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介绍: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介绍: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专业介绍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招生历史悠久,是我校最早获批的工学硕士专业。1980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 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 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并获得“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的重点支持。本专业具有 30 多年与航天院所以及广电行业企业深度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历史,在产、学、研等方面成效突出。面向国防、广电、通信行业的重大需求,获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多项创新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在移动广播电视系统开发、频率规划、电磁兼容标准制定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电磁超材料、电磁散射、隐身反隐身技术、新型天线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雷达目标特性及 RCS 减缩技术研究、SAR 图像建模、空间目标电磁特征建模、电磁超材料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自主研发的系列大功率多工器等,替代了进口产品。本专业教师牵头承担了一批国家 973 计划子课题、国防 973 项目子专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或重点项目,取得论文、专利等一大批科研成果,在本领域多个权威刊物上发表,部分成果处于国际前沿水平。


  2.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面高层次的专门人才。系统掌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理论和专门知识,得到相应的科研训练,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独立进行专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1.5G 天线与微波技术方向


  面向现代 5G/6G 通信技术、雷达技术和无线广播技术的发展需求,开展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电磁散射特性及雷达散射截面(RCS)减缩技术,包括不同形状材料的特定目标对电磁波散射特性及其逆问题的研究,基于电磁超材料与电磁波相互作用规律的 RCS 减缩技术研究;


  2)新型天线及分集技术,包括不同频段、带宽、增益以及方向性等特定应用需求下天线优化设计理论的研究,天线分集技术与信道特性的研究;


  3)大功率射频与微波器件技术,包括各种微波滤波器、定向耦合器、功率分配/合成器等的设计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4)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包括超大运算量、高精度、高效率数值算法研究及其在目标特性、微波成像、电磁环境预测、天线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应用研究。0


  2.光纤通信与光器件方向


  面向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的全光通信网络的学科前沿和发展需求,开展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光网络技术和应用,包括光互联网技术和宽带光接入技术;新型光复用技术,包括光码分复用、占空比复用、模式复用等技术;


  2)高速光传输码型与调制、宽带光放大和色散补偿等技术;微波光子技术,包括超宽度和射频的光学生成和光纤传输技术,微波光子滤波等技术;


  3)光纤通信中全光逻辑器件设计及光信息处理技术;新型光纤与光器件,包括新型光子晶体光纤及器件,多波长光纤激光器等技术。0


  3.太赫兹与毫米波技术方向


  面向 5G、下一代移动通信以及未来电子技术发展需求,开展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基于电磁超材料的太赫兹、毫米波频段滤波器、功分器、耦合器等无源器件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以及在超宽带移动通信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2)太赫兹、毫米波频段新型天线、光导天线等的设计理论与技术,以及在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3)太赫兹传感器设计技术及其在生物探测、目标成像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4)太赫兹、毫米波频段的电磁兼容技术以及散射机理相关研究。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教师大多从事电磁场与电磁波、电磁散射、微波技术、5G 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等领域的研究,其中包括 1 位双聘工程院院士,1 位国家级高级人才,11 位教授,8 位副教授。近年来主要承担的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机载有源相控阵天线次生散射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射频孔径电磁辐射与散射特性智能联合优化方法”;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规模有源相控阵天线散射特性分析的场路混合数值建模技术研究”;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复杂加罩天线系统—载体平台目标一体化数值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特征模分析的多功能频率选择表面设计理论和实现研究”;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人工电磁结构的准全频段电磁对消机理及隐身设计研究”;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电磁超表面实现超宽带隐身的机理与应用研究”;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计算电磁学中二维与三维单纯形插值法的探索与应用研究”;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极化 MIMO 天线设计理论及性能研究”;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具有电磁波吸收区的非多层 PCB 上实现芯片无线互连系统的研究”;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倍频式三角波形光子发生器及关键技术研究”;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兼容信号收发的强电磁脉冲防护材料设计及隐身机理研究”;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物理的 6 极化 MIMO 信道建模理论及信道特性研究”;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实现极宽带相消干涉的物理机制研究及其在共形超表面隐身中的应用”;


  (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复杂电大尺寸各向异性介质涂覆目标电磁特性的快速数值仿真研究”;


  (16)装备预研领域基金项目,“电磁对消超宽带低散射阵列天线技术研究”;


  (17)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超宽带低散射共形超表面技术研究”;


  (18)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曲面 FSS 天线罩特性研究”;


  (19)国家 XX 研究项目,“XX 电磁散射特性研究”;


  (20)国家 XX 研究项目,“XX 宽频带雷达回波建模”;


  (21)国家 XX 研究项目,“XX 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


  (22)XX 预研项目,“XX 超宽带电磁特性研究”;


  四、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


  必修课:高等电磁理论、应用泛函分析、计算电磁学、电磁兼容、现代微波技术、近代天线理论与技术、科技英语写作。选修课:电磁场基础、通信系统仿真、时域有限差分、光纤通信、电波传播、MIMO 天线理论与技术、太赫兹通信技术、复杂网络理论与应用、微波 EDA、微波无源器件设计与测量等。


  2.科研平台

  3.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等


  本专业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等。校级科技奖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三项。研究生多次获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以及国内外各类学科竞赛奖项;本专业发表 SCI/EI 论文年均百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几十项。


  4.学术交流


  本专业定期邀请国内外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知名专家来学校举办学术讲座,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出国(境)交换项目等进行学术交流。本专业还与其他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定期参与主办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等长期保持良好科研合作关系。同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马来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以及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信息技术、机械学与光学研究型大学等长期保持科技文化交流,每年暑期举办夏令营活动。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


  除出国或在国内攻读博士学位深造者外,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工信部有关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所属的各研究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各省市电视台和电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广电设备制造企业、广电网络公司、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华为、中兴、大唐电信等单位。





  来源:https://yz.cuc.edu.cn/2023/0922/c8549a212043/page.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