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西藏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哲学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西藏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哲学


  西藏民族大学哲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101)


  所属学科门类:哲学


  所属一级学科:哲学


  所属培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简介:


  西藏民族大学哲学学科办学历史悠久,1975 级政治理论专业已开始授予哲学学士学位,1995 年哲学专业开始招生,2003 年获中国哲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 年获批西藏自治区首批重点学科,2021 年获哲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作为西藏自治区目前唯一的哲学学科硕士学位点,西藏民族大学哲学学科硕士学位点严格执行国家硕士学位标准,规范课程设置,规范教学方法,积极适应西藏及中西部地区对哲学人才的新需求,不断完善哲学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哲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哲学人才培养质量,突出西藏民族文化特色和优势,致力于为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西藏地区培养高层次哲学理论与实用人才。


  一、培养目标


  1.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坚决反对分裂的哲学专业专门人才。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培养遵纪守法、诚信公正、学风严谨、追求卓越,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培养具有较为厚实的哲学基础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和人文历史知识,以及所在研究方向的系统的专门知识,经过规范的学术研究和写作训练,具有从事哲学理论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教学和专业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包括:(1)研读和了解哲学及相关学科的经典著作或重要理论著作;(2)熟悉本专业的研究方法和前沿问题,对本专业的重要研究成果有较全面的把握;(3)独立撰写规范的学术论文,提出并解决具有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的哲学问题;(4)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能够胜任管理、宣传和出版等部门的工作,以及大专和中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


  二、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马克思主义“两论”及其在西藏的实践研究。


  2.中国哲学:先秦诸子研究;汉唐经学研究;汉唐佛学研究;宋明理学研究;藏传佛学研究。


  3.宗教学:藏传佛教思想史研究;藏传佛教宗派哲学研究;藏传佛教经典翻译与阐释;西藏宗教问题研究;基督教哲学与文化研究。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3 年,最长学习年限可在学制基础上延长 2 年。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或延期毕业者,依据《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执行。


  四、培养方式及主要培养环节


  (一)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指导与学科导师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复合导师制。导师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定和调整研究生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和撰写,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导师指导为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导师指导小组在培养方案调整、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等方面集体指导的优势,集众家之长,以利于研究生获得全面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


  (二)主要培养环节及进度要求


  1.中期考核:第四学期初,学科导师指导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业情况进行中期考核。学科导师指导小组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等方面的情况逐个进行全面考核,按照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类进行评价。中期考核合格以上的硕士研究生,正常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中期考核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不得进入下一阶段,即硕士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习,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分流。


  2.毕业条件审核:第六学期,学科导师组、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研究生院将联合审核研究生是否达到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毕业条件及授予学位条件。未能达到毕业条件者将不能毕业;未能达到授予学位条件者,不授予学位。


  (三)学风建设要求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各培养环节中应严格自律,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端正学风,具体要求如下:


  1.在硕士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实践和学术活动,特别在论文撰写工作中,都要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谨慎的合作精神。


  2.明德厚学,沉毅笃行,追求真理;遵守学术道德,端正学风,表里如一;


  坚决反对学术腐败,严禁剽窃、弄虚作假;禁止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劳动成果,杜绝考试作弊。


  3.研究生要积极参加规定的政治学习、形势政策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自觉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献身哲学研究事业的精神。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研究生学习考核实行学分制,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 36 个学分方可毕业。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三大类,设置如下:


  1.公共学位课 2 门, 9 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开设。


  (1)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 学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 学分)。


  (2)研究生公共外语:6 学分。


  说明:符合研究生外语免修条件者,可免修相应外语课程,并计入总学分。


  2.专业学位课 5 门,13 学分。


  《论文写作指导与学术道德规范》(1 学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3 学分)、《西方哲学原著选读》(3 学分)、《中国哲学原著选读》、(3 学分)


  《宗教学通论》(3 学分)。


  3.专业必修课每个方向 2 门,18 学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3 学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3 学分)。


