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035102 法律(法学)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035102 法律(法学)


  01 文化法治方向


  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专业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自 2015 年开始招生,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方面独具特色,为文化传媒行业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实务性、前沿性和特色化,实行精英化培养、双导师制,每位学生拥有参与课题、专业竞赛、法律实务、国际交流的丰富机会,并系统锻炼领导力和情商。


  2.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为法律实务部门和文化传媒行业培养德才兼备、高层次的“懂法律、懂文化传媒、懂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法律(法学),文化法治方向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大多从事文化法、传媒法、网络法、娱乐法、知识产权法研究,其中3 位教授;6 位副教授,9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80%以上的教师拥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本专业还聘请了一批知名法官、律师、企业法务专家担任业界导师。本专业教师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特别委托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最高人民法院、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网信办、北京市文资办等国家级、省部级、司局级项目十余项以及各大文化传媒机构的委托项目数十项。


  四、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


  习近平法治思想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专题、民法与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刑法与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专题、法律职业伦理、文化传媒法基本理论、知识产权法专题、商法专题、互联网法专题、娱乐法专题、法治新媒体实务、人工智能与数据法专题、涉外法律合规与争议解决、法律文书、法律谈判、模拟法庭等。


  2.科研平台


  本专业依托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法治研究中心,中心组织协同各方力量开展文化法治理论与实践研究,打造具有国内一流影响力和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平台,为各级党政机关的决策和社会主体的文化法律事务提供智力支持,为推进文化法治建设提供学术支撑,为建设文化强国积极贡献力量。中心的研究范围涵盖:传媒行业、娱乐行业、互联网行业、艺术行业等文化领域的立法、执法、司法、行业自律等问题,包括文化法、传媒法、网络法、娱乐法、知识产权法等领域。自成立以来,召开了“首届文化法治论坛” “民法典与文化传媒行业发展研讨会” “十四五规划与文化法治建设研讨会”“全媒体格局下的广播电视法立法研讨会” “短视频的版权治理研讨会”等有影响力的研讨会,每年举办十大传媒法和文娱法事例、网络治理案例评选,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北京社科基金以及中宣部、最高人民法院、广电总局等委托的课题,与文化行业的诸多企事业单位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本专业的硕士生均作为中心科研助理参与到中心建设中,极大地锻炼了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


  3.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等


  获奖


  本专业的多个教学成果“构建面向文化传媒行业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体系” “国际传媒法模拟法庭的创新与实践”“运用新媒体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创新文化传媒+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多次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


  一、二等奖。


  近五年代表性论文


  (1)李丹林:《互联网革命、宪法文化与传媒监管》,载《现代传播》,2016(9);


  (2)何勇:《主体责任观下的互联网管理模式转型》, 载《现代传播》,2019(4);


  (3)李丹林等:《新媒体治理视域下的表达权规制研究》,载《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


  (4)周丽娜:《传播方式变革下的隐私保护演变》,载《现代传播》,2019(7);


  (5)周丽娜:《英国互联网内容治理新动向及国际趋势》,载《新闻记者》,2019(11);


  (6)郑宁:《网络版权监管的历史回顾与展望》,载《出版发行研究》,2020(6);


  (7)何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特征及治理》,载《现代传播》,2020(6);


  (8)郑宁:《民法典对传媒行业的影响及应对》,载《中国出版》,2020(17);


  (9)李丹林:《论现代传媒监管制度建构的理念与路径》,载《现代传播》,2020(12);


  (10)李丹林:《传媒形态的变革与传媒监管的演进》,载《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1(6);


  (11)郑宁:《<马拉喀什条约>的人权保障内涵与国际传播价值》,载《中国出版》,2021(23);


  (12)程科:《民法典视角下出版合同的法律适用》,载《中国出版》,2022(1);


  (13)何勇等:《边界消融与制度重构:新媒体语境下的广播电视立法》,载《现代传播》,2022(2);


  (14)韩新华:《平台时代网络内容治理的元规制模式》,载《中国出版》,2022(5)。


  4.学术交流


  本专业召开了“首届文化法治论坛”“民法典与文化传媒行业发展研讨会” “十四五规划与文化法治建设研讨会” “全媒体格局下的广播电视法立法研讨会” “短视频的版权治理研讨会”等多个有影响力的研讨会,每年举办十大传媒法和文娱法事例、网络治理案例评选,并与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合作举办了“中传-交大娱乐法论坛”。


  本专业设有国际交流奖学金,为品学兼优有志于到海外交流的学生提供资助。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良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除在国内外继续深造者外,本学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等法院、检察院、政府部门、律所、文化传媒与互联网企业等单位,如最高人民法院、江苏省检察院、北京市网信办、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故宫博物院、中铁建集团、法律出版社、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北京浩天律师事务所、北京己任律师事务所、腾讯公司等。





  来源:https://yz.cuc.edu.cn/2023/0922/c8549a212043/page.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