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2026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简介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简介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是我国近代土木学科发展较早的学院之一,也是安徽省建筑、交通和水利学科的摇篮。学院前身是安徽省立蚌埠工业职业学校土木科,是合肥工业大学1945年建校创办最早两个专业之一。1953年应煤矿建设需要成立矿山建筑系。1961年更名为建筑工程系,设有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学两个本科专业。1967年原安徽水电学院并入我校,其农田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划归建筑工程系;当时建筑工程系设有工业与民用建筑、农田水利工程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1979年,水利类专业划出,成立水利工程系,建筑学专业恢复招生,1982年成立建筑设计研究所。1986年因发展需要,建筑工程系一分为三,即建筑工程系、建筑学系和建筑设计研究院。1988年5月水利工程系更名为土木工程系,设有农田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并设有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给水排水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方向;1994年5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设立给排水、交通土建专业。1999年6月,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和数学力学系的力学合并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07年更名为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学院招收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程力学、测绘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国家综合教改示范专业,下设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工程管理4个方向;2019年设置土木工程(智能建造)创新实验班(全校选拔),2021年获批智能建造新工科专业。测绘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是省级综合教改示范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是省级特色专业。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土木工程专业第五次通过国家认证;2019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第二次通过国家认证;2018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第二次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测绘工程专业首次通过国家认证;2017年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首次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2003年获批安徽首批省级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安徽省教育厅颁发)1个;2022年获批安徽首批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安徽省教育厅颁发)2个。


  学院建立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1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拥有土木工程、力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涵盖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学位授权点,新增智能建造、水利与海洋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学位授权点;能源动力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可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博士生;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1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新增智能建造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工程管理(MEM)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为安徽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是安徽省优势重点学科。近年来加强与英国伯明翰大学、诺丁汉大学、法国里尔大学、加拿大北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法国院士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首席专家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3人;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2人,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基金获得者3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7人,安徽省杰青7人,广东省珠江学者1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斛兵学者2人,黄山学者系列25人。博士生导师36人,教授51人,副教授89人。95%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所有教师均来自国内外名牌大学,75%以上教师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


  学院设有8个系,1个实验中心,7个研究所。实验中心包括3个基础实验室,8个专业实验室,1个BIM中心。建立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先进钢结构技术与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土木工程结构与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安徽省基础设施安全检测与监测工程实验室、安徽省氢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安徽省农村水环境治理与水资源利用工程实验室、安徽省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等8个省级科研平台。参与共建安全关键工业测控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非煤露天矿山灾害防控重点实验室”;与中铁四局集团、东华科技、安徽建工集团、安徽控股集团、安徽富煌集团、安徽路港、安徽路桥等大型企业共建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12个,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共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


  此外,和法国里尔大学共建智慧城市与韧性防灾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开展广泛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同时,学院还建有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国家级教育中心、工科力学安徽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与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化集团、上海建工、安徽建工、安徽控股等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人才培养和项目合作关系,共建有100个实习基地,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77年办学,学院共培养了4万名校友,涌现出以唐承沛、蔡其华、顾祥林、李和平、袁宏永、徐礼华、唐军、张伯中、彭志斌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


  学院构建以“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重视“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有机融合”,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研究并举”,倡导“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成效检验在市场内”,科研成果斐然。学院围绕智能建筑与建筑工业化、重大基础设施建造与运维、环境治理与资源再利用、韧性防灾与能源安全利用等4个重要发展方向,承担重大项目理论与应用研究,逐步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知名的一流科研团队。


  学院学术气氛浓厚、科研成果喜人。近五年,主持承担国家级项目超过100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8项,成功应用于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蚌埠博物馆、蚌埠体育中心、合肥地铁、郑州高铁南站、杭州高铁东站、合肥滨湖会展中心、马鞍山长江大桥、池州公铁两用桥、济南石济公铁两用桥等上百项重大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学院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国内外各类科技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20年入围世界太阳能大赛前10名。


  学院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培养积极投身国家未来建设事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拔尖人才。学院积极面向世界科技进步与创新,面向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发展需求,科学规划和全面推进我院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引领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来源:http://civil.hfut.edu.cn/8333/list.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直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