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学科简介:交通运输工程(学术学位硕士)
1.所属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学科、专业代码:0823;获得授权时间:2010年
2.学科、专业简介
2007年获得交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一支包括国家“杰青”、青年长江学者等优秀人才在内的,结构合理、科研能力超群、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拥有教授16人,副教授33人,其中包括国家“杰青”1名,青年长江学者1名,国家“优青”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名;近5年承担了国家级项目75项,其中国家杰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6项,青年项目35项。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等省部级项目57项,年均3032余万元,年师均57.22万元/人。目前学科主持安徽省与蔚来汽车合作的智能车辆和车联网项目1项(3000万元),进行“卡脖子”问题联合攻关,以解决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发表高水平SCI(SSCI)论文466篇,学术专著7本,授权发明专利56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项;拥有主持或参与了汽车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等6个国家或省部级平台建设。
3.培养目标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熟悉交通运输工程常用的研究手段和实验方法,具备对本学科常见工程科学及技术问题的理解与综合分析能力;能够围绕从事的研究方向,针对性掌握更为深入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研究方法与手段;具备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某一方向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研究方向
(1)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围绕低碳导向型交通规划与管理问题,研究出行需求生成机理、交通网络规划、交通组织优化、交通需求管理等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提出基于供需动态平衡的低碳型交通系统管控方法,攻克传统动态交通分配模型适用性差和算法不收敛的国际难题,成果曾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年度报告,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服务50多个城市的交通系统规划实践,获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城乡规划和交通科技进步一等奖各2项。
(2)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围绕智能网联环境下载运工具设计与应用问题,研究电控化及轻量化设计、振动噪声及可靠性、车路协同多模式数据交互、群体智能与协同控制等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提出面向城市交通网络的多车协同预测控制理论与基于迭代研发理念的车辆设计方法,开发100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辆设计、控制技术方案,为长安、江淮、奇瑞等众多企业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提供服务,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3)交通安全与环境
围绕绿色交通的安全运行与节能减排问题,研究交通人因可靠性、事故再现和挖掘、隧道污染物扩散与行人疏散、排放尾气净化等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微观交通行为的设施可靠性优化模型,解决了出行风险行为难以量化难题;攻克了尾气排放的高精度催化还原技术难题,大力推动了交通排放环保产业升级,主导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
(4)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围绕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安全和性能监测、道路材料多尺度模拟与测试等研究领域,提出了结构安全健康监测理论与评价防治方法;提出的道路材料虚拟设计及多场耦合力学分析方法入选欧盟“玛丽居里”计划项目,同时有效地将结构性能与材料功能有机结合,引入新能源技术,开发了具有3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动式路面、桥面融冰雪方法和技术,累计经济效益达6.2亿元。上述成果共形成5项地方标准,获省部级成果一等奖2项,行业及学会奖6项。
来源:http://qjxy.hfut.edu.cn/info/1054/3773.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Copyright©2007–2024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