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北京理工大学学科简介:电子科学与技术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北京理工大学学科简介:电子科学与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创始于 1940 年我党创办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老院长“红色无线电专家”李强院士是学科奠基人,是我国第一个成功研制电视发射和接收试验系统的学科点,2003 年获得一级博士点授权,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和工信部重点专业。


  学科目前共有专职教师 104 人,其中正高级职称 29 人,副高级职称 41 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比 67 %,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 88%。师资队伍汇聚了 2 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 名国家杰青、1 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 名海外高层次人才、1 名 IEEE fellow,以及 6 名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人选者、3 名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另有 1 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 名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学科拥有“电工电子基础”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了“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元信息系统”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低维量子结构与器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硅基高速片上系统”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教学与科研平台。学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防重大重点项目、民用航天等重要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近亿元,发表 SCI 检索论文百余篇。70%以上毕业生服务于国防军工行业,毕业生中包括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小谟等多位院士,已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主战场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本学科形成了军民融合、特色鲜明、从基础到应用的五个优势学科方向,包括射频技术与软件、微波与太赫兹技术、智能电子信息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和信号与图像处理。


  1. 射频技术与软件


  射频技术是电子信息时代的支柱之一。电子工业设计软件是国家电子工业产业的关键基础之一。复杂射频系统设计面临复杂材料、多尺度、多物理、复杂环境电磁兼容等一系列极具挑战性问题。本方向瞄准目标电磁特性与隐身设计、雷达、高超飞行器通信与探测系统研制、大规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等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复杂环境射频系统电磁热等作用机理研究,建立机理分析和计算模型,自主研发了工业射频仿真软件“中算”,服务于航空、航天、电子各大集团近 30 个单位,成功计算了“数万电波长、百亿未知数、百万核并行”的电磁计算案例,赢得了国际权威学者的高度赞誉。在 “目标特性工程”、“高性能计算”、“隐身飞行器设计”、“高超飞行器”等国家战略部署领域建立了一定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2. 微波与太赫兹技术


  本学科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微波/毫米波/太赫兹集成电路、天线及系统。开展硅基、砷化镓基单片和 MEMS 等集成射频工艺、设计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研究;针对 5G 及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需求,开展微波毫米波相控阵天线及 MIMO 天线技术研究;以太赫兹波传输与调控、太赫兹探测与识别、太赫兹信道建模及太赫兹目标特性研究为背景,开展太赫兹成像系统、太赫兹雷达系统、太赫兹通信系统、太赫兹关键功能器件、太赫兹天线和集成前端等研究;紧密结合国防和民用需求,开展毫米波与光学(激光/红外/可见光)复合探测、车载毫米波环境与态势感知和物联网无线传感等系统技术研究;开展基于毫米波与太赫兹的生物电磁学、多物理场精确测量和量子关联等交叉学科方向研究。


  3. 智能电子信息系统


  本学科方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智能感知、智能电磁频谱战、智能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领域深入开展研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雷达系统与信号处理、雷达/通信智能博弈、激光/紫外/红外探测与识别、遥感与植入传感、通信探测干扰一体化、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空天平台抗干扰数据链、毫米波与太赫兹通信组网、智能图像处理、图像/视频智能检测与跟踪、智能异构计算与实时感存算系统等。本学科方向注重理论探索与工程实践合一,算法研究与系统研制并重,在雷达侦察、雷达对抗、数据链抗干扰、激光/紫外探测等领域取得多项成果。


  4.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本学科方向聚焦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半导体材料、器件与芯片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和“卡脖子”难题,与物理电子学、超导电子学、柔性电子学等前沿领域交叉融合,利用先进的测量和操控技术,实现对新奇量子物性的探测,探索新型低维量子功能材料的构筑及量子特性调控方法,研究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结构设计、能带工程、物性调控和器件构筑,为未来信息器件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开展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硅基射频/毫米波集成电路设计、片上系统(SOC)设计、新型 MEMS 传感器设计与应用、三维集成与垂直互连等方向的研究,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芯片与新型微纳器件。


  5. 信号与图像处理


  本学科方向面向新体制雷达通信一体化、混合脑机接口、脑科学与脑影像处理、智能视频和图像分析与识别等国际学术前沿领域,服务侦干探通一体化智能信息系统、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智慧海洋、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需求,重点开展多极化阵列信号处理和阵型设计,脑磁共振图像处理方法及临床应用开发,视频安全监控中可见光和红外图像处理,电力系统绝缘子状态评估与无人化运维,智能无人船感知与导航,智能可穿戴健康监护、混合脑机接口与情绪等级评估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在极化敏感阵列信号处理和脑磁共振图像处理方法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智能无人船环境感知和导航避障智能算法、智能视频安全监控目标跟踪与群体行为分析等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





  来源:https://ice.bit.edu.cn/rcpy/yjspy/index.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