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简介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简介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起源于原成都地质学院二系,于1959年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矿物岩石分析”本科专业。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壮大,已形成了材料、化学、化工融合的高新材化类学科群,拥有博士、硕士、学士3级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院。现设有教学科研单位4个:基础化学教学部、应用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实验单位3个:基础化学实验室、材料与化学化工综合实验室和四川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双一流学科支撑单位;拥有四川省攀西战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矿产资源化学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攀西碲铋选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共建)、硫酸盐型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青海省重点实验室(共建);拥有"应用化学"、“材料学”2个四川省重点学科;矿物材料学、矿产资源化学、金属矿产与金属材料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与化工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开设有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宜宾校区办学)、化学(2020年已停招)、制药工程(2020年已停招)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3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拥有一支由留学归国人员、中青年博士和学术上有建树的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其中专任教师博士研究生比例达到91.5%。现有博士生导师11人,教授或相当职称33人,副教授或相当职称44人,校聘研究员22人,校聘副研究员2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四川省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人才项目青年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人。


  人才培养是学院立足之根本。学院先后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高技术人才,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2143人。学院重视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教学成果显著,先后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5项;出版教材近40部;是《四川省高等教育新世纪教改工程》省级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3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制药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2个专业入选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为四川省省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为校级特色专业;建有化学工程原理、环境分析化学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环境分析化学、化学工程原理、复杂物质分析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化学工程原理、复杂物质分析、现代化学基础3门省级精品课程;化学工艺学、岩石矿物分析2门省级一流线上课程;盐湖化工1门省级一流线下课程; “深层地下卤水吸附提锂3D仿真实验项目”为省级仿真实验项目;材料工程基础、化学工艺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与现代物质文明、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药物合成、分析化学等10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分析化学、合成药物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物理化学、环境分析化学(双语)、普通化学、材料科学基础等7门校级精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现代化学基础、分析化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等4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学院60多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良好的办学条件。学院建有基础化学实验室、材料与化学化工综合实验室和四川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用房(含综合实验大楼)约9000m2,拥有XRF、ICP-OES、LC-MS、GC-MS、FTIR、XRD、SEM等大型科学测试分析仪器,设备资产达3000余万元。


  学院是四川省材化类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将化学、化工、材料等基本理论应用于自然资源高效、高质、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与保护等领域,不仅使我院的学科方向富有生机与活力,而且也明显区别于国内其它高校,具有显著的学科特色与优势。学院已在相平衡与盐卤化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物材料加工与利用、新能源材料、复杂组分分离及富集、痕量超痕量分析、高灵敏高分辨检测原理和方法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同时在等离子体技术与新材料、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等研究领域,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近年来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约3104万;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7项,各种荣誉奖励16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9项,转化科技成果7项,发表SCI学术论文523篇。




  来源:https://cmcc.cdut.edu.cn/xygk/xyjj.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