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
(一)学科简介
公共管理是为实现公共利益、创造公共价值、建设公民美好生活而对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公共管理学科的产生与公共管理事业密切相关,其目标是推动公共管理理论的原始创新,加强对国家重大管理问题的回应,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平台和智库基地,培育理论扎实、方法科学、求是为公的优秀人才。
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源起于1924年美国希拉丘斯大学麦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的成立。随后,多国相继成立公共管理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增多,且愈加复杂,对政府官员及公共机构管理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促进了公共管理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蓬勃兴起。目前,该学科已成为很多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
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是在省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基础上设立,初步形成了“国际视野、徽派风格、建大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现有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安徽省高校智库——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研究中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成立的安徽省建筑房地产法律研究中心和省自然资源厅批准成立的安徽省耕地保护创新示范中心4个省级平台,及国土资源与城市管理、城市治理与社会服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3个科研创新团队。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点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MPA),硕士生导师74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1名、年轻博士11名、校外兼职导师39名(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外兼职导师37名)、专业学位导师4名;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实力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二)研究方向
包括: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5个方向。
二、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以人格塑造、知识获取、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四位一体”为目标,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公共管理、公共事务、公共政策理论素养,能胜任政府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知识,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熟练掌握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能够运用管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备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
具有较高的劳育、体育、美育、人文和道德素养。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一)培养方式
1. 导师全面负责和“双导”联合培养。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以生为本,根据学生和导师意愿,推进导师与兼职实务导师联合培养。兼职实务导师为研究生提供专业实践指导及实习、就业平台,协助研究生导师开展各类实务活动。
2. 学习、研究与社会实践多元共融。按照个人培养计划确定、课程学习、学术活动、实践训练、科研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等6个主要环节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
3. 培养计划全链条嵌入。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并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中期考核,通过中期考核,按计划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4. 科教融合的前沿课程提升。专业课以研讨和互动式教学为主,课堂讲授、交流研讨和案例分析有机结合,实现知识积累与科学研究有效融合。课堂讲授学时不低于课程总学时的1/3。
5. 导师引导的系统科研支撑。鼓励研究生申报科技创新计划,支持研究生参与前沿性、高水平科研工作,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研究生培养。
(二)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如遇特殊情况需延期学习的,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学院审核、研究生院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但延长最多不超过1年。
四、课程设置及简介
(一)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必修)和非学位课(选修)两大类。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文献阅读和学术活动不少于1学分,实践活动不少于1学分。课程一般以18-20学时计1学分(外语类课程以33-36学时计1学分)。
基本要求
在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不少于32个学分,其中课程学习环节不少于30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
课程安排
研究生课程学习原则上在二年内完成,其中公共基础课安排在第一、二学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安排在第一、二、三学期。实践活动原则上安排在第四学期。
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文献阅读、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三方面内容。文献阅读和学术活动计1学分,实践活动计1学分。
文献阅读是研究生科研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做不少于两次文献综述报告,其中一次可结合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导师应对文献综述报告进行批阅或发表文献综述类文章,学院备案留存。
学术活动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鼓励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和学术研讨。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不少于6次学术报告会,本人做学术报告至少1次。
实践活动是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实践活动可采取教学实习、科研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
表 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学 位 课 |
公共基础课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2 |
1 |
考试 |
必修 |
自然辩证法 |
18 |
1 |
2 |
||||
英语阅读(上) |
60 |
1.5 |
1 |
||||
英语阅读(下) |
60 |
1.5 |
2 |
||||
英语阅听说(上) |
30 |
1 |
1 |
||||
英语阅听说(下) |
30 |
1 |
2 |
||||
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 |
36 |
2 |
1 |
考查 |
|||
专业基础课 |
公共管理 |
36 |
2 |
1 |
考试 |
不少于3门,不少于6学分 |
|
公共政策学 |
36 |
2 |
1 |
考试 |
|||
公共经济学 |
36 |
2 |
1 |
考试 |
|||
社会研究方法 |
36 |
2 |
1 |
考试 |
|||
公共管理法律法规 |
36 |
2 |
1 |
考试 |
|||
公共组织理论与实践 |
36 |
2 |
1 |
考试 |
|||
专业方向 必修课 |
行政法学 |
36 |
2 |
1 |
考试 |
不少于2门,不少于4学分 |
|
土地经济与管理 |
36 |
2 |
1 |
考试 |
|||
城市管理学 |
36 |
2 |
1 |
考试 |
|||
社会保障概论 |
36 |
2 |
1 |
考试 |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36 |
