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专业介绍:信息传播学(工)(0810J5)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专业介绍:信息传播学(工)(0810J5)


  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专业介绍


  信息传播融合了传播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哲学、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相关学科,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并遵循各学科的发展规律,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交叉学科之一。“传播数据科学”方向立足传媒领域的实际需求和支持双一流学科建设,聚焦信息传播前沿领域,关注复杂网络理论、数据科学方法、人工智能及前沿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理论和应用问题。本方向以信息传播学理论为指导,更侧重理论的探索、方法的创新和技术的研发等,与“信息传播”专业下设的“计算传播”、“计算广告”和“语言传播”等方向优势互补,文理渗透,通过定量和定性协同解决信息传播领域的理论实践问题。


  2.培养目标


  为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数学、数据科学和传播学等多学科深入交叉的发展趋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交叉型人才。具体包括:


  (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扎实的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应用技能,掌握智能融媒领域涉及到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


  (3)深入了解信息传播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最新研究动态,开展跨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的应用研究,适应未来媒体发展的需求;


  (4)初步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某个研究方向上做出有理论或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5)身心健康,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 、事业心、社会责任心及团队精神。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01 传播数据科学方向


  “传播数据科学”方向以服务于传媒领域的实际需求和支持双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以数学、统计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基础,重点研究复杂网络理论、数据科学方法、人工智能及前沿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理论和应用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以矩阵论、最优化理论等为基础进行信息传播理论的推理证明和知识发现;


  (2)基于全媒体数据中台和微服务技术架构进行多源异构融合传播数据库体系建设,以解决信息传播的数据孤岛;


  (3)基于统计计量、数据挖掘、智能技术和复杂网络等方法进行信息传播相关模型的构建和算法实现,研究信息的生产、加工、传播及传播的网络拓扑特征和动力学演化规律等,进而对信息进行识别、预测、控制和评价等;


  (4)覆盖制播域和传输域,从信息传播生命周期和融合网络传播角度进行示范应用研究。


  三、师资队伍


  传播数据科学方向教师梯队年龄、职称、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由 7 名教师组成,其中正高职称 3 人,副高职称 4 人;共有硕士生导师 6 人,6 人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本方向导师当选或被聘为美国统计学会(ASA)会员、北京数学会理事、北京计算数学会理事、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会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科技部国家重大专项会评专家、教育部回国留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公派留学基金评审专家等、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国电子学会广播电视分会有线电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电视协会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首期媒体融合发展专家库专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北京市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市场监督总局技术贸易措施研究中心特聘专家等。近 5 年承担的主要项目:


  (1)多层网络舆情共演及导控策略研究,国家级;


  (2)网络视听节目舆情引导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级;


  (3)媒体机构融合发展指数研究,省部级;


  (4)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大数据媒体业务指标,省部级;


  (5)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大数据术语及缩略语,省部级;


  (6)大型抽样调查样本整合及其有效性研究,省部级;


  (7)基于 PageRank 和情感分析技术的电视节目影响力评价研究,省部级;


  (8)视听媒体微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级;


  (9)广播电视融合媒体制播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级


  四、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


  数据科学导论、最优化方法与应用、统计机器学习、信息传播中的网络科学、计算传播学概论、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高级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深度神经网络、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2.科研平台


  (1)智能媒体微服务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


  (2)大数据实验平台


  (3)AI 双创实践平台


  3.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等


  本方向教师科研成果丰厚,其中与该方向研究相关的主要科研成果百余项,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等科研项目 60 余项,出版专著 12 部、发表期刊论文近百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 20余项;获得软件著作权 10 项;获各级各类高水平奖励 35 项;向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和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提供建议报告 4 份。其中荣获广播电视科学技术奖(中国电子学会颁发)、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促进融合媒体供给侧改革的传媒大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研制与应用》项目(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中广联合会科技创新奖二等奖,《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新闻制播分发技术方案与应用示范项目》(中广联合会颁发),广播影视科技创新一等奖、突出贡献奖,《有线电视用户大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和决策支持系统》项目(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颁发)。


  4.学术交流


  本方向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主要包括传播数据科学方向系列讲座、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以及数值大讲堂等,旨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和知识拓展的机会。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学科毕业生可从事与科学工程计算、智能媒体、信息传播等相关的科研、教学、大数据分析、软件研制及开发等工作。除出国深造之外,本学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互联网公司等单位从事数据分析等相关工作。





  来源:https://yz.cuc.edu.cn/2023/0922/c8549a212043/page.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