  中国哲学专业:《先秦诸子研究》(3 学分)、《宋明理学研究》(3 学分)。


  宗教学专业:《佛教哲学及经典导读》(3 学分)、《西藏宗教专题研究》(3学分)。


  4.选修课 16 门,每人选三门, 6 学分。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2 学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 学分)、《唯物主义意识论》(2 学分)、《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 学分)、《中国哲学现代性研究》(2 学分)、《中西哲学文献学及方法论》(2 学分)、《汉唐佛学研究》(2 学分)、《汉唐经学研究》(2 学分)、《西方哲学史专题》(2 学分)、《宗教学前沿问题研究》(2 学分)、《魏晋玄学研究》(2 学分)、《宗教学研究方法导论》(2 学分)、《中国宗教专题研究》(2 学分)、《宗教文献选读》(2 学分)、《佛学史专题研究》(2 学分)、《佛学哲学比较研究》(2 学分)。


  5.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2 学分。


  第 3 或 4 学期进行,折合不少于 34 学时,考核合格。(2 个学分)


  6.各方向共同开设的课程采取合班上课的方式进行。鼓励宗教学研究专业的研究生跟随民族学专业或其它专业选修藏语,为将来从事藏学研究打好基础。


  7.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本专业基础课程,哲学本科专业已经开设。非哲学本科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入学后须在导师指导下自修这三门课程,也可跟随哲学本科专业旁听学习。


  (二)课程设置: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前的一次综合性考核,由各培养单位统一组织,重点考查研究生是否掌握较为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否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否具备一定的创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当在入学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中期考核。培养单位应根据《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制定本单位中期考核实施细则。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组织纪律、课程学习、学术研究等方面。考核结束后填写《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表》。通过中期考核者,方可进入开题报告环节。


  中期考核未通过者可按规定申请再次考核,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予以肄业。


  七、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为论证、审核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专门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障学位论文质量,应由各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当在中期考核结束后两个月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达到规定的学分,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提交导师审阅同意后,方可申请参加开题报告答辩。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与不足、参考书目等。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当由开题报告审核小组审核,填写《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开题报告审批表》。


  开题报告通过者,方可开始撰写论文;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按规定申请再次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提出变更学位论文选题,应重新举行开题报告会。


  八、学位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当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相应形成的创新成果应当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完整呈现。学位论文研究的实际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一)学位论文使用语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二)学位论文必须符合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要求,具体要求见《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定》的相关规定。


  (三)学位论文字数:正文不少于 3 万字,摘要 500-800 字。


  九、学位论文答辩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全面完成本学科培养方案规定的各个环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学位论文,提交论文终稿,经指导教师以及论文评阅人同意,硕士学位论文必须通过预答辩环节方可送外审,然后再申请答辩。如论文题目出现重大修改,应重新开题后方可申请答辩。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按照《西藏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管理规定》《西藏民族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


  为保障论文质量,严把论文质量关,硕士学位论文均应参加匿名评审。具体要求见《西藏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管理规定》《西藏民族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


  十、阅读书目


  (一)必读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


  3.《列宁专题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


  4.《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5.《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6.《习近平论治国理政》(1-4 卷),外文出版社。


  7.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 年版。


  8.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 年版。


  9.王先慎:《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998 年版。


  10.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2004 年版。


  11.陆象山:《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 年版。


  12.王阳明:《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年版。


  13.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上海三联书店,2001 年版。


  14.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版。


  15.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


  16.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59 年版。


  17.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


  18.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19.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陈嘉映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20.龙树著.汉藏诸大论师释译:《龙树六论:正理聚及其注释》,民族出版社,2000 年版。


  21.宗喀巴著、法尊译:《菩提道次第广论》,青海民族出版社,1998 年版。


  22.宗喀巴著、法尊译:《密宗道次第广论》,上海佛学书局,2004 年版。


  23.吕澂:《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


  24.吕澂:《西藏佛学原论》,商务印书馆,1933 年版。


  25.方立天:《佛教哲学》,长春出版社,2006 年版。


  26.[日]矢崎正见著,石硕、张建世译:《西藏佛教史考》,西藏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