2 |
1 |
考试 |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
36 |
2 |
1 |
考试 |
|||
学 位 课 |
专业方向 选修课 |
公共伦理学 |
36 |
2 |
2 |
考查 |
不少于10学分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
36 |
2 |
2 |
考查 |
|||
公共危机管理 |
36 |
2 |
2 |
考查 |
|||
电子政务 |
36 |
2 |
2 |
考查 |
|||
土地利用与规划 |
36 |
2 |
2 |
考查 |
|||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
36 |
2 |
2 |
考查 |
|||
教育社会学 |
36 |
2 |
2 |
考查 |
|||
地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36 |
2 |
2 |
考查 |
|||
城市社会学 |
36 |
2 |
2 |
考查 |
|||
城市社区管理 |
36 |
2 |
2 |
考查 |
|||
城市管理法 |
36 |
2 |
2 |
考查 |
|||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
36 |
2 |
2 |
考查 |
|||
必修 环节 |
|
全日制专业硕士专业实践 |
|
1 |
3 |
|
|
|
学术活动与文献阅读 |
|
1 |
3 |
|
|
|
补修 课程 |
跨一级学科硕士研究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主干课程1-2门,参加本科生考试。 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
(二)课程简介
1. 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属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主干课程,涵盖统揽各专业方向的基础和共通性知识,在研究主题、理论、方法论等方面对其他专业课程具有指导性意义。本课程主要围绕国家公共治理结构、公共权力、行政体制、政府职能及其运行机制等基本问题,坚持价值、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着重培育公共精神,提升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社会或政策问题。它以人类社会的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及其运行,政策的性质、原因与结果为研究对象,以提供政策相关知识为目标,注重思维方式以及方法论、方法及分析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强调实际政策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 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旨在培养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方法论思维,熟悉社会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掌握社会科学的基本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工具,了解行为研究、循证导向、混合研究、数据驱动等新兴研究方法的发展状况,训练学生合理选取研究策略,采用有效研究手段提升学位论文质量,为学生将来从事公共事务治理、政府管理实践,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项目的规划评估奠定研究方法的基础。
土地经济与管理
土地经济与管理专题是土地资源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课程着重介绍土地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分析方法、关键问题与学术前沿,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析、专题研讨及课外实践等多种方式,在进一步提升硕士研究生土地经济学理论功底的基础上,着力培养研究生土地经济领域的知识获取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结合课程教学,本课程注重加强新时代立德树人、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是社会保障专业方向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平台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从经济学的角度介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宏观经济理论基础及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运行的微观机制和理论。通过系统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而且对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践有清楚的认识。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牢固掌握大量基础理论知识,深入了解社会保障的具体实践和改革发展趋势,而且能够用理性思维去分析社会保障改革和发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教育经济与管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是针对教育经济与管理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设置的专业综合课程,是一门运用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教育领域中的经济投入和产出、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以及教育管理等规律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教育与经济、组织理论与教育管理、管理经济学基础、高等教育理论与改革等六个单元。
五、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要求
1.论文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兼职实务导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有一定的探索性,有一定的工作量,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或应用价值,并在本研究方向内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拟选课题当前国内外发展动态和水平。
(2)研究领域内存在的问题和开展科研工作的可行性。
(3)拟选课题的目的、意义、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
(4)拟选课题的研究基础(实验设备、图书资料、本人理论及实际工作基础),及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措施。
(5)研究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
选题报告的评审一般应采用报告会的方式,硕士研究生须以书面报告和PPT讲述两种方式,就选题报告进行说明。学院或研究团队组织3-5名以上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或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评审小组,对选题报告进行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
选题报告通过者,进入论文工作阶段。未通过者可在2个月内再补作一次选题报告,仍未通过者,不得继续进行论文工作,按终止学业处理。
选题报告通过后,一般不得随意变更题目和研究内容。如有特殊原因确需修改者,由研究生做书面报告,经导师同意,评审小组组长签署意见(是否需重新选题),分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后,按程序办理。
2.学位论文预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是答辩前的一次综合审查,安排在学位论文答辩前,一般由学院组织进行。主要对学位论文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进行审查,并提出论文修改及答辩的具体指导意见。论文预答辩合格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
3.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
研究生完成培养计划的各项要求后,按照《安徽建筑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经学院、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方可进行学位申请。
4.各环节间的时间要求
论文选题、论文答辩等各环节之间应有充分的实际工作时间,防止走过场。选题工作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一般不少于1年。答辩申请与答辩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
来源:https://www.ahjzu.edu.cn/fzxy/2024/0117/c7228a227612/page.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Copyright©2007–2024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