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2026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4月,是由原自动化系(部分)和学校计算中心组建而成,于2021年12月2日从红旗校区搬迁至三江校区。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2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办于1984年,是江西省内较早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的高校之一,先后获批计算机应用技术“十一五”和“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是江西省特色专业和江西省品牌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外,学院承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国际留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创办于1999年,2007年被评为首批校级重点学科,2009年被评为江西省省级特色专业,2022年获评江西省一流专业。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同时也具有招收冶金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冶金及矿业生产中的计算机视觉应用研究”等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资格。


  学院在校生现有本科生2000余人,博、硕士研究生420余人,本科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0%以上,本科生考研升学率2022年达34%。建院20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近万名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契合市场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院建立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40人;学院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拥有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江西省井冈之星等9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人,江西省模范教师1人。


  学院下设三个实验中心,分别为信息技术实验中心、通信与光电技术实验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3900余平方米,实验室设备总价值3000余万元,建有高性能计算中心、H3C网络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光学系统实验室、光电技术实验室等20个专业实验室。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环节的培养,现与海康威视、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迪普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宏晶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昊一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参与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大数据挑战赛以及智能创意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校密码数学挑战赛、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信息技术知识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等与专业相关的科技竞赛,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探索精神,学院借鉴工作室模式,在前期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推动本科生导师制的创新工作室建设,为每个工作室提供场地,建设“工作室+专业实验室”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其中工作室包括硕导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综合考虑专业的覆盖面、专业特色、学生的受益面,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原则为“四个一”,即每一个专业至少建一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至少有一个专业方向,每个方向至少配备一名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工作室和对外开放的专业实验室一起形成将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实际科研项目等实践内容融为一体基于OBE的开放式实践平台。创新工作室主要由计算机创新、电信通信创新、光电创新三个子平台组成,包括智能硬件与物联网创新工作室、Delta工作室、企桥工作室、程序设计与编程创新工作室、信息安全工作室、医学图像处理工作室、全同光电创新活动室等工作室。学生在校期间,可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匈牙利互换奖学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出国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项目和张文海院士奖学金、泰豪奖学金、智尚奖学金、米洛星奖学金、豪鹏国际奖学金、华院奖学金、维刻奖学金等社会奖助学金。


  学院毕业生广泛就业于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等地区,就业行业包括计算机、电子通信、高等学校、政府机关等。就业单位包括中铝集团、宝武集团、华为、阿里巴巴、百度、网易、字节跳动、深信服、泰豪集团等知名企业;在继续深造方面,每年均有不少学生保研或考取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学院学科建设紧密结合社会需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在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宽带通信、数据挖掘、演化计算、模式分类、嵌入式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系统集成等方面的研究颇具特色、成果突出。在“十三五”期间,学院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组建计算机视觉及智能计算研究团队、稀金大数据智能处理、智能信息处理与优化计算、智能图像处理及嵌入式应用开发、网络空间安全、数据工程与智能服务等方向的学术团队。近五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等在研的科研项目17项,结题33项,70余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近200篇被SCI、EI等检索,主编、参编教材10余部。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已在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省级精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级双语课程、师生境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来源:https://ie.jxust.edu.cn/xygk/xyjj.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北京市培养单位考研辅导
直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