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西藏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1文艺学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西藏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1文艺学


  西藏民族大学文艺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50101)


  所属学科门类:文艺学


  所属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所属培养单位:文学院


  学科简介:


  文艺学是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以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所含的基本规律作为研究对象。2008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设有文艺美学、西藏审美文化两个方向。本专业在西藏当代文学批评、藏戏研究、西藏视觉文化和西藏艺术理论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形成了自身的主要特色。现有硕士生导师 8人,教授 4 人,副教授 3 人,其中博士学位 6 人,“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志荣教授为该学科兼职教授。


  一、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坚决反对分裂。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遵纪守法、诚信公正、学风严谨、追求卓越;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具有比较系统的中外文学理论、美学以及西藏文化等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和熟悉较多的文艺学、西藏审美文化基本文献,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及其发展和学科前沿动态有较全面的了解,在文艺美学、西藏审美文化方面能够广泛掌握与研究方向有关的文献资料,凝练科研课题,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性。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及相应的中外文翻译能力,具备初步的外文听说交流能力。能熟练运用相关的现代化信息技术。


  二、研究方向及特色


  1.文艺美学【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文学理论专题;美学专题;中国古代文艺美学 ;西方现代文艺美学;文化研究。


  2.西藏审美文化【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西藏审美文化 ;佛教哲学与美学;西藏艺术理论研究;视觉文化研究。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 3 年,最长学习年限可在基本学制基础上延长 2 年。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或延期毕业者,依据《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执行。


  四、培养方式与主要培养环节


  (一)培养方式


  本专业采用导师个人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积极施行各种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在培养过程中,注意贯彻思想品德和业务学习并重、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系统理论知识学习与综合能力提高并重的基本原则,给研究生以良好的发展空间,注重培养其个性和特长。重点加强研究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培养研究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培养环节及进度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环节包括专业课的学习、文献阅读与学术交流、专业能力实践、社会调查、中期考核、开题报告、学位论文撰写、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评审、学位论文答辩。其中前两年主要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完成教学实践,通过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第三年集中撰写学位论文,完成论文答辩。


  (三)学风建设要求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各培养环节中应严格自律,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系统的、专门学习《论文写作指导与学术道德规范》课程,积极参加校内科研实践活动,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须至少修满 31 学分(各学科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学分要求)。1 学分一般对应 17 学时,每门课程的开设周期原则上为一学期。具体要求如下:


  1.公共必修课:10 学分。


  (1)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 学分)(文科类)、《文学前沿问题研究》(1 学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 学分)。


  (2)研究生公共外语:6 学分。


  说明:符合研究生外语免修条件者,可免修相应外语课程,并计入总学分。


  2.专业必修课:10 学分。


  每个专业至少开设 5 门必修课,计 10 学分,其中至少开设一门研究方法课程。专业必修课主要系统教授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论文写作指导与学术道德规范》(1 学分);


  《文艺批评与方法》(2 学分);


  《文学理论专题》(2 学分);


  《美学专题》(2 学分);


  《西藏审美文化》(3 学分)。


  3.专业选修课:10 学分。


  (1)西藏审美文化方向专业选修课(10 学分)


  《中国美学史》(2 学分);


  《西方美学史》(2 学分);


  《<判断力批判>研读》(2 学分);


  《<文心雕龙>研读》(2 学分);


  《文化研究专题》(2 学分);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2 学分)。


  (2)西藏审美文化方向专业选修课(10 学分)


  《佛教哲学与美学》(2 学分);


  《西藏艺术理论研究》(2 学分);


  《视觉艺术专题》(2 学分);


  《新文化史研究方法论》(2 学分);


  《美学经典导读》(文化研究专题)(2 学分)。


  4.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1 学分。


  在校期间参加学校、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讲座(论坛)、学术研讨或“三助一辅”(助研、助教、助管、兼职辅导员)或进藏调研 7 天及以上并撰写调研报告或参加校外实习满半年者,计 1 学分。


  5. 本硕连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分可适当降低要求,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可结合本科阶段的培养特点做适当调整。


  (二)课程设置


  注:本专业学生可以选修相关专业的课程,记入相应学分。原则上不超过 2 门。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前的一次综合性考核,由各培养单位统一组织,重点考查研究生是否掌握较为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否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否具备一定的创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当在入学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中期考核。本硕连读非临床医学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当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中期考核。


  培养单位应根据《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制定本单位中期考核实施细则。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组织纪律、课程学习、学术研究等方面。考核结束后填写《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表》。通过中期考核者,方可进入开题报告环节。中期考核未通过者可按规定申请再次考核,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予以肄业。


  七、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为论证、审核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专门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障学位论文质量,应由各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当在中期考核结束后两个月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达到规定的学分,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提交导师审阅同意后,方可申请参加开题报告答辩。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与不足、参考书目等。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当由开题报告审核小组审核,填写《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开题报告审批表》。


