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专业介绍:传播学(050302)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专业介绍:传播学(050302)


  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专业概况


  中国传媒大学(原名北京广播学院)是我国第一批开设传播学专业的高校之一。1999 年招收了第一届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学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精神,开展了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传播学专业不仅优化、升级了一批优势专业方向,而且新开设了跨文化传播、国别与区域传播(含北美等 6 个方向)等方向,现已拥有 12 个学术型硕士方向,成为全国享有盛誉的传播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传播学是国家“一流学科”,传播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和北京市教学名师以及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慕课金课,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实践创新能力,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的高水平、复合型、国际化传媒人才。能够独立从事专业研究或文化、宣传等传媒实务工作。本专业注重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培养,使学生无论是从事学术研究还是媒体实践,都兼具国际视野和本土关怀、理论深度与知识广度、博学多才与学有专精、守正思想与创新思维,有潜力成为学术、实践、管理等领域的领袖型人才。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传播理论与历史方向


  传播理论与历史方向侧重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与历史研究。本方向兼顾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注重古今中外传播智慧的融会贯通,一方面把握人类传播变迁的宏观趋势,对媒体融合、智能媒体、未来影像、全球传播、媒介哲学、流行文化等重点理论领域展开深入探索;另一方面以理论思考介入传播研究的前沿课题,在中国本土和新媒介技术条件的双重语境下,对传播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关系进行全面研究。


  应用传播学方向


  应用传播方向研究应用传播学的理论架构、发展历史、当前应用及其实践价值。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体融合进程的推进,以及智能化传播的发展,对于传播者的定位、传播媒介的使用过程、传播模式的应用、受传者的心理规律、信息的性质、媒介自身的传播与发展规律、传播效果的判断,以及传播企业事业的经营与管理等应用传播学的相关内容展开系统研究。应用传播方向涉及范围包括融合传播、视听传播、时尚传播、情感传播、政治传播、健康传播、科技传播、乡村传播、危机传播、形象传播等研究领域。


  性别传播方向


  性别传播方向是性别研究和传播研究的交叉学科领域。主要研究内容是以性别视角分析传播内容和传播机制,用传播理论研究性别议题的生产和传播。关注多元的性别议题,关注传播的社会机制。针对性别与传播领域的不同研究主题,结合中国国情,从性别传播研究的角度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分析。培养具有性别意识和现实关怀的传播人才,推动媒体传播领域的性别平等。


  智能传播方向


  智能传播方向是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融合而成的跨学科专业方向,着重基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统计等方法构建传播模型,对多源媒介数据的整合、受众行为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深入挖掘和精细化分析,从而实现媒介、内容和用户之间闭环研究的目标。该方向旨在聚焦大数据、计算技术、智能技术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等与传播学科的交叉新兴议题,探讨智能媒体协同社会、聚集知识与耦合时空等重要角色与功能,关照智媒平台构建的虚拟现实中,动态变化的社会语境、媒介情境与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方向致力于培养从事智能媒体、智能媒介测量、智能传播受众分析、智能教育与传播、认知传播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人才。


  跨文化传播方向


  跨文化传播方向研究不同文化之间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关注不同文化、国家和族群之间传播系统的差异,并与国际政治研究、国际关系研究、国际传播研究等领域密切相关。跨文化传播方向将立足中国,在掌握国内国际经典传播理论的前提下,重点研究中国创新理论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以及中国与特定区域间的跨文化传播。本方向旨在培养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理解并熟悉不同文化、国家之间交流与传播规律,掌握跨文化传播学理论,胜任跨文化交流、对外传播等研究和实践工作。


  北美传播研究方向


  北美传播研究方向聚焦于世界上传媒业和传播研究最发达的北美地区,连接历史与当下,结合理论与实践,兼顾传统与前沿。一方面,把握北美地区在传播事业发展上的特殊环境,对其传播史论、智能传播、媒介融合、产业转型、传媒治理、国际话语权建构等应用性领域展开深入探索;另一方面,立足中国视角批判性回溯北美传媒发展的历史规律,思考北美传播研究的前沿问题,探析北美传媒业与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思想、科学技术、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关系与相互作用。


