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学科简介:生物学
定位与目标
关注生命的机制研究,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需求,以建设一流人才队伍为抓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解答重大生命科学问题为驱动力,加强生物学新理论、新技术与医学需求相结合,强化创新发展和应用转化,学科整体位居辽宁省先进行列,部分二级学科在国内具有竞争力。
优势与特色
在著名生理学家沈其震院士、吴襄教授、生物化学家李昌甫教授、林钧材教授、生物学家伍律教授等国内知名学者的努力和支持下,生物学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已形成包括动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生物技术等二级学科的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为学校生物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学科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科于2010 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 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3 年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1995 年以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生理学2 个二级学科连续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
学科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基因工程模式动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5 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包括“辽宁省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糖生物学与糖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癌症遗传和表观遗传重点实验室”、“辽宁省SPF 动物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高校癌症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承担各类科技课题93 项,包括973、863项目课题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 项,可支配科研经费2385 万元;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第五完成单位)1 项、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奖6 项。
学科围绕重大科学问题,着眼于了解生命的基本机制,为应用和转化提供指导,为医学发展提供基础,已形成了研究基础扎实、学术特色鲜明的重点研究方向,包括糖复合物结构、功能及与发育和疾病的关系,基因组稳定性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脑肿瘤生长和细胞分化的信号调控网络,胚胎发育与着床的调控,重大疾病基因工程模式动物的建立和应用等。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全面提升学生对生命的基本现象、机制和相关疾病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和探索生命奥秘的浓厚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兼备的创新型研究人才和应用人才。
学科方向设置
1. 糖复合物结构、功能及与发育和疾病的关系。糖复合物表面糖链结构的改变与很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学科从1981 年开始研究糖复合物的功能,是积极推动我国糖研究的主要单位之一。1999 年学校成立糖生物学研究所,2005 年获批辽宁省糖生物学与糖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2006 年获批辽宁省高等学校糖生物学创新团队,整体水平位于国内先进行列。
2. 基因组稳定性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基因组的不稳定导致众多疾病,包括癌症。围绕肿瘤抑制因子在DNA 损伤导致的细胞周期检验点、凋亡的功能和作用机制,DNA 损伤应答关键因子在细胞中的定位与转录调控,非编码RNA 对DNA 损伤导致的组蛋白修饰、染色体重构与表观调控等,已建立了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辽宁省“攀登学者”为核心的科研队伍。
3. 脑肿瘤生长和细胞分化的信号调控网络。STAT3 通路对原发性脑肿瘤细胞生长和生存至关重要,以该通路作为研究切入点,系统地研究导致STAT3 信号通路活化的内在调节机制,调节STAT3 信号通路对脑肿瘤细胞相关通路的影响等。团队于2004 年获批辽宁省高校癌症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2006 年获批辽宁省癌症遗传和表观遗传重点实验室,2007 年获批辽宁省肿瘤基础和应用基础创新团队。
4. 胚胎发育与着床的调控。围绕精卵识别、胚胎发育、着床调控等基本的生命环节,利用小鼠着床模型、子宫内膜细胞和模拟胚胎着床模型,建立了以特征蛋白分泌水平评价胚胎发育的方法,搭建了临床生殖药物筛选平台,形成了特色明确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获得了辽宁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并纳入由国家自然科学专项基金成果资助出版的专著《糖链与生殖》。
5. 重大疾病基因工程模式动物的建立和应用。围绕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遗传性代谢病等高发、难以有效治疗的重大疾病,利用高效基因打靶技术,建立动物模型,开展机制研究,为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奠定动物模型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团队于2014 年获批 “国家级基因工程模式动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内外影响
本学科有省级以上各级人才11 人,国家级学会学术任职15 人。在国内外各类期刊发表论文195 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 收录论文139 篇,影响因子5 以上论文17 篇,高被引论文4 篇。2013 年承办了国际糖复合物组织(International Glycoconjugate Organization, IGO)“第22 届国际糖复合物学术会议”,这是我国第一次主办国际糖生物学领域最具规模和影响的学术盛会。2012 年以来,参加国际会议50 余人次,主持及做大会报告7 人次,与美、日、英、奥等多个国家的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举办学术讲座120 余场。学科承担本科、研究生、留学生等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培养了大批生命科学和医学人才,有力支持了健康和科学事业发展。
来源:http://jcyxy.dmu.edu.cn/xkjs/swxxk.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Copyright©2007–2024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