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简介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是在原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简称:水文系)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的。
水文系始建于1956年。1993年原成都地质学院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因学科专业发展需要,在原水文系的基础上组建工程地质与建筑工程系以及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1997年,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新发展,两系又合并组建了成都理工学院第一个二级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2001年底,三校合并组建成都理工大学,通过院系调整,原勘察与机电工程系以及应用化学系的部分专业并入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2018年我院环境工程专业划入新组建的生态环境学院。
经过60余年的发展,学院现有6个教学系、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综合实验室。
学院目前在校学生2949人,其中本科生1900人,研究生1049人(含硕士、博士)。设有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和工程力学6个本科专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地质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岩土工程为部省级重点学科;地质工程、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已两次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已形成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地质+土木”工程学科群。
学院现有教职工209人,其中共和国勋章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2人、挪威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地质学会会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后备人选8人。182名教师及实验室教学人员中,有博士生导师53人、教授(含研究员)77人、副教授(含副研及高工)67人、讲师(含助研及工程师)3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占教师总数的86.81%。已建成一支老、中、青有机结合,职称、年龄、学历合理的优秀师资队伍。形成了“地质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岩土工程”省级教学团队、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等10个教学与科研团队。
长期以来,学院秉承“团结、包容、求实、创新”的院训,坚持“科教融合,两重两强”的人才培养理念,重视学生地质基础、力学基础,强化工程素养、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立足行业,面向全国,满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减灾防灾需求,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山区复杂条件下的工程建设学科专业群,建设以地质工程和土木工程为主体,多种工程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教学型学院。
学院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等高水平平台为依托,教学与科研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已为国家培养本科生1.9万余名、研究生4100余名、博士生400余名,这些高层次人才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数十项,“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近十余年来,以独立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数十项;出版专著50余部,发表SCI、EI检索论文180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300余项,软件著作权60余项。
目前,学院已成为成都理工大学科研和教学的重要支撑单位,“环工人”正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蓝图指引下,按照学院“十四五”规划阔步前进。
来源:https://cece.cdut.edu.cn/xygk/xyjj.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Copyright©2007–2024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