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西北民族大学专业简介:中国语言文学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西北民族大学专业简介:中国语言文学


  一、学位点概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西北民族大学创办最早的传统优势学科,是甘肃省一流特色发展学科、甘肃省重点学科,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重镇之一。1979 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 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 年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形成了本科、硕士到博士完整的培养体系。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 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省级教学团队 4 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1 门、省级精品课程 14 门;国家级“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2 个,国家语言检测中心少数民族分中心研究基地 1 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3 个。本学位点积极发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先后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日本东北大学、俄罗斯社科院布里亚特分院和卡尔梅克分院、蒙古国科学院、蒙古国国立大学、蒙古国国立师范大学、蒙古国科布多大学、哈萨克斯坦大学和吉尔吉斯斯坦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协作交流关系,互派研究生和访问学者进行科研合作等学术活动。


  二、招生方向


  中国语言文学学位点目前设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7 个招生方向。


  (一) 文艺学


  1.简介: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学理论(含民间文艺学)、文艺美学、审美文化等。文学理论(含民间文艺学)着重研究文学艺术领域的基础理论问题和当代发展实践,同时关注民间文学艺术的特征、规律及当代发展。文艺美学着重研究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和规律;审美文化学着重研究各种文化形态(产品)的审美特性、价值及发展规律;本方向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注重发挥学科优势和特色,着力挖掘、研究、树立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学科专业力量。


  该研究方向现有导师 7 名,其中教授 4 名,副教授 3 名,甘肃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 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 2 人,文化部非遗项目评审专家 1 人,甘肃省特色学科学术带头人 1 人。近年来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西北民族研究》《甘肃社会科学》《光明日报》等期刊、报纸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出版专著 12 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5 项,主持和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10 余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俄藏《格萨尔》文献辑录及电子资料库建设”、“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译本的接受、影响研究及其数据库建设”两项。文艺学硕士点自 2004 年开始招生,已有连续 15 届毕业生,共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近百人,就业情况良好,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复试科目名称及相关要求:


  复试科目: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国古代文论、外国文学


  (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简介:


  本培养方向包含多语种语言研究、多语言翻译研究、多语言与语言智能研究、多语种语言应用与优秀文化传承四个研究方向,致力于服务新时代语言学研究的战略需求,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挖掘多民族语言资源,服务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开展中华多民族语言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研究,服务国家语言知识库和语言智能建设,培养具有优良政治素质与坚实的专业基础,具备语言文化研究、翻译研究、语言应用研究、语言智能研究能力的多语言创新型人才。


  现有导师 26 人,其中教授 13 人,副教授 13 人,具有博士学位17 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 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 2 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选 1 人、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1 人,霍英东奖获得者 1 人。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 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 1 项,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11 项,国家自然基金 2 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 3 项,省部级项目 16项。


  2.复试科目名称及相关要求:


  (1)多语种语言研究和多语种翻译研究复试科目:语言翻译综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语言学史、应用语言学


  (2)多语言与语言智能研究复试科目:计算机基础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语言学史、应用语言学


  (3)多语种语言应用与优秀文化传承研究复试科目:语言与文化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语言学史、应用语言学


  (三)中国古典文献学


  1.简介:


  中国古典文献学方向含经典古籍与多民族三交研究、多语种文献与民族交融研究、敦煌吐鲁番与多民族交融研究、中华多民族《格萨尔》研究四个方向,本培养方向注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挖掘蕴含在各民族文献中的共同体意识,选取各民族经典文献中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范例,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挖掘和整理多民族经典文献中保存的反映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资料,通过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揭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地区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互动和联系,探索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规律,彰显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贡献。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乐于奉献、勇于开拓的古典文献学专业高层次人才队伍。


  现有导师 21 人,教授 13 人,副教授 8 人,具有博士学位 18 人。导师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 人获得第二届“紫禁城杯”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奖、5 人次获得甘肃省科研奖励,1 人获得校级“十佳教师”奖。现主持国际合作项目 2 项(美国、日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 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1 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12 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 4 项,省部级项目多项。


