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一对一
圣才VIP会员,电子书题库视频免费看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传播学(0503J5) 舆情与社会治理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传播学(0503J5) 舆情与社会治理


  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 专业概况


  信息传播学专业舆情与社会治理方向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舆情实验室,它融合了新闻传播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中国语言文学、哲学等相关学科,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并遵循各学科的发展规律,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交叉学科之一。2021 年底,我校申报的国家舆情实验室获批为首批 9 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之一。国家舆情实验室定位于服务党和国家重大需求,确保通过“十四五”期间的集中建设,将学校在全国舆情领域的竞争优势和先发地位,转变成为持续领先地位,以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为指导原则,致力于将国家舆情实验室打造成为我国舆情领域的国家智库高地、学术共同体中心、人才培养基地。


  舆情与社会治理立足于国家战略和社会治理需求和支持双一流学科建设,聚焦信息传播前沿领域,关注数据采集、网络舆情分析与挖掘、预警、研判及舆情治理等信息传播中的理论和应用问题。培养出的人才具备过硬的政治理论水平、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深厚的科学文化素质、明确的法律法规意识,熟练掌握网络与社会治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具有较强学术研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协作和组织能力。


  2. 培养目标


  本专业舆情与社会治理方向的培养目标


  是:培养满足国家战略和社会治理需求、适应网络与社会治理发展需要的全面掌握数据采集、网络舆情分析与挖掘、预警、研判及舆情治理等专门技能的研究型、跨学科、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舆情与社会治理


  本研究方向以信息传播学理论为指导,以理论的探索、方法的创新和技术的研发等为重点,与信息传播学这一交叉学科下设的其他各方向优势互补,文理工融合渗透,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协同解决信息传播领域理论与实践中关于舆情与社会治理问题,培养跨学科的研究与应用结合的高层次人才,服务于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


  本研究方向主要培养能满足国家战略和社会治理需求、适应网络与社会治理发展需要,全面掌握数据采集、网络舆情分析与挖掘、预警、研判及舆情治理等专门技能的研究型、跨学科、高层次人才。同时,能掌握和透彻理解网络与社会治理的理论知识与实务技巧,熟悉本学科前沿信息或动态,深入掌握人工智能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融汇贯通地运用社会学、管理学、情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分析、研判网络舆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能力;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学术研究、学术规范的相关规定,恪守学术道德;思维严谨,逻辑严密,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网络与社会治理的某一领域或方向能进行深入研究,进行理论和知识创新,做出创造性贡献。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方向的教师大多从事网络舆情研究与实践,其中 6 位教授;6 位副教授,以及来自新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学院等多个 “网络舆情”青年教师研究团队的师资。整个教师团队均为国家舆情实验室核心成员,政治立场坚定、科研能力突出、管理能力优秀、研究精力充沛,是一支结构合理、学科交叉、梯队衔接的高水平复合型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具有多年的舆情研究理论基础,并且参与国家舆情实验室的各项服务研究工作,对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提供良好支撑。


  本专业方向导师团队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包括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创新及应对策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 2019 年度重大项目“我国新闻传播业人工智能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向”、国家社科基金 2020 年度重大项目“智能化背景下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路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 2019 年度重大项目“网络文化安全研究”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0 年项目“跨模态的多媒体语义理解与人机协同关键技术”等,以及若干省部级和横向委托项目,科研经费充足。


  四、人才培养


  1. 主干课程本专业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方向的课程设置以新闻传播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中国语言文学、哲学等构成主要知识结构,体现文理工交叉融合的特点。


  主干课程包括:大数据与社会计算、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网络舆情导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数据挖掘基础、舆论与社会治理、媒体融合与网络传播、数据可视化传播与应用、Python 自然语言处理基础、智能语言计算、媒介话语分析、网络舆情分析、开源情报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十多门信息传播领域特别是针对舆情与社会治理方面的前沿课程。


  本专业方向还有制度化、规范化的专业实践环节,包括参与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舆情实验室、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等校内相关科研机构的项目研发,去往主流数据公司和知名互联网企业、国家网络与媒体管理部门、宣传部门等的专业实习。


  2. 科研平台


  本专业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方向主要依托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舆情实验室建设,其他相关支撑科研机构还包括: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突发事件舆情应对研究中心(与中宣部新闻局共建)、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国家语委科研结构)、传媒科学研究所(中宣部舆情信息直报点)、移动互联与社会化媒体中心、媒体大数据研究中心、大数据挖掘与社会计算实验室等。拥有大数据与智能媒体处理系统、网络媒体资源服务系统、融媒体语言智能计算平台、新闻文本主题分析可视化系统、小白杨舆情监测系统等科研实践平台,研发了高等教育舆情智能监测系统、网络舆情信息实时监控与分析系统、舆情应对沙盘推演系统 V1.0、网络舆情信息实时监测与分析系统等,拥有舆情数据库(与艾利艾智库合作开发)、国家语言文字舆情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资源,为网络舆情专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撑。


  教师团队承接了大量的舆情相关的智库工作,为国家教育部门、宣传部门持续提供包括日报、周报、月报、随报等各类报送材料,为多起重大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与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形成一系列的智库研究成果,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实践支撑。


  3. 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等


  本专业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方向科研成果丰硕,2018 年以来教师团队共发表舆情相关 CSSCI 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 10 余部;被采纳的科研报告和舆情智库报告约 300 篇,其中被中央及省部级领导批示 20 余篇;收到省部级以上单位感谢信 10 余份;成功申报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 30 余项,年均到账经费达到 885 万元;获得发明专利共 3 项,软件著作权 19 项。


  4. 学术交流


  本专业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方向非常重视学术交流、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工作。例如,指导学生在首届新视听媒体融合创新创意大赛的媒体融合技术创新、媒体融合内容创新赛道取得优异成绩,联合头号偶像(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中国虚拟数字人影响力指数报告》,开发有多个可提供免费在线服务的数据系统或技术平台,包括融媒体语言智能计算平台、新闻文本主题分析可视化系统、国际中文教育全球多语种舆情监测系统、国家语言文字舆情数据库、媒体大数据资源库、媒体语言语料库 MLC、百年音视频样本语料库等。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为互联网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网络与媒体管理部门等,可从事预警监测、社会治理教学与科学研究等工作。





  来源:https://yz.cuc.edu.cn/2023/0922/c8549a212043/page.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