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东北石油大学学科简介:电气工程(专业学位)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东北石油大学学科简介:电气工程(专业学位)


  一、学科简介


  电气工程专业领域主要研究:电能生产、传输及其使用全过程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行与自动控制、市场化运营等所涉及的科学与工程技术;各类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测量和控制等相关方面的科学与工程技术。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东北石油大学“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的学术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形成一支稳定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学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科现有教师20多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学科带头人与后备带头人由在国内学术界都具有一定影响教授担任,他们分别在国内外多个学术委员会中担任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及委员。拥有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电气工程实验室”、黑龙江省级重点实验室:“油田控制与动态监测实验室”、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油田控制与信息工程”、黑龙江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是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的核心成员。


  学科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一直注重与油田、石化企业以及电气设备制造运行企业保持紧密合作关系,并已为企业输送大量优秀人才。学科的科研活动始终遵循从工程实际中提练出科学问题,并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这一循环发展思路。在“油田电力电子器件应用与控制技术”、“电机及电力系统节能技术研究”方面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在行业背景浓郁的石油领域,在“电场强化采油理论”、“地球勘探中的电路理论及应用”方面形成了具有本学科特色与优势的研究方向。


  本学科着力加强学生学科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创新实践等举措形成了学科特色分明,基础扎实,面向工程实际,注重实践创新的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独具特色的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受到石油行业及相关企业的普遍认可,本学科学生在石油石化行业、电力行业、电机电器制造行业、电子计算机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服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业型人才。


  本领域主要面向电力工业及相关工程部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学位获得者同时应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并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培养方向


  1、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包括: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变换技术;电机的电力电子驱动技术;电源变换技术和电能质量分析及控制;电机拖动理论与应用;电力传动系统控制;油田电力传动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处理。


  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包括: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与应用研究;电网调度管理系统与新技术;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新技术;电力系统保护与安全自动控制;新型微小电源。


  3、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包括:新能源控制与转换;新型发电及存储技术;新型电机理论及机电一体化;电气智能技术及应用;电气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采油技术中的电工理论;地球勘探中的电路理论及应用。


  4、电机与电器


  包括:包括电机先进控制策略;电机的电力电子驱动技术;特殊环境下电器可靠性理论与技术;电机电器设备运行评估。


  四、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具备提前毕业资格研究生,修学年限可在2~3年弹性变化,在校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采取在职不脱产的学习方式,但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12个月(可采取线上线下教学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学分设置及要求


  1.总学分数


  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32学分≤总学分数≤38学分。课程设置见附表。


  2.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由学位课、选修课、必修环节、补修课四部分组成。


  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学科前沿课和学科(领域)平台课,学位课总学分不少于18学分。


  公共学位课为思想政治课、第一外国语及其他公共课程。


  学科前沿课为一级学科范围内的跨二级学科或跨一级学科的前沿研究进展课,旨在开拓学生研究视野,了解学科最新的研究动向。学科前沿课不少于2学分。


  学科平台课按一级学科口径设置,注重学生一级学科范围内的通用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培养。学科平台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如数学课程)、专业核心课和实践特征鲜明的技能课。


  学科(领域)平台课程共10-12学分,实践课或专业案例课(专业学位)不少于4学分。


  所有必修课的教学大纲应由学科组全体成员或相应的课程教学团队共同讨论制订,由学院学位分委会讨论通过。所有必修课的考核方式为考试,成绩由考试、平时作业、论文报告等综合评定。


  公共选修课是为全面培养研究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文化艺术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设的公共课程,针对研究生政治思想、心理健康、英语专项训练、创新创业、体育美育教育和研究生就业等方面开设相 应课程,满足研究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 2 学分。


  补修课是指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的课程,硕士研究生需补修该专业的本科生课程,补修课不记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


  科技伦理与学术规范,记1 学分;


  专业实践(专业学位研究生),记4 学分;


  劳动教育,记0.5 学分;


  美育教育,记0.5 学分。


  六、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学术活动、文献综述、专业实践、科技伦理与学术 规范、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旨在拓宽研究生的学术与专业视野,促进研究生了解和掌握学科与行业发展前沿,“五育”并举,培养科学 研究、创新实践和社会服务能力。必修环节具体安排由各学科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自行确定。各专业 《方案和标准》应根据本学科专业情况和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工作相关 规定,明确研究生必修环节的进程安排、量化要求及考核方式。