  27.莫里斯•迈斯纳著,杜蒲、李玉玲:《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


  28.傅高义:《邓小平时代》,三联书店,2003 年版。


  29.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 年版。


  30.韩毓海:《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中信出版社,2014 年版。


  (二)选读书目


  31.孙伯鍨:《探索者道路的探索——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32.孙伯鍨 张一兵:《走进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 年版。


  33.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


  34.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第四版),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 年版。


  35.唐正东:《从斯密到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的历史性诠释》,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年。


  36.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年版。


  37.孙正聿:《哲学通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


  38.郭湛、安启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程》,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


  39.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


  40.陈学明:《驶向冰山的泰坦尼克号:西方左翼思想家眼中的当代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


  41.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42.杨国荣:《庄子的思想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43.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44.徐复观:《两汉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45.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三联书店 2004 年 8 月第 1 版。


  46.斯宾诺莎:《伦理学》,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


  47.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 年版。


  48.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译,三联书店,2014 年版。


  49.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修订译本,商务印书馆,2010 年版。


  50.释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中华书局,2010 年版。


  51.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52.许德存(索南才让):《藏传佛教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年版。


  53.牟钟鉴:《中国宗教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4.张志刚:《宗教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55.旷三平、常晋芳:《唯物史观前沿问题研究:现代哲学视域下的一种理论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


  56.孙伟平:《信息时代的社会历史观》,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


  十一、课程描述


  (一)专业必修课


  1.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课程简介:课程采取历史与逻辑、文献分析与经典原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力求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框架、原创精神及其精神实质。以专题研究的教学形式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梳理其学术研究前沿问题,展望并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走向及其趋势,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学术能力,提升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境界。考核方式:撰写课程论文。


  2.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


  课程简介:课程采取历史与逻辑、文献分析与经典原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力求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框架、原创精神及其精神实质。以专题研究的教学形式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梳理其学术研究前沿问题,展望并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走向及其趋势,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学术能力,提升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境界。考核方式:撰写课程论文。


  3.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


  课程简介: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并能够针对不同的观点,进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层逻辑和可能的发展空间,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打下基础。课程共 51 学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和热点论题进行专题性研究。包括展示当代分析的马克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如科亨、埃尔斯特和罗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构,突出分析哲学的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启示。专题性的考察马克思主的物质观、实践观、辩证观、真理观、自由观、宗教观、正义观。对这些哲学论题中当代争论加以展示、剖析,难点、疑点进行解析和回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框架内,进行尝试性的发挥与拓展,使学生带入到马克思主哲学研究的开放空间。考查方式为课程论文。


  4.课程名称:《中国哲学原著选读》


  课程简介:能够阅读中国哲学古典原著,是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之一。本课程通过带领学生细读中国哲学重要古典文献,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哲学主要流派的基本理论,还要在此过程中特别注重系统传授阅读中国哲学经典文本的方法,让学生清楚阅读古典原著应积累、具备的基本知识。考核方式为课程论文。


  5.课程名称:《先秦诸子研究》


  课程简介:先秦诸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源头,是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本课程以先秦诸子的基本问题及其演进历程为中心,以对每一学派、每一哲学家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为揭示的重点,以每一学派、每一哲学家围绕其基本问题所给出的理论回答为主要讲解内容,讲授至秦汉之际学术演变发展的基本情况。


  6.课程名称:《宋明理学研究》


  课程简介: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巅峰,是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本课程以宋明理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演进历程为中心,以对每一学派、每一哲学家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为揭示的重点,以每一学派、每一哲学家围绕其基本问题所给出的理论回答为主要讲解内容,讲授北宋至明代理学发展的基本情况。


  7.课程名称:《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课程简介:使学生了解西方历史上三部经典著作的基本思想和背景知识,掌握阅读西方哲学原著的方法、能力,提高哲学素养、培养哲学问题意识。本课程对西方哲学史上的三部经典著作进行解读、分析、评价。包括柏拉图的《理想国》、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其中,对《理想国》采取略读的形式,对各卷核心思想加以梳理展示,对书中重点、难点部分进行解析,并对著作中涉及到的哲学问题结合现代思想资源做拓展性研讨。对《第一哲学沉思集》采取精读的形式,对六个沉思逐句阅读、讲解,对相关问题的哲学史背景加以呈现。对《存在与时间》只做引领性阅读和讲解,对著作的结构、基本思想和启发性观点进行展示。考查方式为课程论文。


