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新闻与传播(055200)网络舆情方向
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专业概况
本专业方向原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互联网信息”专业“网络舆情”学术硕士方向,根据教育部“优化培养类型结构,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政策精神,优化调整为“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下的“网络舆情”方向。按照国家对专业硕士的培养要求,培养全面掌握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研判、预警、应对等舆情治理专业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有效满足国家战略和社会治理需求、适应网络舆情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跨学科、高层次人才,要求培养出的人才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过硬的政治理论水平、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深厚的科学文化素质、明确的法律法规意识,熟练掌握网络舆情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具有较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协作和组织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网络舆情方向
研究内容: 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研判、预警、应对等舆情治理的理论、技术与实践。
三、师资队伍
本研究方向的教师大多从事网络舆情研究与实践,其中 6 位教授;6 位副教授,以及来自新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学院等多个 “网络舆情”青年教师研究团队的师资。整个教师团队均为国家舆情实验室核心成员,政治立场坚定、科研能力突出、管理能力优秀、研究精力充沛,是一支结构合理、学科交叉、梯队衔接的高水平复合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具有多年的舆情研究理论基础,并且参与国家舆情实验室的各项服务研究工作,对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提供良好支撑。本研究方向导师团队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包括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创新及应对策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 2019 年度重大项目“我国新闻传播业人工智能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向”、国家社科基金 2020 年度重大项目“智能化背景下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路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 2019 年度重大项目“网络文化安全研究”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0 年项目“跨模态的多媒体语义理解与人机协同关键技术”等,以及若干省部级和横向委托项目,科研经费充足。
四、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
在“新文科”融合发展背景下,国家舆情实验室针对“网络舆情”专业硕士培养体系进行创新课程体系改革,制定完善课程培养体系。网络舆情专业硕士培养课程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思政课程、核心专业课程、学位公共课程以及实践教学课程等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具体包括舆情理论、大数据技术、舆情治理等方面的课程模块。当前已有师资在“网络舆情”培养课程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其中数据挖掘案例分析、大数据与社会计算、可视化理论与实践、网络舆论学导论、舆情分析与社会计算、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机器学习等课程为网络舆情专业硕士课程培养体系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基础。
2.科研平台
“网络舆情”方向主要依托国家舆情实验室、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媒体大数据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等科研机构,拥有大数据与智能媒体处理系统、网络媒体资源服务系统、融媒体语言智能计算平台、新闻文本主题分析可视化系统、小白杨舆情监测系统等科研实践平台,研发了高等教育舆情智能监测系统、网络舆情信息实时监控与分析系统、舆情应对沙盘推演系统 V1.0、网络舆情信息实时监测与分析系统等,拥有舆情数据库(与艾利艾智库合作开发)、国家语言文字舆情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资源,为网络舆情专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撑。“网络舆情”方向相关教师团队承接了大量的舆情相关的智库工作,为国家教育部门、宣传部门持续提供包括日报、周报、月报、随报等各类报送材料,为多起重大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与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形成一系列的智库研究成果,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实践支撑。
3.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等
“网络舆情”方向教师团队的科研成果丰硕,2018 年以来教师团队共发表舆情相关 CSSCI 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 10 余部;被采纳的科研报告和舆情智库报告约 300 篇,其中被中央及省部级领导批示 20 余篇;收到省部级以上单位感谢信 10 余份;成功申报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 30 余项,年均到账经费达到 885 万元;获得发明专利共 3 项,软件著作权 19 项。
4.学术交流
“网络舆情”方向将为学生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提供全国各地的学术交流机会。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
除继续深造外,网络舆情方向的毕业生能有效满足国家战略和社会治理需要,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较为广阔,能进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各个领域、行业从事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研判、预警和应对等相关工作。
来源:https://yz.cuc.edu.cn/2023/0922/c8549a212043/page.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Copyright©2007–2024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