  开题报告通过者,方可开始撰写论文;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按规定申请再次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提出变更学位论文选题,应重新举行开题报告会。


  八、学位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当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相应形成的创新成果应当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完整呈现。学位论文研究的实际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一)学位论文使用语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二)学位论文必须符合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要求,具体要求见《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定》的相关规定。


  (三)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 3 万字,摘要 500-800 字。


  九、学位论文答辩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全面完成本学科培养方案规定的各个环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学位论文,提交论文终稿,经指导教师以及论文评阅人同意,方可申请答辩。如论文题目出现重大修改,应重新开题后方可申请答辩。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按照《西藏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管理规定》《西藏民族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


  为保障论文质量,严把论文质量关,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均应参加匿名评审。具体要求见《西藏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管理规定》《西藏民族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


  十、阅读书目


  (一)必读书目


  1.文艺美学研究方向


  (1)《文学理论》 ,[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刘象愚等译,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年。


  (2)《文学理论入门》,[英] 乔纳森•卡勒著,李平译,译林出版社, 2013年。


  (3)《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 , [英] 拉曼•塞尔登编, 刘象愚、陈永国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


  (4)《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


  (5)《批判力批判》(注释本),康德著,李秋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6)《美学》(1-3 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7 年。


  (7)《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波] 塔塔尔凯维奇著,刘文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年。


  (8)《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美]杰姆逊讲演,唐小兵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9)《艺术与视知觉》,[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年。


  (10)《表征:文化表征与意指实践》,[英]斯图尔特•霍尔:徐亮、陆兴华译,商务印书馆,2013 年。


  2.西藏审美文化研究方向


  (1)《西藏的文明》,[法]石泰安著,耿昇译,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 年。


  (2)《拈花微笑——藏传佛教的哲学境界》,班班多杰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 年。


  (3)《西藏的文化与宗教哲学》,乔根锁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4)《西藏审美文化》,于乃昌著,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9 年。


  (5)《新文化史》,[美]林•亨特主编,姜进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6)《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 [英] 罗伯特•比尔著,向红茄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 年


  (7)《藏传佛教绘画史》, 于小冬著,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年。


  (8)《藏族文化发展史》, 丹珠昂奔著,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9)《西藏佛教彩绘彩塑艺术•如来佛身量明析宝论》,罗秉芬译注,中国藏学出版社,1997 年。


  (10)《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熊文彬、罗文华、谢继胜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 年。


  (二)选读书目


  1.文艺美学研究方向


  (1)《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年。


  (2)《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邱运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3)《东方学》,[美]爱德华•W •萨义德著,王宇根译,三联书店, 1999 年。


  (4)《20 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英]伊格尔顿著,伍晓明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年。


  (5)《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与结构》,[法] 皮埃尔•布尔迪厄著,刘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年。


  (6)《符号学原理》 ,[法] 罗兰•巴尔特著, 王东亮等译, 三联书店 ,1999年。


  (7)《消费社会》,[法] 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大学出


  版社,2014 年。


  (8)《人类学历史本体论》,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年。


  (9)《审美经验现象学》(上、下), [法] 米•杜夫海纳著 ,韩树站译,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6 年。


  (10)《审美现代性批判》,周宪著,商务印书馆,2016 年。


  (11)《艺术作品的本源》,[德]海德格尔等,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22年。


  (12)《文化与社会》,[英] 雷蒙•威廉斯,高晓玲译,商务印书馆,2018 年。


  (13)《审美意识形态》,[英] 特里•伊格尔顿著,王杰等译,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14 年。


  (14)《文化研究导论》,[英]阿雷恩•鲍尔德温著,陶东风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


  (15)《重构美学》,[德]沃尔夫冈•韦尔施著,陆扬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年。


  2.西藏审美文化研究方向


  (1)《观看之道》, [英]约翰•伯格著,戴行钺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


  (2)《艺术的故事》,[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


  (3)《贤者喜宴--吐蕃史译注》, 黄颢、周润年译,中央民族大学,2010 年。


  (4)《全球人文艺术通史》(上下卷), [美]杰内达•勒布德•本恩顿等著,尚士碧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年。


  (5)《中国少数民族古代美学思想资料初编》,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 年。


  (6)《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集成》彭书麟、于乃昌、冯育柱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7)《西藏绘画史》,[美] 杰克逊著,向红茄译,明天出版社,2001 年。


  (8)《佛教造像量度与仪轨》,李翎著,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 年。


  (9)《藏传佛教寺院考古》,宿白著,文物出版社,1996 年。


  (10)《藏戏与藏俗》,刘志群著,西藏人民出版社,2000 年。


  (11)《神灵降临》,廖东凡著,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 年。


  (12)《文化的解释》,[美] 克利福德•格尔兹著,纳日碧力戈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年.