  8.课程名称:《宗教学通论》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宗教学研究和宗教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为进一步的宗教学研究或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同时引导学生能够正确了解认识宗教现象,分析处理宗教问题,着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共计 51 课时,十七周讲授完成。本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基本遵循教材《宗教学纲要》的结构框架,由四大基本教学模块组成,即模块一“宗教的本质及其表现”;模块二“宗教的起源与发展”;模块三“宗教的社会文化功能”;模块四“当代中国宗教研究”。主要由主讲老师进行讲授,同时重视课堂对话与讨论,作为训练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努力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培养思考型、研究型、实用型人才。


  9.课程名称:《佛教哲学及经典导读》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印度佛教、藏传佛教和中国佛教经典文本的解读,让中国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能够在基本掌握佛教哲学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印度佛教哲学、藏传佛教哲学和中国佛学哲学的思维方式及其特质。通过对佛教经典的解读,可以系统掌握经典文本的诠释过程,并能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哲学文本的能力。授课方式以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对文本所涉及的其它经典和研究材料亦能广泛阅读,对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能够进行分析和阐述。考核以撰写课程论文为主要方式。


  10.课程名称:《西藏宗教专题研究》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是通过讲授西藏宗教专题研究,使学生了解掌握西藏宗教的历史发展和基本形态;二是掌握西藏宗教的信仰仪式、组织制度、宗教活动、文化艺术、社会主义条件下西藏宗教的改革与管理,为研究生应用宗教理论解决现实宗教问题奠定理论基础,提供知识储备。课程内容分为八章,即西藏宗教历史发展、吐蕃佛教、藏传佛教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西藏宗教的信仰仪式、宗教组织、信仰活动、文化艺术、改革管理等。授课的方式主要为老师讲解与学生提问相结合,给予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课程要求:一是学生必须将听课与阅读参考图书相结合,二是学习思考与研究相结合;三是完成平时作业。考核方式:考查,完成一篇课程论文。


  (二)专业选修课


  1.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


  课程简介: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并能够针对不同的观点,进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层逻辑和可能的发展空间,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打下基础。课程共 51 学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和热点论题进行专题性研究。包括展示当代分析的马克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如科亨、埃尔斯特和罗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构,突出分析哲学的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启示。专题性的考察马克思主的物质观、实践观、辩证观、真理观、自由观、宗教观、正义观。对这些哲学论题中当代争论加以展示、剖析,难点、疑点进行解析和回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框架内,进行尝试性的发挥与拓展,使学生带入到马克思主哲学研究的开放空间。考查方式为课程论文。


  2.课程名称:《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课程简介:使学生系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方法,了解学术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动态和观点,并在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内,做拓展性、发挥性的思考。本课程共 51 学时,以“人本主义”为中心线索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内涵做全面、系统挖掘、展示和重构,并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立场上对当代自由主义重要代表波普尔和哈耶克的批评做出回应。包括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的解析与界定、占有关系与权力关系的澄清以及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本质及其承受者的探讨;对阶级概念的内涵、“社会剩余”对于基本阶级划分的依据、剥削以及阶级斗争的含义的讨论与评价;对国家与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思想的阐述、对相关争论和疑点的解析评价;对劳动价值论内涵、当代争论与异议做出回应以及对交换价值做出全新阐释。考查方式为课程论文。


  3.课程名称:《西方哲学史专题研究》


  课程简介: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究的形式聚焦西方哲学史研究中的重要哲学问题及其历史成就,梳理西方哲学史学术研究前沿问题,展望并思考西方哲学史研究的走向及其趋势等,力求以当代的哲学立场和视野,对西方哲学史中的种种哲学景象和哲学观念、哲学基础理论进行深入的哲学反思,帮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理解西方哲学史的重要哲学问题、哲学特征及其精神实质。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采取文献分析与经典原著研究相结合,专题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学术能力。考核方式:撰写课程论文。