  2.复试科目名称及相关要求:


  (1)经典古籍与多民族三交研究、多语种文献与民族交融研究、敦煌吐鲁番与多民族交融研究


  复试科目: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国文学史、古代汉语


  (2)中华多民族《格萨尔》研究


  复试科目:格萨尔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国文学史、古代汉语


  (四)中国古代文学


  1.简介:


  本培养方向将文学交融与古代文学方向增添为新的研究方向,侧重在中华民族文学遗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中华民族文学研究应放置于民族大融合和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历史语境中阐释其内涵、特色,综合考察民汉文学交融的双向影响,注意发掘中华民族文学遗产的优秀文化因子,建构中华文学共同体的深厚内涵。聚焦中华民族文学遗产与国家认同,搜集整理中华多民族优秀文学遗产,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探究中华各民族文学交流交往交融的景况、历程、相互影响及其作用、价值等诸多问题,对中华文学遗产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的相关问题进行科学的阐释和研究,力求全面还原其真实丰富的历史样貌,客观再现其历史过程,做出学理性分析和科学的评量。


  现有硕士生导师 4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1 人,具有博士学位 3 人。学科带头人多洛肯教授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点负责人,2018 年入选国家民委领军人才,2019 年荣获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现有国家民委创新团队 1 个,该方向在古代民族文学与地方文献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和优势,在元明清少数民族文学文献与敦煌俗文学研究等领域具有丰硕的成果。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5 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1 项、重大项目子项目 2 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2 项,完成和在研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若干项。出版著作近 20 部,大型文献集成 3 种(48 册),发表核心以上刊物文章 50余篇,获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次。


  2.复试科目名称及相关要求:


  复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文学理论、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


  (五)中国现当代文学


  1.简介


  本培养方向包含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表达与现代建构两个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聚焦文学史、文体、作家、文本、文学思潮、文学史料等传统研究对象,关注与文学生产和文学传播密切相关的民俗、影视、媒体、网络等文化现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表达与现代建构研究,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家与文本,研究作家的成长经历、知识结构、情感结构与思想结构,研究作品的文本结构与情感逻辑;研究此类文本的传播与接受过程,梳理它们的教育意义,研究它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化解与归纳、内化与升华;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传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继承与发展,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代文学与文化发展中的意义。


  该方向现有 4 名导师,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 2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3 人。该团队分别入选省级教学团队和校级重点科研创新团队。近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4 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编)著 7 部,编写教材 11 部,发表核心以上期刊论文 30 余篇,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 项,甘肃文艺评论奖 1 项,获地厅级科研奖励多项;获甘肃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地厅级教学成果奖 3 项。


  2.复试科目名称及相关要求


  复试科目:现当代文学评论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国文学、外国文学


  (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1.简介:


  本培养方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服务国家中心工作和重大战略需求,服务于国家坚定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的战略任务,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为重点研究对象,围绕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研究、中华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多语种文学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史诗与口头传统研究等优势特色方向,阐释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在建构共同体过程中所突显出的共同体特征,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确保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取得实效。


  该方向现有 15 名导师,其中教授 12 人,副教授 3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9 人。目前,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3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16 项、重大项目子项目 2 项、省部级项目 20 余项、荣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 1 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1人,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 1 项,入选国家民委领军人才 1 人,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 1 人。


  2.复试科目名称及相关要求:


  复试科目:少数民族文学史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


  (七)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简介:


  本培养方向内含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世界文学作家作品研究两个方领域。在中外文学比较的基础上,侧重于多民族文学关系、跨国界、跨文化的比较与传播研究,强化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导师队伍中有教授 3 名,副教授 1 名。近年来共出版专著 10 余部、统编教材 3 部、发表论文 50 余篇。其中仅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获省级以上奖励 5 次、承担国家、省部级、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8 项,多人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


  2.复试科目名称及相关要求:


  复试科目:比较文学概论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论






  来源:https://www.xbmu.edu.cn/yywxb/info/1301/6851.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