  (13)《地方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美]克利福德•格尔兹等著,杨德睿译,商务印书馆,2014 年。


  (14)《图像证史》,[英]彼得•伯克著,杨豫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


  (15)《梵天佛地》,[意]图齐著,魏正中、萨尔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十一、课程描述


  (一)专业必修课


  1.课程名称:文艺批评与方法


  课程简介:本课程立足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主要以讲授、讨论与实践相结合方式开展教学,涉及到文本诸概念、文学社会学方法、意识形态研究方法、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后殖民主义方法、文学地理学研究方法、文学伦理学研究方法、文学生态学研究方法等内容,要求文学类研究生具备相当的文学史基础、文艺理论基础,熟知当代中国文艺发展趋向,理解文艺批评基本方法,掌握文艺批评的基本形态,能立足研究方向撰写符合学科要求的专业论文。考核方式为考查。


  2.课程名称:美学专题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美学学科研究的反思,把握实践论美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结构,理解实践论美学在美学研究的基础地位和独特贡献。内容上课程包括美学学科的历史反思和学科特点、实践论美学的基本理念和框架,与当代美学研究新动态三个主题内容。教学上采用指定书目阅读,课堂讨论和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根据学生阅读书目撰写小论文,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探析实践论美学的要义,并能运用实践论美学理念研究分析审美新问题、新理念。考核形式为考查。


  3.课程名称:文学理论专题


  课程简介:本课程向文艺学所有研究方向研究生开设,是在本科的《文学概论》课程的基础上,对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如中西文论体系的思维方式、建构基础等做理论反思和批判,培养学生元理论的反思能力;同时也涉及文学与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媒介、全球化等前沿问题,以开放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姿态展现文学理论的时代生命力。教学目的是加强学生的文艺学理论基础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文化实际、提出新问题新看法的能力,基本问题和前沿问题相结合,提炼出四五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关键词,以之为主线贯穿全课程。课堂教学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模式授课,经典导读与学生汇报结合。本课程考核形式为考查。


  4.课程名称:西藏审美文化


  课程简介:本课程向文艺学所有研究方向研究生开设,全方位地介绍西藏文化艺术概况,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西藏文化历史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研究藏族文化、艺术和美学提供必要的知识架构和学术共识。教学力图多角度地激发学生对藏文化中具体文化艺术形式的兴趣,使之掌握对研究对象进行审美分析和艺术评价、文化反思的基本方法。课程内容包括针对初学者的常识培养,也包括经典文献细读,历史发展脉络和文化艺术的逻辑脉络兼顾。课堂教学采用资料阅读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模式授课,要求每位学生针对一至五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读与分析,以课堂展示和课后论文的形式完成,本课程考核形式为考查。


  (二)专业选修课


  1.文艺美学研究方向选修课


  (1)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关于文学艺术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学说,开设的对象是文艺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为宏大的文艺史视野,较为丰富的中外文论史基础知识,主要采取经典文本选读与阐释、课堂讨论与课后研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主要包括马恩列斯经典文论,毛泽东文艺思想,新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等内容,着重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文艺实践路径,考核方式为考查。


  (2)课程名称:中国美学史


  课程简介:本课程从中国文化、哲学切入,研究、揭示中国美学史的发展历程,主要讲授有关中国传统美学的历史与理论知识。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美学史上各个时期的美学思想,把握中国美学演化发展的脉络和原因,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及对中国人在社会文化生活各个方面特别是艺术方面的影响。教学内容:导论,先秦与两汉美学,魏晋南北朝美学,唐代美学,宋元美学,明清美学。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把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实例分析与师生互动讨论结合起来。教学要求:了解中国美学史的学科发展,对于以儒家、道家与佛教文化为背景的各家美学思想有基本的掌握。考核方式为考查。


  (3)课程名称:西方美学史


  课程简介:本课程针对文艺学方向研究生开设,其目的是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为指导,系统学习西方美学史的相关范畴与概念,梳理清楚西方美学发展的思想脉络。课程内容为“美学学科的概念及起源”“柏拉图美学”“亚里士多德美学”“中世纪美学”“鲍姆嘉通美学”“康德美学”“席勒美学”“黑格尔美学”“叔本华美学”“尼采美学”“经典马克思美学”“海德格尔美学”。


  本课程采用资料阅读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模式授课,要求每位学生针对一至五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读与分析,以课堂展示和课后论文的形式完成。考核形式为考查。


  (4)课程名称:文化研究专题


  课程简介:本课程针对文艺学方向研究生开设,其目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对文化有更清晰的把握,正确理解丰繁多样的文化类型,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当代文化现象及发展趋势的能力,形成较系统的文化理论观点并能运用于实践之中。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文化的概念”、“文化研究方法论”“现代性问题批判”、“阶级、主体与身份”、“视觉感官与身体”、“物质文化与后现代媒介”、“空间与城市”等问题展开理论学习与讨论。


