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江西师范大学学科简介:植物学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江西师范大学学科简介:植物学


  本学科研究方向立足于江西省及周边地区丰富的亚热带植物资源和江西特有的野生植物资源,着力开展对野生植物资源中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重要基因的发掘、遗传机理和开发利用研究;野生优良基因渐渗诱发的表观遗传学;特有资源的保护遗传学等研究。形成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前瞻性的专业特色。本研究方向有“江西省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平台支撑。该方向的导师先后承担了包括973前期专项1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9项、合作主持“863”项目1项、江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包括重点项目)10余项。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Plant Disease、《中国农业科学》和《遗传》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本研究方向近五年共承担各类项目1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4项,项目的总科研经费152.5万元;拥有教授5人,副教授8人,其中江西省学科带头人2名,拥有博士学位科研人员13人,硕士生导师7名。本研究方向师资较强、结构合理、研究成果显著且均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动物学: 本学科研究方向立足于江西省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和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结合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江西省动物资源特色,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珍稀、濒危和经济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为突破口,以动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主攻方向,以现代宏观技术和微观技术相结合为主要研究手段,全面提高动物学基础研究水平和应用研究层次。本学科的主要研究特色是以我国森林小型啮齿类动物对植物种子扩散和更新和我省的濒危野生动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和内容,结合动物学(如鸟类学、哺乳动物学、昆虫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免疫学、同位素等研究方法和技术,对一些国际濒危动物以及国内极具经济价值的物种(如梅花鹿、小天鹅、小型啮齿类、中华秋沙鸭、鄱阳湖三角帆蚌等)的生态习性、濒危机制、动植物关系、免疫抗菌等进行研究,对江西和我国动物多样性的保护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该研究组已经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动植物协同进化、鸟类资源与保护生物学、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三角帆蚌免疫学、动物生理学与食品科学、害虫综合治理。动物学硕士生导师对江西省多个地区的鸟类资源、兽类资源、两栖爬行类资源、鱼类资源、软体动物资源和昆虫资源等进行了调查,掌握了一些特色动物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动态,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研究内容和方向。近年来,本研究方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级课题和横向课题20余项,研究内容涉及啮齿类在森林更新中的作用、中华秋沙鸭保护生物学、梅花鹿的保护生物学、三角帆蚌的免疫生物学、鄱阳湖鸟类共存机制、生物多样性监测、鸟类与人类和谐共处等;在《Plos one》, 《Animal behavior》,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Plant ecology》, 《动物学报》,《生态学报》,《动物学研究》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国际SCI论文30余篇。硕士点拥有江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1人,教授2人(低职高聘),副教授2人,讲师2人,6人有博士学位。近3年来项目总经费近500万。


  微生物学:本学科方向立足于江西环鄱阳湖特定生态系统的丰富微生物资源,结合微生物功能筛选的理论和方法,获得具有应用前景的功能微生物,研究它的重要代谢产物、代谢途径及其调控基因,阐明目标产物的微生物合成过程及其表达调控;结合诱变、细胞融合及基因工程等技术,选育和构建优良的菌株,并进行发酵条件等有关发酵生理学的研究,借助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手段,定位于将(具有明显江西区域特色的)丰富农副产品及其废弃物资源转化与再利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为江西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目前,本学科方向已在微生物酶制剂、微生物产抗生素、微生物生化药物等领域已形成明显的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近五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项目总科研经费600余万元;在《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8项。学科梯队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45岁以下的学术梯队骨干都拥有博士学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本学科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有效基因的克隆定位、克隆、表达与利用、生物信号传输等。在相关研究领域拥有一定的地位。本学科方向拥有教授3名,副教授5名,均具有博士学位,具有良好的科研平台,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科研条件。


  近五年本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项目总科研经费700余万元;在《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8项。学科梯队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45岁以下的学术梯队骨干都拥有博士学位。


  生态学(一级硕士点):我校生态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的要求,围绕特色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特有生物资源调查、鄱阳湖候鸟保护、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生物农药、生物产品的绿色生产工艺等方面开展研究。


  本学科人员结构合理,有教授22人,副教授27人,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45人,硕士生导师20人。研究平台包括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二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承担各类项目近2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70余项,项目的总科研到帐经费873.95万元。在研项目合计7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6项,省部级30余项,在研项目总经费达500余万元。在《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植物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等重要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100篇


  生物化工:生物化工是生物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工程的一个前沿分支,它运用化学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解决有生物体或生物活性物质参与的生产过程即生物反应过程中的基础理论及工程技术问题。它作为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化学工程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生物技术中将近代生物学的成就转变成生产力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于2005年获得生物化工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依托功能有机小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江西省亚热带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配有各种先进的生物过程研究装备和生物器,其中包括各种生物反应器、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气-质和液-质联用质谱仪等。主要研究领域有:采用基因重组微生物及非重组微生物的发酵过程优化,特殊生境微生物的大规模培养及过程优化,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细胞工程,生物催化,代谢工程,生物反应过程的放大等。


  生物化工的研究方向主要有:01生化反应工艺与工程;02生物过程工程;03微生物与天然产物化学;04生物催化与转化


  本专业广泛服务于制药工业、食品工业、农药工业、环境生态保护、化学工业等领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很强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业前景较好。研究生毕业后,可到有关应用生物技术和生化技术进行生产的公司企业(如生化药业公司、生物制药公司、生物工程公司、保健食品公司等)从事技术管理、工程设计、工艺设计、新产品研究开发等工作;也可到有关科研部门(如生物工程研究所、生物药物研究所、工程设计院、环保研究所等)从事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开发工作;还可到有关质检、商检、卫生防疫、外贸等部门,从事生物检验、技术监控、技术管理等工作;硕士毕业生也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到教育部门从事相关教学工作。




  来源:https://yar.jxnu.edu.cn/2015/0623/c1311a67560/page.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