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中国传媒大学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专业介绍:大数据技术与工程(085411)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中国传媒大学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专业介绍:大数据技术与工程(085411)


  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专业介绍


  近年来,全球各行业数据爆发增长、海量集聚,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大数据的发展日新月异,已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人才需求持续旺盛。根据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结合我校的传媒特色,本专业聚焦融媒体、互联网、新媒体等行业对数据科学人才的需求特点,培养适合国家信息发展战略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师资队伍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包含 6 位教授、9 位副教授、2 位讲师。


  本专业教师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均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开发经验。本专业教师始终把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业界前沿技术融入到人才培养中。自招生以来,已为电台、电视台、新媒体、新闻出版、银行和传媒内容制作等行业输送了大批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他们中涌现出一批技术领军人物,贡献非常突出。社会各界对本学科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是“爱岗敬业、创新意识强、专业优势明显”,“水平高、能力强、能独挡一面”等。


  2.培养目标


  大数据技术与工程领域面向大数据工程与应用、数据智能技术与应用等方向,培养掌握数据分析理论、大数据平台技术等方面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的学生,能在文化、传媒、互联网等行业实际解决大数据工程中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等各种典型问题,培育大数据技术与工程领域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和行业领军人才。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1.大数据工程与应用方向


  大数据工程与应用方向将大数据分析挖掘与处理、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等前沿技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数据管理及数据挖掘方法,成为具备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大数据平台构建部署、大数据平台应用软件开发,以及面向传媒等应用的数据产品可视化展示与分析能力的高级专业、复合型大数据技术人才。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大多从事融媒体数据分析、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研究,其中有 6 位教授、9 位副教授、2 位讲师。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课题 40 多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等项目包括:


  ➢ 城市旅游客流调控和智能服务平台支撑功能系统研发


  ➢ 城市旅游客流调控和智能服务平台可视化系统内容接口开发


  ➢ Cubic DUCG 不确定性因果推理的眩晕疾病诊断与预测方法研究


  ➢ 北京核心区文化资源数字化挖掘利用研究


  ➢ 云资源创编管理平台研发


  ➢ 基于用户画像和对话状态的个性化对话生成技术研究


  ➢ 多模态统一表征模型构建技术研究


  ➢ 面向多模态的情感图谱构建技术研究


  ➢ 最优化融媒体协作共享服务机制算法研究


  ➢ 冬奥赛事国际传播效果提升评估系统研发


  ➢ 交互式视听展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融媒体服务应用示范子课题


  ➢ 融媒体技术支撑及服务模式研究


  ➢ 基于大数据的电视节目评价体系研究


  ➢ 中国剧本数据库构建及大数据智能剧本创作系统研究


  ➢ 面向人工智能的话语意义计算研究


  ➢ 雄安新区数字创意产业研究院培育


  ➢ 面向复杂数据的粒神经网络模型及其泛化能力的研究


  ➢ 视听作品中音乐情感识别方法研究


  ➢ 示范城市旅游客流调控和智能服务支撑平台部署


  ➢ 互联网开放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四、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


  本专业设置了类别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专业实践课等完备的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增加实验教学,专业核心课程增加案例式教学等,专业实践课程全部采用项目实践式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类别公共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外语语言素养;专业基础课包括随机过程、矩阵分析与应用;专业核心课包括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软件开发理论与方法、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专业实践课包括云计算技术实践、大数据技术与开发实践等。


  2.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包含工程训练、实习实践、学术活动、社会服务四个模块。学生完成专业实践环节后,应发布专业实践阶段的研究成果,参加由培养单位组织的专业实践能力考核。


  3.科研平台


  学生入学即可加入导师实验室团队,参与项目研究、开发工作,提升个人学术研究及项目开发能力。


  4.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等


  本专业导师科研实力强,具有丰富的科学研究、教学和指导研究生的经验。近五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大型横向项目十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获中国报业大会年度技术产品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新闻技联年度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等。


  5.学术交流


  每年都有多人次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并宣读论文。2019 年 6 月学院承办第 18 届IEEE/ACIS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国际会议、2020 年学院协办了第一届文化科技国际学术会议,本专业导师多人作为分会主席,多名研究生做论文宣讲。学院经常邀请来自国内外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来校研讨交流,师生们积极参与。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专业方向硕士毕业生的升学和就业率近 100%。除出国或在国内继续深造者外,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互联网、通信、广电、传媒、金融及科研院所等行业及部门,也有小部分毕业生自主创业从事软件系统研发工作。





  来源:https://yz.cuc.edu.cn/2023/0922/c8549a212043/page.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