前身是1911年创建的南满医学堂,先后历经满洲医科大学法医学教室(1922年)、国立沈阳医学院法医学科(1946年)、中国医科大学病理学系法医学组(1948年)、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部法医学教研室(1952年)。1985年,根据国家教育指导委员会决定,正式成立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系,同时组建六个教研室。2000年5月,经学校批准成立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学院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辽宁省示范专业(2007年);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18年);国家法医司法鉴定人培训基地(2008年);“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法医病理远程会诊中心主任委员单位(2015年);公民非正常死亡法医鉴定推荐机构(2019年)。


  学院有辽宁省法医学生物证据重点实验室(2021年);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智慧司法鉴定联合实验室”(2018年);辽宁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2年);辽宁省教科文卫体系劳模创新工作室“官大威劳模创新工作室”(2022年)。


  一、学科传承


  人才培养:早在1914年南满医学堂时期便开设《法医学》课程。1951年,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组受东北人民政府司法部委托,组织法医培训班,同时为学校开设《法医学》课程。1952年开始承担学校各专业的《法医学》课程教学。1954年,陈东啟、贾静涛教授参与制定卫生部组织的高等医学院校用《法医学教学大纲》。1955年,陈东啟教授组织翻译了苏联著名法医学家波波夫所著的《法医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并被卫生部审订为全国医学院校试用教材,是全国首部法医学专业教材。同年,受卫生部委托承办了全国法医师资进修班,为国内部分医学院校法医学专业培训师资22名。1981年和1984年,分别受卫生部和教育部委托举办法医师资及法医师培训班,为国内各医学院校开设《法医学》课程。1989年,受公安部委托举办首届法医专业证书班。2000年,贾静涛教授作为主编出版了《世界法医学与法科学史》,为首部世界法医学史著作。


  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1958年,陈东啟教授课题组研发并制备了抗M、抗N血清,完成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次血型普查。1980年,在贾静涛教授的倡议下,成立了我国首个地方学术团体——沈阳法医学会,并出版新中国成立后的首部法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法医通讯》。1987年,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系主办了国际法医学研讨会,国内外共有200余名专家和法医工作者参加了会议,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国际法医学学术会议。


  在一代代法医人的传承与努力下,我校法医学学科建设取得佳绩:1979年,成为我国首批招收法医学专业本科生的院校之一。1982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二、组织架构及师资队伍


  学院下设科级机构4个:综合办公室、教务科、科研科和学生科(团委)。业务机构9个:法医病理学教研室、法医物证学教研室、法医临床学教研室、法医毒物分析教研室、法医人类学教研室、刑事技术与法医法学教研室、化学教研室、法医病理生理学研究室、法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法医学院现有在职职工62人、鉴定中心聘用职工14人。


  校聘职工62人:有教师53人、教辅2人、行政管理7人;博士学位42人(68%)、硕士学位17人(27%)、本科3人(5%);教师中有教授10人(19%),副教授16人(30%),讲师27人(51%),博士生导师9(3名为外聘博导)人,硕士生导师15人。


  鉴定中心聘用职工14人:有鉴定助理8人、中心返聘6人。


  学院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际法医学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医学院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中国发明协会会士1人;司法部全国司法鉴定专家库成员1人;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医学领域法医学组副组长1人;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2人;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法医学分会副会长1人、委员5人;中国法医学会常务理事、主任委员、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委员5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认可评审员1人、特邀技术评审专家1人;及其他国家级专业学会委员、理事9人。


  学院有辽宁省教学名师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3人、“千人层次”2人、“万人层次”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青年拔尖人才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1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以及沈阳市高层次领军、拔尖、高级人才等20余人。学院教职工中,1人担任《Journal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杂志主编、1人担任《Frontiers in Cellular Neuroscience》杂志副主编、1人担任《Frontiers in Psychiatry》客座专题主编、1人担任《中国法医学杂志》副主编、1人担任《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编委、1人担任《Forensic Sciences Research》编委、1人担任《Neuroscience Bulletin》编委、2人担任《法医学杂志》编委。


  此外,学院有辽宁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1人、理事1人;辽宁省法医学会常务理事2人、副秘书长1人、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6人;辽宁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1人;辽宁省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7人;及其他省级协会理事4人。沈阳市司法鉴定协会副会长1人、秘书长1人;沈阳市司法鉴定协会鉴定研究与教育培训委员会主任1人、沈阳市律师协会民事侵权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人。


