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国际中文教育(045300)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国际中文教育(045300)


  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专业概况


  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其目标在于培养具有熟练的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中文国际传播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以满足全球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迫切需求。中国传媒大学于 2009 年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硕士培养单位,并开始招收全日制研究生,同时接收获得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的国际中文教师。多年来,中国传媒大学传承几十年的国际中文教学传统,锤炼了一支具有丰富国际中文教学及海外工作经验的师资队伍


  ,拥有中国传媒大学标准普通话训练的传统优势,形成以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专业基础、以中华文化为重要依托,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着重以培养优秀的国际中文教育师资为目标。


  2.培养目标


  01 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方向


  以培养“懂传媒的汉教人,懂汉教的传媒人”为目标,立足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本体,以“国际中文语音正音与发声艺术教学”为优势,围绕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教师、教材、教法”深耕细作,着重培养学生能“上好一堂课、组织好一次活动、可展示一项中华文化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具有传媒特色的、能够胜任国际中文教育、中文国际传播与中外人文交流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的毕业生在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同时,能够具备以下五个维度的能力:


  (1) 具备多国别、多层次、多课型的国际中文教学能力;


  (2) 具备国际中文教学资源建设能力;


  (3) 具备组织国际中文教学活动的能力;


  (4) 具备中文国际传播类项目的策划、设计、编辑、传播能力;


  (5) 具备中文与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


  能够胜任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从事中国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工作,也能够胜任新闻、出版、融媒体以及跨文化交流等与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与合作相关的工作。


  02 方向——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方向


  以国际中文教育核心理论为基础,以中文及中国文化创新传播为使命,立足传媒优势,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建设新文科体系下的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中国语言文化教学技能、较深厚的文化素养以及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将中文教育、文化传播、智能技术相融合的跨学科能力,可以胜任中文、中国文化及相关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03 方向——国际中文传媒教育方向


  培养国际中文教育与媒介融合一体化的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使其能够独立从事国际中文教育、文化交流与传播以及相关的教学、媒体、文化交流与传播等工作,成为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01 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方向


  汉语国际教育方向立足国际中文教育专业领域本体,是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基石。汉语国际教育方向对本方向硕士的培养注重课程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中文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强调国际中文教师专业素养及职业能力的养成。汉语国际教育方向体现出显著的交叉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色。在教学实践方面,本专业方向依托原有的来华国际生语言教学,以及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孔子学院基金会、巴西南大河州联邦大学、智利边境大学合作共建四所孔子学院。与海外五所华校建立作为教学实践基地,通过观摩、试讲、顶岗实习等一整套实践实习体系提高研究生的实际教学工作能力,同时,积极拓宽领域,多方合作,为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提供实习条件和就业帮助。除此之外,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每年选拔大量优秀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以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身份赴海外实习。


  02 方向——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方向


  1.结合播音主持艺术特色,凸显口语传播优势,提升语音教学和口语表达技能,培养学生“教好标准普通话、传播中国好声音”的能力;


  2.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专业技能过硬、人文底蕴深厚的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3.发挥传播学、影视艺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势,构建融媒体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创新传播机制,促进世界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树立中国国家形象”的能力。


  4.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本专业的学生既可胜任国际汉语教师工作,也可在教育、媒体、文化 等行业及政府部门工作。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对汉语语言要素教学的分析和研究,如语法教学、词汇教学、语音教学等;


  (2)对国际中文教育中教学问题、教材问题的研究,如课堂教学、课型教学、域外汉语教材等;


  (3)对国际中文教育中汉语习得与认知问题的研究,如汉字习得与认知、汉语习得的影响因素等;


  (4)中国文化传播相关问题的研究,如中国文学名著的海外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海外传播等;


  (5)中国文化传播与新媒体、新技术,如短视频与中国文化传播、人工智能与中国文化传播等;


  (6)其他的语言学、语言教学、文学、文化、传播等学科交叉领域问题的研究,如语言与文化的交叉、文化与传播交叉等。


  03 方向——国际中文传媒教育方向


  国际中文传媒教育属于跨学科领域。本领域运用国际中文教育、中文信息处理、汉语言文字学、中国文化史等方法,在传媒视域下研究国际中文教育问题,如网络空间语言信息安全、国际中文在线课程建设标准、国际中文教育短视频素材库构建等。