  拉美传播研究方向


  拉美传播研究方向侧重对拉美传播的历史、理论与实践研究。本方向兼顾传播理论的批判和实证特征,一方面把握拉美地区传播理论及其思想史的变迁,对拉美的现代化史、传播思想史、传播理论史、传播媒介史及融合现状、媒介体制、媒介研究、大众文化、跨文化传播等重点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另一方面在理解中国-拉美传播差异的基础上来探讨中国对拉美传播与交流的可能性,包括中拉的传播思想和理论以及媒介体制的比较研究、媒介文化比较研究、拉美对世界的软实力传播研究、中国对拉美的新闻传播和软实力传播研究等。


  欧洲传播研究方向


  欧洲传播研究方向侧重对欧洲传播的理论、历史与实践研究。本方向一方面注重从宏观层面对欧洲传播的历史变迁、特点、前沿议题与发展趋势的把握;另一方面从比较的视角进行与中国等其他地区、国家传播领域的比较研究。


  非洲传播研究方向


  非洲传播研究方向研究我国对非传播的历史、理论与实践及区域国别框架下的非洲传播活动、媒体实践、媒介生态。本方向致力于培养国家亟需的复合型、高层次对非传播人才,着重培养学生对非传播所需的全球胜任力及国际传播力。本方向以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公共外交等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全面理解非洲历史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类传播实践、媒体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深刻反思西方媒体在非传播的理念、路径及影响,深入探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中非媒体交流、对非传播实践与理论创新。


  澳洲传播研究方向


  澳洲传播研究方向聚焦于全球传媒业和传播研究较为发达的澳洲地区,置于世界历史文化变迁的视角,探索该区域传播理论与实践。一方面,把握澳洲地区在传播事业发展上的特殊环境,对其传播史论、智能传播、媒介融合、产业转型、传媒治理、国际话语权建构等应用性领域展开深入探索;另一方面,立足中国视角批判性回溯北美传媒发展的历史规律,思考澳洲传播研究的前沿问题,探析澳洲传媒业与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思想、科学技术、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关系与相互作用。


  东南亚传播研究方向


  东南亚地区涵盖了中国周边众多关键国家,在国际传播事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该方向聚焦我国与东南亚各国交互传播的历史、理论与实践,致力于培养国家亟需的复合型、高层次对东南亚传播人才,深入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媒体交流、中国对东南亚传播实践与理论创新。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 30 余位教授,20 余位副教授,所有师资都具有博士学位、其中近一半教师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研究经历,能够用英、法、日、德、西、俄等多语种讲授专业课程。本专业教师在传播学基础理论、国际传播、美欧非亚等国别与区域传播研究、应用传播、智能传播、数字伦理、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受众与视听率研究、话语研究、传播研究方法、传播社会学与媒体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颇有造诣,承担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和各类省部级纵向课题近百项。


  四、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


  传播学理论、传播史、传播研究方法、学术论文写作指导、传播伦理研究、话语研究、智能媒体传播、国际传播、性别传播、信息素养、国际传播受众研究、传播全球化研究、文化外交、国际传播效果研究、国际政治传播研究、世界政治与中国外交、北美传播研究、拉美传播研究、欧洲传播研究、非洲传播研究、澳洲传播研究、东南亚传播研究、跨文化传播、传媒教育理论与历史、媒介与文化专题研究、应用传播专题研究、健康传播、危机传播、文化研究、智能传播效果测量、智媒大数据研究、智能媒介竞争策略及内容管理、智能媒介视频、新闻产品策划与推广等。


  2.科研平台


  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融媒体国家“111 计划”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中国传媒大学综合学科交叉平台、与主流媒体合作搭建的实习实践基地、传播研究院融媒体实验室等。


  3.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等


  本专业的学生就读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高质量论文,经导师团队评定后推荐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发表;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国内外各项实践和学术活动,获得各种高水平奖项。


  4.学术交流


  本专业师资团队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国际学术交流机会。学生在读期间有机会参加学校各类国际交换生项目、双学位项目等,获得短期出国学习、各种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机会,或获得国外高水平大学学位。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


  除出国深造外,本专业毕业生去向主要为中央、地方各级各类媒体,国家部委、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际媒体、国际组织以及其他国家政府、高校、企业等。





  来源:https://yz.cuc.edu.cn/2023/0922/c8549a212043/page.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