  1. 科技伦理与学术规范


  由学校统一组织专题讲座或网络学习,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精神、 科学道德、学术规范、学术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完成专题学习记 1 学分。


  2.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根据领域特点到相关行业从事实习实践活动,采用集中时间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要结合本人培养方向和学位论文选题,依托校企联合培养基地或导师所承担企业工程科研项目,选择适当课题。


  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非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专业实践结束后,提交专业实践报告,首先由专业实践单位组织考核,考核通过后,由学科组织实践报告审核,通过后将考核材料交学院研究生秘书,记载成绩,记4学分。


  3. 劳动教育


  研究生劳动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义务劳动、公益劳动和实践劳动三个部分,结合学科的特点,开展科研助手、学科服务、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和实践、勤工助学等领域的劳动,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由学院秘书和辅导员共同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记0.5学分。


  4. 美育教育


  研究生美育教育的内容包括艺术鉴赏慕课、审美鉴赏专题讲座和美育实践三部分,艺术鉴赏慕课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科结合自身的特点定期开展审美鉴赏专题讲座,丰富研究生第二课堂,同时鼓励支持研究生参加文化艺术节、艺术展演、艺术竞赛、国际文化交流、 社会实践等活动。由学院秘书和辅导员共同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记0.5学分。


  七、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实行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导师及指导小组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论文开题、中期检查、学位论文研究等工作。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双导师制,聘请企业专家开设校企联合课程以及职业素养课程。学生根据需要可采用“三跨”培养模式(跨地域、跨时域和跨学科)开展学习。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掌握对工程实际问题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


  校企联合培养是提高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培养单位应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吸收企业优质教育资源参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


  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培养企业的生产实际(电气工程相关),或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工程应用前景;具有明确的电气工程背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足够的工作量,能体现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并对所在单位的技术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论文的选题可以是以下种类之一:(1)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的科学决策;(2)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3)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4)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应用与推广的科学决策;(5)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应用与推广;(6)工程技术设计;(7)电工企业体制与运营的创新;(8)科学、技术问题研究。


  2、全日制研究生在第四学期进行,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开题报告拟定的学位论文工作研究进展情况等进行考核,达不到本培养方向考核要求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延期考核或分流。


  3、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4、开题在第三学期进行,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开题报告》,经开题论证小组论证及所在院系批准后,报研究生学位办公室备案。


  5、学位论文必须由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论文撰写具体格式见《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参照2013年度国务院学位委员办公室发布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进行制定。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执行《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论文须有2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须由3~5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应有相关的企业专家参加。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情况;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九、科研创新成果


  专业性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发表(或录用)统计源及以上级别学术论文1篇,具体要求如下:


  (1)发表在学术理论部认定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EI(Engineer Index,工程索引,检索类型为JA)全文收录的期刊,或发表在隶属于统计源期刊目录的期刊。期刊认定时间以见刊(网络发表)时间为准。


  (2)所发表学术论文应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


  (3)第一署名单位应为东北石油大学,需有导师共同署名,研究生排名第一,或导师排名第一、研究生排名第二。


  2、授权专利1项,具体要求如下:


  (1)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


  (2)发明人需有导师署名,研究生排名第一,或导师排名第一、研究生排名第二。


  (3)实用新型须获得授权,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进入实审阶段。


  3、参与学科制定的学术竞赛1项,并获奖,具体要求如下:


  (1)参赛项目与论文具有相关性。


  (2)赛事级别认定以《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2020]81号)文件规定为准。


  (3)《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中的国家级A+、A、B类并获得要求级别及以上奖励不少于1项(获奖项目要求和论文具有相关性,国家级三等奖取第一名、国家级二等奖取排名前两名,国家级一等奖取排名前三名,国家级特等奖取前四名)。


  4、 在行业知名且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发表论文(连续举办5届及以上)至少1篇,具体要求如下:


  (1)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


  (2)第一署名单位应为东北石油大学,需有导师共同署名,研究生排名第一,或导师排名第一、研究生排名第二。


  5、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主要成员完成导师的横向课题:


  (1)参赛项目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


  (2)合同额50万以内课题学生排名第一,合同额50万以上课题学生排名第前二。


  6、学科相关厅省部及以上科技奖励1项:


  (1)所获奖励项目应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


  7、出版专著、译著:


  (1)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


  (2)第一署名单位应为东北石油大学,需有导师共同署名。




  来源:http://dqxxgcxy.nepu.edu.cn/yjsjy/ssyjs/dqgc_zyxw_.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