  本课程采用资料阅读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模式授课,每位学生须针对一至五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读,以课堂展示和课后论文的形式完成,考核形式为考查。


  (5)课程名称:《判断力批判》研读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目的是为更深入理解西方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把握现代美学的基本学术范式,并通过对《判断力批判》的文本精读,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学术训练。内容上本课程以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第一部分“审美判断力批判”文本的逐章解读为主要教学内容,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把握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的基本概念及体系、分析逻辑框架和基本问题。在逐章解读中,既把握文本的基本含义,也努力做到基本问题的上下关联和历史延伸。课程主要以《判断力批判》第一部分的文本精读为主,讨论其中的概念和问题,并激发学生深度理解。考核方式为考查。


  (6)课程名称:《文心雕龙》研读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古代经典原著研读的专业选修课程,由教师引导对《文心雕龙》作文本细读的深入研究和宏观学术视野下的当代阐释。教学目的:掌握《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古代文学、古代文论的相关问题。教学内容:绪论,《文心雕龙》总论研读,文体论研读,创作论研读,批评鉴赏论研读。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把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实例分析与师生互动讨论结合起来。教学要求:掌握《文心雕龙》的内容、体例及其文论文化思想,提升学生阅读和理解古代文论经典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古典文学之美,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考核方式为考查。


  (2)西藏审美文化研究方向选修课


  (1)课程名称:西藏艺术理论研究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西藏艺术理论的形成、特点和基本观点,体悟西藏古代艺术理论对艺术实践的指导作用。内容上课程包括西藏艺术理论的形成和特点,西藏古代诗学理论、西藏古代雕塑和绘画理论、西藏古代音乐理论、西藏古代建筑理论等。教学上采用理论原典阅读,课堂讨论和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能够联系西藏艺术实践,掌握西藏艺术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艺术理论的总体特征以及西藏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考核形式为考查。


  (2)课程名称:佛教哲学与美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全面概括地阐述佛教的哲学和美学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西藏古代审美文化现象的深层理念和西藏古代艺术的价值指向。内容上课程包括佛教的人生观、宇宙观和方法论,西藏苯教的哲学观念,藏传佛教的基本观念与特点,佛教艺术审美等。教学采用学生经典著作阅读,基本问题归纳和课堂讨论,以及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掌握佛教的基本哲学观念,佛教艺术审美的历史,藏传佛教的基本特点以及对西藏古代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考核形式为考查。


  (3)课程名称:新文化史研究方法论


  课程简介:本课程针对西藏审美文化方向研究生开设,其目的是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为指导,学习通过对各种文化体系的调查,进而研究话语、仪式中权力运作的机制。作为人类学、历史学、艺术史的交叉学科,该课程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和方法论性质,有助于开拓学生研究审美文化方面开拓视野。课程内容为“新文化史学科领域”“人类学方法论”“新文化史视野中的历史学方法论”“新艺术史方法论”“物质文化方法论”。


  本课程采用资料阅读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模式授课,要求每位学生针对一至五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读与分析,以课堂展示和课后论文的形式完成,本课程考核形式为考查。


  (4)课程名称:视觉文化研究


  课程简介:本课程针对西藏审美文化方向研究生开设,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具备视觉艺术素养一般能力的基础上,具备文化阐释和文化批评的能力。作为跨越视觉艺术和文化批评两大领域的新学科,本课程紧扣读图时代和媒介文化环境下的“观看”行为特点,阐释视觉文化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媒介传播的特征与影响,将课程理论教学与文化实践相结合,力图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媒介素养和文化理论素养。本课程理论与个案分析并重,强调图像学方法,将学术前沿内容引进教学,引导学生灵活应用理论。 本课程采用资料阅读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模式授课,要求每位学生针对一至五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读与分析,以课堂展示和课后论文的形式完成,考核形式为考查。


  (5)课程名称:文化研究专题


  课程简介:本课程针对文艺学方向研究生开设,其目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对文化有更清晰的把握,正确理解丰繁多样的文化类型,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当代文化现象及发展趋势的能力,形成较系统的文化理论观点并能运用于实践之中。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文化的概念”、“文化研究方法论”“现代性问题批判”、“阶级、主体与身份”、“视觉感官与身体”、“物质文化与后现代媒介”、“空间与城市”等问题展开理论学习与讨论。


  本课程采用资料阅读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模式授课,每位学生须针对一至五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读,以课堂展示和课后论文的形式完成,考核形式为考查。


  总负责人:王军君 负责人:严寅春 执笔人:张学海




  来源:https://www1.xzmu.edu.cn/yjsc/getcontent?id=86459&url=show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