  4.课程名称:《汉唐经学》


  课程简介::经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原典基础,是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本课程以汉唐经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演进历程为中心,以对每一学派、每一哲学家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为揭示的重点,以每一经师、每一哲学家围绕其基本问题所给出的理论回答为主要讲解内容,讲授至唐代经学演变发展的基本情况。


  5.课程名称:《藏汉佛教哲学比较研究》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是通过讲授藏汉佛教哲学思想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藏汉佛教哲学思想的主要内涵、差异和共同点;二是掌握藏汉佛教哲学发展演变的规律及其特征,为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提供理论基础、素材和思路方法。教学内容共分九章,即藏汉佛教哲学形成因素及发展特征、宇宙观、因果报应论、缘起论和中观思想、心性论、修行实践观、密教哲学等的比较,二者的特点、差异及形成原因等。授课的方式主要为老师讲解与学生提问相结合,给予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课程要求:一是学生必须将听课与阅读参考图书相结合,二是学习思考与研究相结合;三是完成平时作业。考核方式:考查,完成课程论文一篇。


  6.课程名称:《宗教学研究方法导论》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是通过讲授西方七种重要的宗教学家的宗教理论,使学生对西方主要的宗教理论和观点有系统的了解和认识;二是使学生掌握西方研究宗教的主要理论方法和技巧,为其完成硕士毕业论文提供方法论指导。教学内容主要有:泰勒和弗雷泽的万物有灵论与巫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宗教与人格,埃米尔•涂尔干的神圣社会,卡尔•马克思的宗教即异化,米尔恰•伊利亚德的神圣的实在,埃文斯•普理查德的社会的“心灵建构”,克利福德•格尔兹的作为文化系统的宗教等。授课的方式主要为老师讲解与学生提问相结合,给予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课程要求:一是学生必须将听课与阅读参考图书相结合,二是学习思考与研究相结合;三是完成平时作业。考核方式:考察,完成一篇课程论文。


  7.课程名称:《佛教史专题》


  课程简介: 本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哲学的角度对印度佛教的产生、发展,或者对中国佛教思想如何发生、成长以及如何形成自己的结构等许多方面进行考察,使学生了解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思想的特点。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思想、宗派源流以及相关理论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中国佛教的主要概念、理论以及修行方式等知识,并使学生逐步培养对宗教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并引起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帮助学生客观理性认识宗教,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科学无神论宗教学研究立场。授课方式以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对文本所涉及的其它经典和研究材料亦能广泛阅读,对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能够进行分析和阐述。考核以撰写课程论文为主要方式。


  8.课程名称:《汉唐佛学研究》


  课程简介: 由于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历时两千多年,发展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佛学传统, 对于中国哲学、文化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佛学已经成为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隋唐时,甚至成了中国哲学的最高表达,因此,本课程希望通过对从汉代至唐代所出现的佛教重要典籍及其思想的讲授,使学生了解中国佛教的思想最初的发展脉络及其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对印度佛教的吸收与消化过程,掌握印度佛教思想中国化的具体理论实例,养成学生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学养,培养他们运用相关的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初步形成对佛教思想的内涵与演变进行独立分析的能力。


  授课方式以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对文本所涉及的其它经典和研究材料能广泛阅读,对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能够进行分析和阐述。考核以撰写课程论文为主要方式。


  9.课程名称:《中国宗教研究专题》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通过对中国宗教各个专题问题的探讨和分析,使学生或者从总体上了解中国宗教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形态,中国宗教与中国其他文化形式的关系,或者对中国宗教的组成部分,如宗法传统宗教、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发生、发展和思想特点等分别进行了解,从而使得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宗教的历史和思想,培养和树立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对各种具体的宗教现象、宗教史的研究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有助于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与宗教有关的国际国内政治,稳定社会秩序。授课方式以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对文本所涉及的其它经典和研究材料亦能广泛阅读,对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能够进行分析和阐述。考核以撰写课程论文为主要方式。


  总负责人:王彦智 负责人:郭云峰 执笔人:董国




  来源:https://www1.xzmu.edu.cn/yjsc/getcontent?id=86197&url=show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