  三、学科发展


  学院不断加强法医学专业学科建设,努力提升法医学教学、科研质量,重视培养实用型法医学专业人才,同时为社会提供优质司法鉴定服务,形成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司法鉴定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学科平台:法医学院建立了辽宁省法医学生物证据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法医病理远程会诊中心(主任委员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智慧司法鉴定联合实验室”、辽宁省教科文卫体系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多个高水平学科平台,拥有十万元以上设备73件,百万元以上设备8件。拥有数字化多媒体形态学、死后生化学、分子病理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DNA分析、电生理检测、毒物分析、行为学、大型设备共享、实验动物等多个高水平教学、科研和法医鉴定实验室,为培养高质量法医学人才、科学攻关与创新、疑难案件的法医学鉴定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研究:“十三五”期间,学院承担各类科研课题4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5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参加3项)、部省级及其他课题24项,获得科研经费1171.5万元;获批专利9项,其中实用新型5项、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在国际及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6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45篇(含中科院分区升级版1区16篇,2区24篇)。


  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学院先后承担了教育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辽宁省及校级各类教学课题13项。荣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2022年)。“十三五”期间,学院教师作为主编、副主编和编者编写法医学专业规划教材及著作22部。其中,临床专业及法医学专业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4部、副主编8部、参编18部。学院重视打造精品课程,其中:


  《法医病理学》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6年)、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化课程(2018年)、辽宁省精品课程(2006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2019年);


  《法医物证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辽宁省精品课程(2007年);


  《法医毒理学》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2018年);


  《法医临床学》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2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2022年);


  《法医学》被评为教育部“学堂在线”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020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2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


  《法医学尸体解剖及心zang剖开术虚拟仿真实验》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2019年);


  《有机化学》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2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


  学院注重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实用型法医学专业人才,坚持以本为本,重视专业人才培育,在国内多个省份建立了22个法医学教学实习基地,分布于东北三省、江苏省、河南省及广东省。迄今为止,已培养法医学专业本科生1534人、硕士研究生309人、博士研究生109人、在职法医学人才779名,所培养的毕业生受到公、检、法及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的好评。“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级及省级创新训练项目15项,校级项目20余项,指导多名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挑战杯”大赛中获奖。本科生获得市级以上奖励与荣誉60人次,其中:国家级20人次,省级26人次。


  学术交流:


  长期以来,为了学校法医学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学院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地的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着密切的学术往来。我们先后聘请了哈佛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和布加勒斯特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高校的教授为我校客座教授。2019年,聘请了欧洲院士Alexei Verkhratsky教授为我校荣誉教授,并于2022年完成柔性引进、遴选为我校博士生导师。2021年,学校与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的陈忆九、李成涛、黄平3位研究员为我校的客座教授,其中李成涛研究员和黄平研究员于2022年遴选为我校博士生导师,为学院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提供了动力。


  四、司法鉴定社会服务


  司法鉴定社会服务为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提供重要支持,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司法鉴定中心恪守“公正、客观、科学、规范”的理念,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接受社会监督,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司法鉴定社会服务工作在我国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教研室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的法医学鉴定中心,承担公、检、法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的各类法医学鉴定。1987年,成立法医学事务所。2002年,经辽宁省司法厅批准注册成立“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司法鉴定中心”,面向社会开展法医学鉴定工作。目前,司法鉴定中心拥有司法鉴定专家36人。每年受理全国公检法机关、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委托的法医学鉴定4000余例。司法鉴定中心专家多次受邀参加国内疑难、重大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或专家论证工作,为相关案件的侦查、诉讼、审判、及政府机关案件的处理提供了科学证据,也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司法鉴定中心现为辽宁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单位(2019年)、沈阳市司法鉴定协会副会长单位(2020年)。2008年,司法鉴定中心被司法部确定为“国家级法医司法鉴定培训基地”。2009年和2010年,司法鉴定中心两次被司法部评选为“全国司法战线先进集体”。2015年,与国内八家机构建立“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法医病理远程会诊中心,并成为主任委员单位。2018年,司法鉴定中心建立最高人民检察院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智慧检务司法鉴定联合实验室”;同年,司法鉴定中心负责人官大威教授被司法部、新华社评选为“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并先后接受CCTV、辽宁电视台、辽宁日报和光明日报专访。2019年,被司法部评为“公民非正常死亡司法鉴定机构”(全国共28家入选);被司法部评选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集体”;荣获“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状”;同年,“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司法鉴定中心”正式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20年,司法鉴定中心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评审,并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集体”,同年,赵锐教授被司法部评选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个人”。2021年,张国华教授荣获“司法部基层党建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法医学院及司法鉴定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我校重要贺信精神,“赓续红色基因,不负时代使命”,团结共进、守正创新,传承悠久历史、建设一流团队、打造优质平台,构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司法鉴定相互促进的 “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为我国法医学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及法治社会建设不懈努力!




  来源:https://forensic.cmu.edu.cn/xygk/xyjj.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