  三、师资队伍


  01 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方向


  汉语国际教育方向的教师大多从事语言和文化研究,富有海外国际中文教学经验,其中 4位教授(陈玉东、司红霞、刘海燕、乐琦);9 位副教授(侯亚光、高玮、张婧、邹海清、蒋成峰、任前方、陈晓宁、郭丹阳、吴易霏),3 位获得博士学位的讲师(包学菊、孙现瑶、温沁)具有招收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的资格。其中,多名老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广电总局等各级科研项目。


  此外,在国际中文教育业界实践导师层面,国际中文教育 01 方向还与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北京市侨联、高等教育出版社、中文在线、唐风汉语等单位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国际汉语学院等高校保持密切联系,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孔子学院等海外中文教学单位保持密切沟通,在以上单位聘请多位业界导师,形成合力,共同指导汉语国际教育方向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生。


  02 方向——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方向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秉承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采取专业学位导师和业界导师的“双师型”培养机制。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探索出学硕导师和专硕导师联动的培养模式,一方面,发挥学硕导师的学术带头作用;另一方面,提倡专硕导师的教学实践硬实力和文化传播软实力。再有,“双师型”的专硕导师组制要求每个导师组都有一名业界导师,其来源范围广泛,有企业、出版社、高等院校和孔子学院等等,业界导师的行业经验,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切实提高汉硕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人文学院教师大多从事语言学和文学文化等研究,本专业的导师队伍科研实力强,业务能力精,能够担任责任导师的有 11 位,其中教授 4 位,副教授 7 位。


  近五年内,本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8 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 项、国家语委委托项目 6 项、省市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3 项、教育部语合中心项目多项,横向项目 12 项、校级项目 60 余项目。


  03 方向——国际中文传媒教育方向


  国际中文传媒教育方向教师大多从事国际中文教学、汉语与中国文化、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传媒艺术与文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跨语言比较研究、中文国际传播史研究,其中 4 位教授,4 位副教授。


  多名老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广电总局等各级科研项目,如“‘中文+传媒’高级中文口语教材及配套数字资源建设”“多媒体教材和国际汉语推广”“传媒有声语言情态作用下的韵律特征研究”“中和:中华审美文化之魂”等。


  四、人才培养


  1. 主干课程


  01 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方向主干课程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中华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普通话正音策略与表达技巧、语言对比与偏误分析、中华文化技能、当代中国国情与中华文化专题、国际中文语音教学与研究专题、国际中文词汇教学与研究专题、国际中文语法教学与研究专题、国际中文教育论文写作、国际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国际中文媒体运营与品牌传播、国际中文综合课教学实践、小语种专题等。


  02 方向——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方向主干课程


  汉语语言学导论、国际中文教育概论、中华文化专题、第二语言习得概论、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学术思维与论文写作、汉语语法教学、汉语语音教学、汉字与词汇教学、语义学、语用学、专业外语文献阅读、礼仪与公共关系、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基础、跨文化交际与传播、教育学基础与理论实践、语言与文化、中外文化专题(双语)、人文经典选读、国际中文教育短视频设计与制作等。


  03 方向——国际中文传媒教育方向主干课程


  现代语言教育技术、中华文化与传播、中文国际传播史、新媒体语言研究、古代汉语文化专题、人文经典选读、语言国情教育、媒介与传播研究、国际中文在线课程视频建设、“中文+传媒”高级口语实践课程、民族语言与文化微课建设、综合课课程设计与技能训练等。


  2.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等


  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国语文》《现代传播》《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对外传播》《语言科学》《汉语学习》《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海外华文教育》《孔子学院发展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国内重要报刊,以及《Higher EducationResearch & Development》《Journal of African Media Studies》等国际顶级期刊。


  3.学术交流


  学校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有四所孔子学院: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荷兰格罗宁根孔子学院、巴西南大河洲孔子学院、智利孔子学院。依托以上平台定期举办学术会议,就国际中文教育和语言、文化问题展开研讨,开展广泛、深入的中外语言文化、国际中文教育交流与合作。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


  国际中文教育硕士能够胜任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从事中国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工作,也能够胜任新闻、出版、融媒体以及跨文化交流等与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与合作相关的工作。




  来源:https://yz.cuc.edu.cn/2023/0922/c8549a212043/page.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